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山东肥城马埠中学初三模拟试题五数学卷.doc
《2010-2011年山东肥城马埠中学初三模拟试题五数学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年山东肥城马埠中学初三模拟试题五数学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2011年山东肥城马埠中学初三模拟试题五数学卷 选择题 计算 的结果是( ) A -9 B 9 C -6 D 6 答案: A 甲、乙两同学从 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 B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 s(千米)和行驶时间 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 1)他们都行驶了 18千米;( 2)甲在途中停留了 0. 5 小时;( 3)乙比甲晚出发 0. 5 小时; (4)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5)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6)乙行驶全程用了 1.5小时其中,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有 ( )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2、 5 个 答案: 2011年 5月 22日 29 日在美丽的青岛市举行了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在比赛中,某次羽毛球的运动路线可以看作是抛物线 y=- x2+bx+c的一部分(如图 5),其中出球点 B离地面 O 点的距离是 1m,球落地点 A到 O 点的距离是 4m,那么这条抛物线的式是 答案: A 如图,方格纸上一圆经过 (2,5), (-2,1), (2,-3), (6,1) 四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 ) A (2,-1) B (2,2) C (2,1) D (3,1) 答案: C 某校初三 (2)班 40名同学为 “希望工程 ”捐款,共捐款 100元 .捐款情况如下表: 表格中
3、捐款 2元和 3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看不清楚 . 若设捐款 2元的有 名同学,捐款 3元的有 名同学,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A B C D 答案: A 若 “! ”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 1! 1, 2! 21 2, 3! 321 6,4! 4321, ,则 的值为( ) A B 99! C 9900 D 2! 答案: C 如图,为了测量河两岸 A、 B两点的距离,在与 AB垂直方向取点 C,测得AC=a, ACB= ,那么 A、 B两点的距离为 ( ) A . a sin , B .a tan C a cos D . 答案: B 如图,将 ABC绕着点 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20 ,
4、B点落在 B 位置, A点落在 A 位置,若 AC A B ,则 BAC的度数是 ( ) A 50 B 60 C 70 D 80 答案: C 已知 ABC的面积为 36,将 ABC沿 BC 的方向平移到 A/B /C /的位置,使 B / 和 C重合,连结 AC / 交 A/C于 D,则 C /DC 的面积为 ( ) A 6 B 9 C 12 D 18 答案: D 如图 (甲 ),扇形 OAB的半径 OA=6,圆心角 AOB=90, C是 上不同于A、 B的动点,过点 C作 CD OA于点 D,作 CE OB于点 E,连结 DE,点 H在线段 DE上,且 EH= DE设 EC 的长为 x, C
5、EH的面积为 y,图 (乙 )中表示 y与 x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可能是 图 (甲 ) 图 (乙 ) A B C D. 答案: A 有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 1、 2、 3、 4、 5、 6,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正方体所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如果标有数字 6的面所对面上的数字记为 a, 2的面所对面上数字记为b,那么 a+b的值为 A 6 B 7 C 8 D 9 答案: B 如图 ,直线 EO CD,垂足为点 O, AB平分 EOD,则 BOD的度数为 A 120 B 130 C 135 D 140 答案: C 因式分解 x2y-4y的正确结果是 A y( x+2)( x-2) B
6、y( x+4)( x-4) C y( x2-4) D y( x-2) 2 答案: 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面的点在第一象限的是 A( 1, 2) B( -2, 3) C( 0, 0) D( -3, -2) 答案: A 受日本核事故影响, 4月 5日我国沿海某市监测出本市空气中,人工放射性核元素铯 137 的浓度已达到 0.0000839贝克 /立方米,但专家说: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无须采取防护措施 . 将0.000083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8.3910-4 B 8.3910-5 C 8.3910-6 D 8.3910-7 答案: B 填空题 如图,点 P在第一象限, ABP是边长为
7、2的等边三角形, 当点 A在 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点 B随之在 y轴的正半轴 上运动,运动过程中,点 P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_; 若将 ABP的 PA边长改为 ,另两边长度不变,则点 P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变为 _. 答案: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根据当 O 到 AB的距离最大时, OP的值最大,得到 O 到 AB的最大值是 AB=1,此时在斜边的中点 M上,由勾股定理求出 PM,即可求出答案:;将 ABP的 PA边长改为 2 2 ,另两边长度不变,根据 22+22=(2 )2,得到 PBA=90,由勾股定理求出
8、 PM即可 解:取 AB的中点 M,连 OM, PM, 在 Rt ABO 中, OM= =1,在等边三角形 ABP中, PM= , 无论 ABP如何运动, OM和 PM的大小不变,当 OM, PM在一直线上时, P距 O 最远, O 到 AB的最大值是 AB=1, 此时在斜边的中点 M上, 由勾股定理得: PM= = , OP=1+ , 将 AOP的 PA边长改为 2 ,另两边长度不变, 22+22=(2 )2, PBA=90,由勾股定理得: PM= = , 此时 OP=OM+PM=1+ 故答案:为: 1+ , 1+ 学校本学期安排初二学生参加军训,李小明同学 5次实弹射击的成绩(单位:环)如
9、下: 9,4, 10, 8, 9. 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_ (环 );方差是 _(环 2) 答案:; 4.4 考点:方差;极差 分析:根据极差、方差的概念计算 解:极差 =最大值 -最小值 =10-4=6; 方差 S2= ( x1- ) 2+( x2- ) 2+ ( xn- ) 2= ( 9-8) 2+( 4-8) 2+( 10-8) 2+( 8-8) 2+( 9-8)2=4.4 故答案:为 6; 4.4 如图, 过 上到点 的距离为 1, 3, 5, 7, 的点作 的垂线,分别与 相交,得到图所示的阴影梯形,它们的面积依次记为 则 ( 1) ; ( 2)通过计算可得 答案: , 分析:(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山东 肥城 中学 初三 模拟 试题 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