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 A、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人给米袋一个向上的力,米袋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米袋做功不符合题意 B、用力推动汽车,人给汽车一个力,汽车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距离,人对汽车做功不符合题意 C、提着水桶在水平面匀速前进,人给水桶一个向上的力,水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水桶没有做功符合题意 D、双手举起杠铃,人给杠铃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杠铃做功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点评: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
2、力的作用下通过了距离,力对物体才做功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 15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1m,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0,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拉力大小一定是 125N B有用功一定是 150J C总功一定是 250J D动滑轮重一定是 100N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能有 下图两种绕法, ; ( 1)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3, 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 , , ; 不计绳重和摩擦, , 动滑轮重: , 拉力 F的大小: ; ( 2)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 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 , , ; 不计绳重和摩擦, , 动滑
3、轮重: , 拉力 F的大小: 由以上计算可知,对物体做的有用功都是 150J,总功都是 250J,动滑轮重都是100N,故 B、 C、 D都正确;但拉力不同,故 A错 故选 A 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一个选择题,实质上是一个小综合题,最好的做法就是将每一个量计算出来进行判断本题的关键有二:一是两种绕法 n的确定,二是不计摩擦和绳重时, , 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 的补充正确的是 A 做功冲程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缩冲程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压缩冲程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冲程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做
4、功冲程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压缩冲程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压缩冲程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 内 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压缩冲程中,活塞上升压缩气缸内的气体,使气体内能增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选 D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点评:此题要结合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特点和冲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进行解答 汽车中有如图所示的电路。电路中上端带金属细杆的金属滑块 M与两侧金属弹簧相连并接入电路中 ,M与弹簧套在光滑绝缘的水平细杆上,汽车静止时,M上的金属细杆与红、绿灯下端的触头
5、都不接触 ,当汽车向前启动时 A红绿灯都亮 B红、绿灯都不亮 C红灯亮,绿灯不亮 D红灯不亮,绿灯亮 答案: D 试题分析:金属块 M原来与汽车一起保持静止,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汽车由于受牵引力由静止变成运动,而金属块 M由于惯性仍然保持静止,所以金属块 M相对于汽车向后运动,使绿灯支路接通,即绿灯亮 故选 D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惯性;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点评:( 1)如果金属块 M原来与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急刹车时,汽车由于受到制动力由运动变成静止,那么而金属块 M 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所以金属块 M相对于汽车向前运动,使红灯支路接通,即红灯亮
6、( 2)本题属于惯性的应用,解释惯性现象的思路是:两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原来的运动状态 其中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受到什么力运动状态改变 而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出现相应的现象 如图所示的实物连接中,开关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的是 A开关的接线柱上接线不牢 B灯座的接线柱上接线不牢 C开关的两接线柱上用导线连通 D灯座的两接线柱用导线连通 答案: D 试题 分析: A、开关的接线柱上接线不牢,会造成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不符合题意; B、灯座的接线柱上接线不牢,会造成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不符合题意; C、开
7、关的两接线柱上用导线连通,和闭合开关一样,所以灯泡会正常发光,不符合题意; D、灯座的两接线柱用导线连通,会造成电源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在一起,发生电源短路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短路故障;电路的三种状态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短路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小明和同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 a、 b两个电路进行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路的比较 ” 的探究活动,在保持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他们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如下。你认为其中不可能的是 A在 a电路中,当灯 L1和灯 L2都发光时,取下灯 L1,灯 L2将会熄灭 B在 a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接通电路后,灯 L1和灯 L2发光会变暗 C在 b电路中
8、,当灯 L1和灯 L2都发光时,取下灯 L1,灯 L2将会熄灭 D在 b电路中,当灯 L1和灯 L2都发光时,取下灯 L1,灯 L2将不会熄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 a电路中,两灯串联,相互影响,当灯 L1和灯 L2都发光时,取下灯 L1,灯 L2将会熄灭,符合实际情况; B、在 a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电路中总电阻增大,电路中电流变小,接通电路后,灯 L1和灯 L2发光会变暗,符合实际情况; C、在 b电路中,两灯并联,互不影响,当灯 L1和灯 L2都发光时,取下灯 L1,灯 L2将不会熄灭,因此不符合实际情况; D、在 b电路中,当灯 L1和灯 L2都发光时,取下灯 L1,灯
9、L2将不会熄灭,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 C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 1)分析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否互相影响时,关键分析它们的连接方式,串联互相影响,并联互不影响 ; ( 2)灯泡的亮度指的是实际功率的大小,它与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有关 电视机、家用音箱功放、电脑等在工作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将热量尽快散出,通常会使用金属散热器来散热,散热器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吸收所产生的热量(即有较大的热容量)。现有 Cu、 Fe、 Al三种材料供选择(部分数据见表),你认为散热器选哪种材料最好 物质 比热容 c/103J/(kg ) Al 0.8 Cu 0.3
10、9 Fe 0.46 A.Fe B Cu C Al D三种材料均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题目中的比热容的大小不同,当 m和 t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铝的比热容最大,据公式 Q=Cm t可知,此时铝吸收的热量最多,即其作为散热材料最好 故选 C 考点:热传递;物质的物理特征;比热容 点评:在运用公式 Q=Cm t进行定性的分析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所要求比较的量,确定我们应该控制的量,进而分析出该题的正确答案: 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受的拉力 F1和 F2大小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绳子
11、受的拉力 F1和 F2大小不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不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计绳重及摩擦, 拉力 , , , 绳子受的拉力: , , , 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 , , 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 A、 B错;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 , ,提升物体的高度 h相同, , , , 拉力做的功: , , 故 C正确、 D错 故选 C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 点评:
12、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 n的确定方法,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计算方法,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拉力的求法;本题关键在于确定额外功相等 在体能测试中,小明选择跳绳,他在 1min内跳了 15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为 5cm设他每跳一次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A 5W B 60W C 500W D 6000W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生活常识可知,初中生的重力大约为 G=500N,在 1min内跳了150次,所以跳 1次所用时间 ,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为, 所以他跳绳时的功率 。 故选 B 考点:功率的计算 点评: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估计出学生的重力,再用正确的公式计算,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的
13、换算统一 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器件,在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电饭锅 B 电灯泡 C 电风扇 D 电视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电饭锅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故 A错误; B电灯泡把电能转化内能和光能,故 B错误; C电 风扇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C正确; D电视机把电能转化光、声、内能,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电功的实质 点评: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不同的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的能的形式不同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 的冰可从 0 的水中吸热 B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14、D 100 水的内能比 0 水的内能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0 的冰与 0 的水温度相同,所以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故 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增加,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 B正确; C、热量是一状态量,描述它的术语是 ”吸收 “和 ”放出 “,不能用含有故 C不正确; D、 100 的水和 0 的水的质量关系未知,所以内能大小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内能的概念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
15、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A、起瓶子的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 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独轮车的车体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选 D 考点:杠杆的分类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实验题 小明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 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 (左
16、或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只有 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 A点挂 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一种方案) 答: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右、在杠杆右侧位置 “6”处应挂的钩码数是 2 个、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变大 试题分析:( 1)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左端下倾,右端上翘,则重心应向右移动,故
17、应向右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设每只钩码的重力 G,杠杆每一格的长度为 s,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 1=F2L 2, 可得, 4G3s=nG6s,解得, n=2,则在杠杆右侧位置 “6”处应挂的钩码数是 2个; ( 3)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 4)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因为斜向下拉力臂将不再在杠杆本身上面,力臂将变短,所以力将变大。 考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点评: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有些
18、是为了求平均值,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多次测量就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小明在做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实验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 1)根据上表可算出, W 有 焦, W 总 = 焦 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 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 ( 2)结合图乙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不合理的原因是: ( 3)小明纠正了错误继续进行实验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 (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你会发现 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19、( 4)另外一个同学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发现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和小明的不同,原因不可能是 ( ) A.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B.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 升 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 D.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答案: .2、 0.12、总功小于有用功、拉力读错、 C、增加物重、 D 试题分析:( 1) W 有 =Gh=2N0.1m=0.2J W 总 =Fs=0.4N0.3m=0.12J 有用功大于总功,实验结果不合理 ( 2)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 1N,每一个小格代表 0.2N,示数为 0.8N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错误 (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
20、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从表格知,其他条件相同,增加物重,机械效率增大 (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提起的物重、动滑轮的重、摩擦有关另外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或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都会影响力的大小,并且从方法上讲是错误的,当然也会影响机械效率的结果,但与滑轮的绕法、升高的距离没有关系,故选 D。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点评:(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提起的物重、动滑轮的重、摩擦有关与滑轮的绕法、升高的距离没有关系 ( 2)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3)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 4)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数据分析 如图是
21、探究 “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 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 “A”或 “B”)的动能,该动能是由 _能转化而来的 (2)该实验中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此处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_ (3)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 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 B碰撞时 (选填 “碰前 A”、 “碰后 A”、 “碰前 B”或 “碰后 B”)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 “高度 ”或 “质量 ”)来改变的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 _(选填 “能 ”或 “不能 ”)达到探究目的 答案: A、重力势能、 B移动的距离、转换法 、碰撞前 A、改变高度、不能 试题分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江苏扬州 中学 教育 集团 初三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