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山东省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山东省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山东省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山东省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科学家发现 ,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 .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 +4价 ,氧元素为 -2价 ,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 Na2SeO3 B Na2SeO4 C NaSeO3 D Na2SeO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公式中,根据是否等于 0 判断正确选项 A:( +1) 2+( +4) +( -2)3=0,故 A对 B:( +1) 2+( +4) +( -2) 4=-2,故 B错 C: +1+( +4) +( -2) 3=-1,
2、故 C错 D:( +1) 2+( +4) +( -2) 2=+2,故 D错故选 A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 86,中子数为 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50 B 86 C 136 D 222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原子中质子数 =电子数 =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 86时核外的电子数也是 86故选 B 考点:原子中各微粒的数量关系 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欲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不能达到目的木灰、硫磺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
3、气体,会增加空气中的气体成分。 C不能达目的,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才燃烧,所以铁丝不反应, D能达目的,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得到五氧化二磷固体,能除去氧气,还不增加气体成分;故选择 D 考点:氧气的性质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1 B钠为非金属元素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22.99 g 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给的信息可知钠原子核内的质子是 11是正确的叙述; B 选项由钠的名称的汉字的书写 偏旁有 “金字旁 ”属于金属元素,故 B错误; C选项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
4、,故 C是错误的叙述 ; D选项微粒结构示意图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是错误的叙述;所以答案:选择A 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2009年 “中国水周 ”的主题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正确; B、加强
5、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 D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故选 D 考点:水资源的保护 下图表示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 B分解 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 “多变一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故选择 C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下图所示装
6、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所以 A正确; B、红磷足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使实验结论精确,所以 B正确; C、若装置漏气时,氧气耗尽,空气及时补充,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故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以 C正确; D、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
7、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大于 1/5,所以 D正确故选 D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取用固体药品试管平放是正确而操作; B选项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选项胶头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 D选项量筒内液体读数时,应该平视量筒内液体的最低处;故选择 A 考点:基本操作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
8、理变化 A、用海水晒盐只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浓硫酸使白纸变黑是利用浓硫酸的氧化性,属于化学变化,故 A错; B、牛奶变酸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米酿成醋有乙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错; 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不能再吃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D、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 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是指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牛奶变酸 C湿衣服晾干
9、D铁锅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米饭变馊、牛奶变酸、铁锅生锈都是化学变化;湿衣服晾干是物理变化。选 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 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茶叶中含有的分子总是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香故选 B 考点:微粒的特征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10、中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质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决定元素的种类得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故选 D 考点:元素的概念 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缺碘会造成甲状腺肿大,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这里的铁、碘、钙是指 A单质 B分子 C金属离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人体缺少的铁、碘、钙、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离子形式存在,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是指元素故选 D 考点:元 素的存在形式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山东省 莒县 北五校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