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泰安东岳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泰安东岳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泰安东岳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泰安东岳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林则徐被誉为 “全球禁毒第一人 ”,是因为他 A撰写四洲志 B受命担任钦差大臣 C主持虎门销烟 D签署南京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历史史实的考察,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竟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引起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警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把搜集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面销毁,这就是著名的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
2、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开始,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C。 考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 历史史实的识记能力,现阶段,毒品犯罪在整个国内仍然呈上升趋势 ,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新型威胁 ,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一大毒瘤,也成为当代我国政府首当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显得非常有意义,林则徐禁烟运动是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开始,它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虎门硝烟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3、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认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是 “1913年 ”和 1920年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从 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工厂数目,拥有的资本,工人人数都出现了大规模增加的现象,究其原因, 1914年,一战爆发,帝国主义放松 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夹缝中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发展机会
4、,出现了上述现象,A,B,D三项表述错误,本题选 C。 考点: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同学们要有个清晰的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线索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获得了一个初步发展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列强的侵略放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发 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再次衰落;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大家族的统治,民族工商业几乎崩溃;新中国成立后
5、,对民族工商业实行扶持,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953年又实行了三大改造,改造成了社会主义企业,民族工商业消失,对这些历史知识,同学们要注意归纳。 1919年 5月 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 “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是 A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B学生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C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本题中 “1919年 5月 5日,昨日之游街大会 ”判断是五四运动, “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 ”判断是五四运动中 的内惩国
6、贼, “青岛问题之力争 ”判断是外争国权,本题选 D, A,C两项土木中没有提及, D项指反映了一个方面。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学习它,就是因为它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解答此题一要具备对五四运动的识记能力,二要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看它和教材那个知识点联系才能最后得出答案:。 7月 7日,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屈辱与悲愤、血性与荣光的日子!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烽火曾特意选择于 7月 7日举行首映式,是因为这一天曾发生了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
7、一三事变 D淞沪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七七事变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开始,本题选 B。 考点:七七事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史记能力,七七事变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题目以 7月 7日举行首映式就是希望学生牢记历史,面向未来,希望同学们注意去把握。 被美国称为 “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
8、察学生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题目中给出想关键信息是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 ”,根据 ”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 ”判断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日本占领了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我军民三十万人以上,现在又要否认历史,不敢正视历史,妄想抹杀历史,我们必须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正视历史,本题选 B 考点:南京大屠杀 点评:就本题来说难度较小,考察的角度也简单,就是要考察学生对历 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但本题需要挖掘的还很多,比如现在的日本右翼势力称 “南京大屠杀 ”是 20世纪最大的谎言,本身说明了什么,日本怎样做才能
9、赢得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谅解等等。 1942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 “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 。 ”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中国在亚洲战场抗击日军,是亚洲战场的主战场,罗斯福总统的话说了中国战场的抗战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也不是美国的初衷,本题选 D。 考点:中国在世界
10、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中国的抗战有利支援了其它战场的抗战,是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同学们要注意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 说: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 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 毛泽东此次 “陪都 ”之行的结果是 A签署了 “双十协定 ” B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通过了 “共同纲领 ” 答案: A 试题分析: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的内战方针以定,但其发动内战的准
11、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为了给内战赢得时间,于是蒋介石玩弄其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为了揭穿国民党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决定到重庆谈判,谈判中,双方就许多问题达成了共识,但是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双方争论的很激烈,这个问题也就成了国共双方在谈判中的焦点,经过谈判最终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但是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始终没有被承认,所以此题选 A。 考点:重庆谈判的史实 点评:本 题难度适中,考察同学们对重庆谈判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在教材的小字内容上,蒋介石的本质决定了他不会允许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存在,必然会发动内战,中
12、国共产党要揭露国民党的阴谋,就必须去谈判,这种题必须要经过分析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另外于此题相关的重庆谈判的意义也要好好分析理解 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 23,星期六 ”的字样。其寓意是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中国民主革命取 得彻底胜利 D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49年 4,毛泽东和朱德向解放军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 23日,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统治覆灭了
13、, 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渡江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渡江战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一定要要好识记,重点把握。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 ” 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题目中给出的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 11月 29日至 1949年
14、1月,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解放军一起合力进行的战役,当时据守北平的是国民党军总司令傅 作义,在中共的工作下,傅作义起义,接受了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此题选 C. 考点:解放战争中的北平和平解放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北平的和平解放这一知识点教材中有明确的叙述,同学们只要识记的好就能解答,本题属于送分题。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 “君 ”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这种称呼在中国普及是在 A清朝前期 B清朝后期 C新中国成立后 D中华民国建立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社会习俗的变化中的称呼的变化,辛亥革命后一改旧的风俗
15、习惯和旧的称呼代之以新式的称谓,社会习俗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所以该题选 D。 A,B,两项的称呼还是老爷,大人等封建社会的等级制的称呼, C 项称 “君 ”要晚于辛亥革命后,所以本题选 D。 考点:社会习俗的变化中称谓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辛亥革命后称谓的变化,对于称谓的变化,教材中叙述的比较清楚,属于基础知识,解答该题只要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移风易俗的史实比较熟悉,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 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 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 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
16、察学生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认识,题目中的图片时务报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设立的,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报纸,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来救国,综合起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的 过程,其目的是救国救民,强国御辱, A,C,D 三项都和题意不符,本题选 B。 考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通过向西方学习,中国人民最终找
17、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解答此题需要具备两点,一是要对历史知识有识记能力,一是要对这些历史知识有较强的归纳综合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 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黄埔军校的创建 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国共合作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黄埔军校的创建, 1924年 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4年 6月,黄埔军校建立,蒋介石任校长,共产党员周恩来
18、任政治部主任,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革命的高潮事件, 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因此本题选 D。 考点:国共合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两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实践证明:合则对国家民族有利,分则对国家民族无利,因此两次国共合作的条件,经过,影响同学们都要好好的去掌握。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 “列强的炮声 ”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
19、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英鸦片战争的史实,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开始步入近代,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此本题选 A 考点:中英鸦片战争的史实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开始,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战争的原因,时间,性质,战败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20、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个图片题,做这种题一定要仔细观察所给图片,然后回顾所学知识看那个知识点和该图片联系,题目中的图片 B是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攻进北京的情形,因此本题选 C。 考点:八国联军在中国的罪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提取图片信息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图片题也是一种新颖的题型,做这种题型的关键是要对图片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提醒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要对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材料和诗句等素材,注意分析,理解和把握。 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21、 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甲午风云 末代皇帝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史 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的认识,分析题目, 鸦片战争发生在 1840-1842年,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1856-1860年, 甲午风云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1894-1895年, 末代皇帝发生在 20世纪初期,按事件顺序排列,本题选A 考点: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顺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顺序排列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识记的要特别清楚,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得出正确答案:。 2010年 5月 17-19日,中共中央、国务
22、院在北京召开新 疆工作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地区的重视。清朝时,认为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毅然率军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的将领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詹天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识记能力,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有民众自发的反侵略,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等,也有清朝爱国官兵的抗争,如林则徐,邓世昌,其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重要的一个事例,题目中A项领导了禁烟运动, C项在甲午海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最后牺牲。 D项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最后牺牲, B项 是左宗棠面对西北严峻的形式,率军队进军新疆,和阿古柏激战,最终收复了
23、新疆,本题选 B。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 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片中的幼童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洋务运动内容的认识,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内容是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创办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生,派遣留学生,清政府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 泰安 东岳 中学 年级 上学 期期 末学情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