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C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 1)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 A选项是错误的; ( 2)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故 B选项说法是错误的; (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故C错误, D
2、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及力与运动的关系,关键是弄懂平衡状态与受力的关系。 下列有关实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甲实验说明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 B乙实验说明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 760mmHg产生的压强 C丙实验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差 D丁实验说明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 ,各部分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甲图中橡皮膜扎在容器的侧壁,倒入液体后,橡皮膜向外凸起,说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乙图中演示的是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
3、压能支持 760mm高的水银柱,与玻璃管的是否倾斜没有关系,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丙图中第一次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物体的重力,第二次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两次示数之差就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丁图中的器材是连通器,由于容器内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并且装有同种液体,因 此各容器内压强相等,液面高度也就相同,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原理;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浮力大小的计算 点评:考查压强和浮力的相关知识,关键是能理解每一个插图的物理意义 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
4、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 pA和 pB,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 FA和 FB,则( ) A pA pB FA FB B pA pB FA=FB C pA=pB FA FB D pA pB FA FB 答案: D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 可知,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 ( 2)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因此 故选 D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点评: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5、P=gh 进行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可以根据 F=PS分析,也可以根据容器的形状比较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分析,会灵活运 用不同的比较方法 下列关于浮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B只要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C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D阿基米德原理只适合于液体,不适合于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液体的密度大,如果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受到液体的浮力不一定大 A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体积大,如果排开液体的密度小,受到液体的浮力不一定大 B不符合
6、题意;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侵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的形状及浸入液体的深度是无关的故 C 正确; D、阿基米德原理不只适合于液体,也适合于气体故 D错 故选 C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此类浮力变化的问题,一定要看一看 液 和 v排 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同时考虑 以下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2Pa B一个成年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2104Pa C人伸开的一只手掌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 10N D一个中学生在水中所受浮力约为 5000N 答案: B 试题
7、分析: A、物理课本大约重为 4N,平放时的面积约为 0.06m2,代入压强公式 ,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体重大约为 700N,而两脚底表面积约为 0.04m2,代入压强公式,符合题意 C、一只手掌的表面积约为 ,而 1个标准大气压强是 ,所以一只手掌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 500N,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大约重量为 500N,而他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所受浮力约为 500N,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压强;浮力大小的计算 点评: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数据需了解,这有助于解决这类生活中物理量的求解 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鹅卵石,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以下体验 和分析合
8、理的是 ( ) A脚越来越不疼,因为人越来越轻 B脚越来越疼,因为人越来越重 C脚越来越不疼,因为人的浮力越来越大了 D脚越来越疼,因为人的浮力越来越小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在水中由深水走向浅水时,由于人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故人所受浮力减小; 因人在水中受到重力、浮力及支持力三个力,因人在竖直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因浮力减小,重力不变,故支持力增大,所以人的脚将越来越疼 故选 D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 点评:本题中的支持力通过改变人脚的形变量,而使人感到了疼痛,关键是浮力变化的情况判断。 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 A、书包带
9、子做的宽一些,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B、切苹果器的刀片做得较薄,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C、轨道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D、好奇 ”号火星车模型轮子大而宽,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点评: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解答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 关于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 车的受力分析
10、中,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 C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 D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的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所以汽车受到的阻力和汽车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 B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点评:可以根据状态来判断受力情况,必要时要进行受力分析;也可以根据平衡力的四个条件进行判断 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小明与小强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 .( 6分,最后一空 2分) 在实验中 “同样条件 ”是指
11、同一小车、同一 、同一 ; “不同条件 ”是指 ;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等,说明了 ;有此实验推理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斜面;高度;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 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长;如果表面光滑到一点阻力都没有,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直运动下去 试题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实验中要探究的是阻力大小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因此 , “同样条件 ”是指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保证小车在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是相同的; “不同条件 ”是指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这是为了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摩擦阻力的大小;
12、 ( 2)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小车在越光滑的表面上,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这说明,不同的材料表面对小车的摩擦阻力是不同的; ( 3)由此实验的现象可进一步进行推理,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长,如果表面光滑到一点阻力都没有,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直运动下去 考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点评: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里应保持小车下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同时改变接触面的阻力,这是我们设计实验的关键。 小明同学利用 A、 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如图所示。( 7分) (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13、2分) (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2分) ( 3)若要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1分) (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 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 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2分) 答案:( 1)泡沫的形变程度;(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 3)甲、丙( 4)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 试题分析:( 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 2
14、)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或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 显 ( 3)要得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就要控制压力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同,甲和丙两图符合要求 ( 4)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小明实验时没有保持压力不变,实验过程中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化,无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故存在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这两种方法是初中物理用到的最多的
15、探究方法,大部分探究实验都用到这两种方法,需要重点掌握 “帕斯卡裂桶实验 ”的演示,激 发了学生 “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 ”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 a)、( b)、( 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 h4 h1 h2 h3。( 5分,第 2空 1分) (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 _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分) ( 2)由图( a)和图 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3)由图( a)和图( 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_。 ( 2分) 答案
16、:( 1) 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 2) c;( 3)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试题分析:( 1)在实验中,有很多物理量难于用仪器、仪表直接测量,就可以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各种效应把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易于测量的物理量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就叫转换法;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不易直接测量,液体压强的变化会引起压强计的探头受到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的形状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压强计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利用压强计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 强的大小变化; ( 2)由公式 P=gh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
17、要想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图( c)中的液体密度与图( a)相同,液体的深度与图( a)不同,故应选择图( a)和图( c)两次实验数据比较; ( 3)分析图( a)和图( d)的两次实验数据,发现两次实验橡皮膜所处的深度相同,即深度相同,而液体的密度却不同,一杯是水,另一杯是浓盐水,从而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 特点实验 点评:关键是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掌握,解题时注意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表述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领悟这两种方法的真谛 某实验小组利用注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云南省 昆明 中学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