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福建龙岩市小池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福建龙岩市小池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福建龙岩市小池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福建龙岩市小池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87年 ,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 ”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有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区域。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着北京人。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是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所以叫山顶洞人。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
2、句话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力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下列观点和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A一切顺其自然,要 “无为而治 ” B主张勤政,反对苛政和滥杀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韩非的思想主张。战国末期的韩非是
3、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而战国时期正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这种主张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其途径是 A战争 B变法 C和谈 D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方式。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4、。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法治 ”“改革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由此你会联想到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韩非的思想主张。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 国家发了一道布告张贴全国,凡是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事最早只能发生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答案: C 试题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文字的措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文化方面,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秦统一文字,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源于 A项羽的抗秦斗争 B刘邦的抗秦斗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王莽篡夺西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 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
6、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送的军官,提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口号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下列两汉时期击败匈奴的名将,其中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而留名青史的是 A窦固 B卫青 C窦宪 D霍去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卫青、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其中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为击败匈奴建立赫赫功勋。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
7、了。他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西亚 河西走廊 欧洲 今新疆境内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湘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
8、西域和丝绸之路 我国最早测定一年的 24节气,是在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法的成就。相传在夏朝,我国就有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 “夏历 ”,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 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因为商朝出现记载当时社会生产和阶级状况的文字,这种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字的起源。 19世纪
9、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 药材里,发现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 下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在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它是 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郑国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战国时期,泰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0、”,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 ”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中国是水稻的故乡,以下最早能吃上大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毛泽东、朱德写的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指 A黄帝 B尧 C舜 D禹 答案: A 试题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黄帝的功绩。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 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相传,黄帝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 “人文初祖 ”。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人类和人类社会是同时起源的。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结束的时期是 A黄帝时期 B尧舜时期 C禹时期 D启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原始社会
12、终结的标志。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三字经云: “夏传子,家天下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局面开始于 A桀 B周武王 C禹 D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袭制的开始。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 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之后的帝王不再是原来的民
13、主推举,而基本是世代沿袭,国家成为一家一姓的天下,即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 分封制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
14、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以下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石器 陶器 铜器 铁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具出 现的时间顺序。人类最早的工具是简单打制的石器,叫旧石器,打制石器经过磨制加工,叫新石器。距今约七千年的出现原始农耕的时候,有了陶器。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器。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大变革的时代 汉语中经常使用
15、成语,成语大多是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 “退避三舍 ”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 “退避三舍 ”的典故。史载重耳 (后来的晋文公 )在晋国内乱逃亡时,曾受到楚王的热情接待,重耳当时允诺若能回国为君,一量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主要后退三舍 (90里 ),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大变革时代 ”是指 A夏、商 B商、西周 C西周、东周 D春秋、战国
16、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变革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时期,春秋战国后整个中国的社会性质都发生了深刻而根本的变化。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而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奴隶制和封建制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社会制度。这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上都出现了重大变化。所以春秋战国是大变革时期。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综合题 秦始皇(图一),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司马迁说他 “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 。请你也来评一评 。 ( 1)【收集资料】班级的同学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
17、: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 2)【整理资料】 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统一度量衡。 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 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统一文字。 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如图二所示。 A 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 “千古一帝 ”。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 3)【论从 史出】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简练的话评价秦始皇。 答案:( 1)文物古迹。 ( 2) A组: 。 B组: 。 ( 3)既是 “千古一帝 ”又是暴君
18、,但不失为 “千古一帝 ”。或: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意思相近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研究历史的史料来源。历史的史料来源大致有考古发掘、神话传说、学者推断、史书记载等。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这些不能作为真实历史看待,但可以填补一些历史空白。影视作品和历史小说是后人根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艺术再创作,虽有包含真实的历史因素,但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以此作为史料需要仔细甄别,千万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福建 龙岩市 小池 中学 年级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