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 23mm B 10dm C 26cm D 1m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 20cm,在 26cm左右 故选 C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 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成年人的身
2、高在 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 3m左右,等等 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4.5m=4.5100=450cm B 4.5m=4.5m100cm=450cm C 4.5m= =0.0045km D 4.5m=4.5100cm=450cm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解:根据换算步骤可得: ( 1) 4.5m=4.5100cm=450cm,故 A、 B不正确, D正确; ( 2) 4.5m=4.5 km=0.0045km,故 C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关键掌握单位换算的步骤 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选用分度值是 1mm,量程是 10cm的学生用尺 B选用分度值是 1mm,量程是 2m的 钢卷尺 C选用分度值是 1cm,量程是 15m的皮卷尺 D游标卡尺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活中我们经历过许多测量,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包括量程,分度值); 2测量中误差不可避免,但应尽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小误差; 3长度测量中一定要做到估读 解: A、学生尺分度值大小可以,但量程偏小,故 A错误; B、分度值是 1毫米,
4、量程是 2米的钢卷尺用来测窗框合适,故 B正确; C、皮卷尺的分度值和量程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的长,故 C错误; D、游标卡尺不适合用来测量窗框的长,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是初中阶段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使用刻度尺测量前一定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照物是选作标准的物体 B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解: A
5、、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即参照物是选作标准的物体故 A正确; B、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故 B错误; C、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D、由选项 ABC可知, D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 “另一个物体 “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 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
6、响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 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所以选项 A、 C、 D的说法均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测量工具的了解 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
7、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解: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 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再者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 所以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选项 ABC正确,选项 D错误 故选 D 点评:误差与
8、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 2013 西宁)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的原因是( ) A鸟飞行的 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参照物的选择 影响动能的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解: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小鸟
9、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 故选 D 点评: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 2009 德州)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于 v-t图象,要读出随时间的变化速度如何变化;对于 s-t图象,要读出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解:对于 v-t图象: 随时间的增大, 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均匀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 对于 s-t图象: 随时间的增大, 路程不变,
10、表示物体静止; 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图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 B 点评: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 2009 成都)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 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 50m一定用了 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km/h 答案: C 试题分
11、析: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v等于在这段时间 t内通过的路程 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 s=100m,所用时间t=12.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8m/s,因此 C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到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 A、 B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题 目的关键是会利用公式 v= 进行计算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下列描述不属于科学精神的是( ) A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B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 C善于合作与交流 D敢于坚
12、持自己的观点,绝不接受别人的建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探索财富的理解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结晶又有探究方法和高昂的探索精神 解:科学的精神是指实事求是、用于探索、刻苦认真、锲而不舍,能够进行合作交流,由题意知, ABC符合科学精神, D不符合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 “科学财富 ”的含义,是一道基础题 下列实事例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水的蒸发 B树木生长 C铁钉生锈 D骏马奔驰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 2)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
13、改变 解: A、水的蒸发,属于分子的运动,不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树木生长,但是树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铁钉生锈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骏马奔腾,马的位置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 在百米赛跑中,小明到达 50m处的速度是 9.0m/s, 1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 7.5m/s,则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7.5m/s B 9.0m/s C 8
14、.0m/s D 8.25m/s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等于百米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和某时刻的速度无关 解:由题意知: s=100m, t=12.5s,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v= = =8m/s 故选 C 点评:解决本题注意排除干扰因素(某时刻的速度),挖掘关键字词: “百米赛 ”告诉距离; “第 12.5s末到达终点 ”告诉时间 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 A点沿直线运动到 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点到 F点是作 (填 “匀速 ”或 “变速 ”)直线运动;由速度的计算公式 v= 可求出小球从 A点运动到 F点的平均速度为
15、 m/s 答案:变速; v= ; 0.125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 0.2s,则可知从 A至 F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从 A到 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 AF间的距离为 12.50cm;小球运动的时间t=0.2s5=1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 为: v= = =0.125m/s 故答案:为:变速; v= ; 0.125 点评:本题要注意匀速
16、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在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 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 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 m/s 答案:匀速直线 20 试题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已知,通过里程碑的时间也知道;再根据公式 v= 判定速度是否相同,当速度相同时,说明是做匀速 直线运动,否则不是 根据 v= 即可求得速度的大小 解:第 1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v1= = =20m/s; 第 2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v2= = =20m/s; 第 3段路程内
17、汽车的速度为: v3= = =20m/s; 第 4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v4= = =20m/s; 第 5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v5= = =20m/s; 由于各段的速度相等,故该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判断汽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依据就是看通过相同的路程,时间是否相同,时间相同说明速度相同,说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填空题 观察图可知汽车做 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图乙,可知苹果做 直线运动 答案:匀速,变速 试题分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18、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解:由图可知: 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都是 20m/s,所以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苹果在下落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频闪的时间间隔是一定的)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苹果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匀速,变速 点评:根据图象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物理学中计算或表述问题时,一般要求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因此,单位间的正确转换很重要比如: ( l)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72km/h,合 m/s ( 2)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为 5m/
19、s,合 km/h 答案:( 1) 20;( 2) 18 试题分析:知道 1m/s=3.6km/h,按照先换后算的顺序计算 解:( 1) 72km/h=72 =72 m/s=20m/s; ( 2) 5m/s=53.6km/h=18km/h 故答案:为:( 1) 20;( 2) 18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如图甲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 .2008年 5月 1日大桥正式通车,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该桥全长 36km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那么该车
20、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km/h= m/s,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h爸爸问小明: “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 ”小明说: “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为参照物 答案:; 22.2; 0.45;车 试题分析:( 1)由车内的速度表盘看出指针指示的读数,注意表盘上显示的单位是 km/h,根据 1m/s=3.6km/h换算 ( 2)由速度公式 v= 的变形公式可求出通过整个大桥需要的时间 ( 3)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结合参照物的选取,即可确定选取的参照物 解 :( 1)如图乙所示,从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可以看出,指针指向80km/h,则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80km/h=22.2m/s ( 2
21、)由 v= 得: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的时间: t= = =0.45h ( 3)爸爸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说明所选取的参照物在向前运动,故可以选取乘坐的车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 80; 22.2; 0.45;车 点评:本题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题目中一般涉及三个方面:研究对象;参照物;运动状态 题目中一般是告诉研究对象,再就是参照物和运动状态这两个量中的一个,确定另一个 量 ( 2008 茂名)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 -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 运动,速度大小为 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答案:匀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重庆 万州区 中学 年级 第一次 段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