2012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网上阅卷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网上阅卷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网上阅卷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网上阅卷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结块 D玻璃杯打碎 答案: C 某高层住宅发生重大火灾。下列逃生措施 沿楼梯迅速上移 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封闭房门 迅速转移到阳台等待救援 跳楼,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 答案: A 丁烷(化学式为 C4H10)可作为火炬燃料,它燃烧时火苗明亮。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 5 C丁烷的相对分
2、子质量 58g D丁烷由 4个碳原子和 10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 A 在点燃条件下, A和 B反应生成 C和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是 O2 B A中氮呈 -3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D在该反应中,生成 C和 D的质量比为 14: 9 答案: D 双球洗气管可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倒吸)等实验操作。如图是用水吸收下列某气体时的情形,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判断,最容易被水吸收的气体是( ) 四种气体的溶解情况表( 20 、 101kPa) 气 体 Cl2 HCl H2S CO2 1体积水约能吸收气体体积数 2 500 2.6 1
3、 A Cl2 B HCl C H2S D CO2 答案: B A、 B、 C、 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与 B作用,生成 C和 D,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常温下 B为固体, C为气体,部分生成物可能省去。则下列推断结果符合要求的是 A A为稀 HCl, B为 CuO B B为 CaCO3, C为 CO2 C A为 H2O2溶液, D为 H2O D A为 Zn, B为稀 H2SO4 答案: BC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除杂时所选用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K2SO4溶液 (NH4)2SO4 KOH溶液 B CaO 固体 CaCO3 稀 HCl C CO2气体 HCl N
4、aOH溶液 D FeSO4溶液 CuSO4 Fe粉 答案: DA 如图是 A、 B、 C 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1 时,取 50g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 t2 ,此时溶液中 A的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 t1 ,将 A、 B、 C各 ag放入 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 t3 时,取相同质量的 A、 B、 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C D从 A与少量 C的混合物中提纯 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 DA 含钠 2.3%的
5、100gNaCl、 NaOH、 Na2CO3的混合溶液与足量稀 HCl充分反应后,再蒸发,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 ) A 2.3g B 5.85g C 11.7g D 23g 答案: B 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 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 范围 1 3 4 5 6 7 8 10 11 14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A由紫色到红色 B由无色到蓝色 C由蓝色到绿色 D由红色到蓝色 答案: D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 B 如下图实验,放置 12 周时间后,装置
6、中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丝不变化 B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C铁丝逐渐消失 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答案: 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 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氢气 答案: D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 B不锈钢 C干冰 D牙膏 答案: C 下列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 A菠菜 B米饭 C鲤鱼 D豆油 答案: C 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 O2、 CO2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 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 CO2转化为 O2。 NiFe2O4中铁为 +3价,则 Ni的
7、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齐二药 ”假药事件是将 “二甘醇 ”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 “二甘醇 ”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 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 X的化学式为 A C4H4O8 B C2H4O4 C C2H2O2 D C2H2O4 答案: D 下列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氢氧化钠 氯化钠 硝酸铵 生石灰 A B C D 答案: D 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水洗涤衣物不容易洗净 B硬水通过蒸馏可以得到软水 C硬水烧开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D硬水通过过滤就可以得到软水 答案: D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
8、的是 A食物变质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 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 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 分子作扩散运动 答案: B 填空题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 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为 ;装置 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 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 “有 ”或 “没有 ”)明显影响。 小丫在探究 CO2与 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
9、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 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讨论】小丫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 CO2与 NaOH溶液发生反应;小敏认为此结论不合理,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 ;易拉罐为什么又后鼓起来?是不是反应又产生了气体,该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a可能是 CO2 b可能是 。 【查阅资料】 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铝不仅与酸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X 【实验验证】 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 “噗 ”的一声,产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江苏省 宝应县 九年级 网上 阅卷 适应性 测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