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第二次月考化学卷.doc
《2011届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第二次月考化学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第二次月考化学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第二次月考化学卷 选择题 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氡。氡原子的质子数为 86,中子数为 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 50 B 86 C 136 D 222 答案: B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答案: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 D “神舟 ”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
2、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 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 “湮灭 ”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 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 B 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 N 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3、 B C D 答案: A 2N 表示 ( ) A两个氮元素 B两个氮原子 C 两个氮分子 D氮气 答案: B 已知 1个 C-12原子的质量为 akg,则实际质量为 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12b/a kg B 12b/a C 12a/b D 12a/b kg 答案: B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答案: A 碳 12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 kg,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80,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_kg 答案: .32810-25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原子
4、是微小的实心球; 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填空题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 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 1911年,科学家 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 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79,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 1)有一小部分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 ,原因是 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
5、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 2)大多数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_。 ( 3)极少数 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_。 答案:( 2) 粒子通过原子内、原子间有空隙 ( 3) 粒子撞击了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或 粒子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 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2010年 5月 12日,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 800多年的 “南海一号 ”重见天日,其中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已知: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实验用到的主要装置为: 装置连接顺序为 _。
6、(填写编号) ( 2)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第一步 检查气密性; 第二步 装入药品,称取装置 和 的质量; 第三步 试验后再次称取装置 和 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_。(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 ( 3)结果分析;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产生该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 A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碱式碳酸铜药品中含有水分 D碱式碳酸铜没有完全分解 答案: :( 1) (或 )( 2) 21: 44 ( 3) AC(漏选得 1分,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 “白色污染 ”,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
7、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 C、 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 A至 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 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 CO2和水蒸气,为使 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 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_; (2)E、 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_,理由是 _;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 G装置的作用是_。 答案: : (1)浓硫酸 (2)对调装置 E、 F的位置 水蒸气的吸收应在通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河南省 实验 中学 初三 第二次 月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