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邵武市邵中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邵武市邵中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邵武市邵中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邵武市邵中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英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 “毒枭 ”。这是因为它在 19世纪向东方大量倾销 A茶叶 B棉花 C烟草 D鸦片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找到三个关键的信息 “英国 ”“毒枭 ”“19 世纪 ”,19 世纪中期,英国为了扭转中英之间的贸易差额,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因此,本题选D。 考点:鸦片战争中的虎门硝烟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英国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扭转中英之间的贸易逆差,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重大灾难,所以才有了林则徐的
2、禁烟运动,这个也是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到题目中的几个信息点,然后分析判断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图杂志革命 (第四期 )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A 1924年 B 1925年 C 1926年 D 1927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问题,公元纪年的计算法是:公元纪年 =题目中给出的民国纪年 +1912-1,民国纪年 =题目中给出的公元纪年 -1912+1,分析题目,观察图杂志革命(第四期)给出的民国纪年是民国十四年,公元纪年 =14+1912-1=1925年,该题选 B 考点: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
3、的换算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的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是我们平时做题经常遇到的东西,所以掌握好它们的换算尤为重要,我们平时要经常随意找出几个个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 进行演算,做到熟练掌握。 如果你要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有关问题,主要应该参考 A申报 B新青年 C天演论 D海国图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给出的关键信息是 “研究新文化运动 ”,四个选项中的 A项申报创立于 1872年, B项创办于 1912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C项天演论是维新变法期间严复翻译的, D项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期间魏源撰写的著作。所以正确选项是 B。 考点:新文化运
4、动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答该题关键的是要对题目中要求的内容和选项结合起来,要求同学们对新文化运动 的史实比较熟悉,另外选项中的其它几个内容出现的时间以及作者也要掌握熟练。 绍兴是鲁迅的故乡 ,图便是绍兴鲁迅纪念馆。在新文化运动中 ,鲁迅为了揭穿几千年来封建统治的真面目而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孔乙己 B故乡 C阿 Q 正传 D狂人日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的史实,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而对文学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则是鲁迅,他为了揭穿封建统治真面目创作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的史实 点评:鲁迅是新文化
5、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个革命斗士,题目中给出的几篇小说都是鲁迅的作品,要求同学们分析那个是揭露封建统治的小说,要求学生有较厚的历史功底,除了要对狂人日记反映的内容熟悉外,其它几篇小说的内容也要去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其它内容也要熟悉的掌握。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1898年设立的 A燕京大学 B京师同文馆 C太学 D京师大学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维新变法的内容, 1898年维新变法中设立了京师大学堂,维新变法失败后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所以本题选 D。 考点:科学技术与文化中的新式教育的开端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维新变法的内容在其失败后只保留了京
6、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从这个题来看,同学们以后学习知识要全面,要具体。 科举制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科举制废除于什么时候 A 1900 B 1904 C 1905 D 1912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中的废除科举制的史实,新的教育体制确定后,清政府于 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所以该题选 C。 考点:科举制废除的史实 点评:科举制从创立到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对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完善以及它的影响都要全面掌握。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 100周年。百年前,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马路天使
7、 B渔光曲 C定军山 D十字街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社会社会生活的变化中的电影的史实,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所以本题选 C。 考点:社会生活的变化中的电影发展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该题的答案:在教材中的小字内容中,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和教材有关的小字内容,多读,多看,多分析,争取掌握的历史知识没有死角。 图它是一种服装,它融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它因近代一位伟人的创制和提倡而广为流行。它是 A旗袍 B西装 C中山装 D唐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服装变化的史实,从图片来看,这种服装的变化还是很大的,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是融合了西式服装和
8、中式服装的特点,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孙中山创制了中山服并提倡,因此 可知是 C项中山装。 考点: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服装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也体现了社会的变化,除了服装外,像当时的社会风气,称谓称呼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而同学们很容易忽视这些细节问题,希望引起注意。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政府官员见他时,可能的称呼是 A大人 B老爷 C朕 D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社会习俗的变化中的称呼的变化,辛亥革命后一改旧的风俗习惯和旧的称呼代之以新式的称谓,社会习俗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所以该题选 D。 A,B,C 三项都是辛亥革命前的称呼,应排除
9、。 考点:社会习俗的变化中称谓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辛亥革命后称谓的变化,对于称谓的变化,教材中叙述的比较清楚,属于基础知识,解答该题只要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移风易俗的史实比较熟悉,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粗心的王小虎同学将名称一览中的内容忘了填写。请你根据选项中提供的内容 ,为其作出正确的选择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性质 1905年 日本东京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同盟会的历史史实。分析题目,从题目中提供的时间,成立地点,创建人以及性质来看,这是属于中国同盟会的内容,所以该题选 D。 考点
10、:中国同盟会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是表格题,解答表格题要对表格进行分析,找出表格中提供的已知信息,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只要同学们对同盟会的史实掌握的比较好就能轻松的解答本题。 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 A公车上书 B光绪帝下诏变法 C建立兴中会 D建立同盟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维新变法运动的史实,分析该题, C, D两项是资产阶级运动排除, B项是变法运动的开始,排除。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就领导了公车上书,把维新变法从以前的思想宣传变成了政治运动,从此,揭开了维
11、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所以该题选 A。 考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几个历史概念弄清楚,维新变法是怎么回事,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怎么回事,知道了这些东西,就会对题目中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判断,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对历史概念进行全面的具体 的理解和掌握。 19世纪 90年代,一天津商人有要事告知远在上海的客户,最快捷的方式是 A驿站六百里加急 B飞鸽传书 C亲自到上海 D电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的史实,分析本题,题目要求是在19世纪 90年代一商人要告知远在上海的客户,最快捷的方式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 19世纪 70
12、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商人可以用它传送信息,这四个选项中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电报,所以正确选项是 D。 考点: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近代中国通讯出现的史实教 材中表述的非常清楚,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题学生需要对近代电报出现的时间掌握清楚,提醒同学们对以后的历史知识点掌握要全面,要具体。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法天津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英南京条约的史实,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近代史
13、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此本题选 A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史实 点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鸦片战争后 ,爱国知识分子寻求革新救国的思想涌现。图人物写此书的目的是 A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 C介绍西方教育思想 D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经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的史实,观察本题,书名是海国图志,人物是魏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御外国侵略
14、,其中林则徐,魏源是代表,受林则徐的委托,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其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该题选 B。 考点: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做素材出题比较新颖,解答本题首先要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中的人物和书名,然后在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黄海海战中,率 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魏源 D康有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史实,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命令军舰撞向日敌主力舰,最后英勇牺牲,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B。 考点:黄海海战中清朝
15、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本知识点是命题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对黄海海战中英雄人物的事迹要重点把握 和识记。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台湾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所以该题正确答案:是 B。 考点: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
16、以爱国诗人闻一多的诗七子之歌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马关条约的内容非常熟悉,另外,马关条约的影响也是命题的重点,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1900年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城 ,你能亲眼目睹的侵略者的暴行是 A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成员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找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1900年 ”“北京城 ”,在分析选项, A项是八国联军侵华犯下的罪行,发生在 1900年,地点是北京, B项发生在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北京, C项发生在 1860年的上海区域, D项发生在 1901年,
17、所以排除 B,C, D选项,正确选项是 A。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考察八国联军侵华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B项是学生容易选的选项,因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是发生在北京,但是时间不对,解答这类题,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信息点(或是时间或是空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正确的答案:。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条约中都有涉及到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同学们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条约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题目, A项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共有的,辛丑条约中没有体现, B项在三个条约中都有体现, C项在南京条约和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邵武市 邵中片八 年级 上学 期期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