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宁波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2届浙江省宁波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浙江省宁波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浙江省宁波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半身瘫痪的瑞典诗人托马斯 特兰斯特勒默摘得 2011年 nu( )贝尔文学奖桂gun( )。他是 ru( )智的,因为他是 “试图解释灵魂的诗人 ”;他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他说 “刽子手和语言在同步前进,所以我们得使用新的语言 ”;他是可亲可敬的,因为 70岁的他为了表达对读者的 zu( )敬,下飞机后,坚持一定要自己走,拒绝身边人的搀扶 特兰斯特勒默获奖实至名归,毫无争议。 答案:诺 冠 睿 尊 综合性学习。( 3分) 10 月 5 日, 56岁的乔布斯在 “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去 ”,消息
2、传来,全球同悲。政界领袖赞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商场对手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深感悲痛,全球媒体更是用大幅版面追忆乔布斯。你认为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关心乔布斯逝世?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下你的想法。 材料一:美国总统奥巴马说: “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他拥有非凡的勇气去创造与众不同的事物,并以大无畏的精神改变着这个世界,同时,他的卓越天赋也让他成为了这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 材料二: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 “现在看来,被苹 果电脑开除,是我所经历过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从头来过的轻松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么确定,让我自由进入这辈子最有创意的年代。有 时候,人生会用砖头打你的头。不要
3、丧失信心。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 答案:围绕创新、勇气、天赋、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改变世界等方面叙述,要求句子表达清楚,意思完整,酌情给分。只是材料的重复,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给分。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意表达更通畅。( 3 分)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年轻人都渴望成功, 志大才疏往往是阻碍年轻人成功的最大障碍。 他们只羡慕成功人士的辉煌,却常常忽略成功人士所作出的努力。事实上,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 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力量。 答案:然而 因为 只有 选择题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天宫一号
4、已在轨飞行 109圈,先后进行了遥控指令、控制开关、图像发音设备。 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 “山水合璧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我市将把 2007年以来举办的纸折飞机大赛打造成为一项非常有特色的群众性赛事。 答案: C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2分) 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人类运用想象区功能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
5、的 15。 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的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B “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 ”上帝对他们说道: “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这里的情形。 ” C这就是: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 “责任心 ”,二是 “趣味 ”。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二)少些模仿,多些创新( 11分) 刘根生 如今,我
6、们好像进入了文化 “模仿秀 ”时代。一台旅游演出作品印象 刘三姐火了,印象 某某便在各地四处开花。一部谍战剧潜伏走红,各种谍战题材电视剧便热映各大荧屏。一个电视娱乐节目打响,各大电视台便都开始闹腾。一部经典作品翻拍成功,经典翻拍便开始泛滥。从天安门到世博中国馆到鸟巢,这些建筑在不少地方都有 “山寨版 ”。就连城市也变得 “惊人相似 ”,以致我们行走在各个城市之间,越来越没有陌生感。若说先行者抛出的是一块“玉 ”,盲目跟风之作便是一块块 “砖 ”。 对模仿,我们当然不能一概否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固然 可赞,如果后来者能 “吃 ”出新方法,吃出新意境,照样可嘉。创新往往也需要模仿,在和别人
7、差距比较大的时候,模仿常常是创新的第一步。但创新绝不止于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之后推陈出新,以求后来居上。如果总是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就不仅显得僵化呆板,也必致新意全无。如此 “模仿秀 ”当然就让人乏味了。 古人写文章,推崇 “三番来者 ”论。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 ”作文如此,文化创作亦是如此。看到成功先例仅是有了 “第一番来者 ”境界。穷其奥秘,了解成 功的内在规律则可谓有了 “第二番来者 ”。把成功的内在规律与斯时斯地斯情斯境相结合、相吻合,才算 “第三番来者 ”。在此基础上精打细磨、精雕细琢,才可能造出
8、更优更美之 “玉 ”来。如果有了 “第一番来者 ”,就迫不及待地照搬,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拿着别人底片再冲洗一张照片。 止步于模仿,诚然是创新能力不足的缘故,也与一种 “寄生心理 ”有关。当一种新的文化创意被市场接纳,并产生巨大效益之后,还同时会形成一种 “市场效应 ”,市场会对这类文化创意充满期待和需求。文化寄生者们瞄准的就是这个新的市场需求空间,通过快速生产出模仿作品,满足市 场需求而图利。受众消费这些模仿作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时,模仿作品往往也在图得小利或血本无归之后淡出市场。 当年,鲁迅先生有感于 中国人求同心理太重而呼吁: “向庸众宣战! ”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 “模仿秀 ”的存在,还
9、基于这样一种 “庸众心理 ”。也就是你会的,我也要会;你能做,我也能做。当一些电视台苦于无好节目吸引人之际,突见一节目火爆,觉得不过尔尔我也能行,于是立马跟进。这种 “庸众心理 ”的本质,只在于 “找齐 ”而非超越。文化创造 “向庸众宣战 ”,即是要改造这种 “庸众心理 ”,建树一种 “你强,我比你更强 ”的竞争意识,培 养一种 “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的创新意识。 (选自人民日报 2010年 12月 8日) 【小题 1】文章第 段列举了多个文化 “模仿秀 ”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2分) 【小题 2】 “若说先行者抛出的是一块 玉 ,盲目跟风之作便是一块块 砖 。 ”句中加点的 “玉 ”“
10、砖 ”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4分) 【小题 3】结合文意,说说能否将本文题目 “少些模仿,多些创新 ”改为 “不要模仿,只要创新 ”。为什么?( 3分) 【小题 4】选文最后说 “建树一种 你强,我比你更强 的竞争意识,培养一种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的创新意识 ”,结合 你的学习实际,说说我们该怎样培养“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的创新意识。( 2分) 答案: 【小题 1】引出本文论题模仿与创新的关系,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 1】玉:比喻首次创造的经典的高质量的艺术品;砖:模仿首次作品而出现的跟风品种。 【小题 1】不能。作者在文中没有否定模仿,作者认为, “创新往往也需要模仿,
11、在和别人差距比较大的时候,模仿常常是创新的第一步 ”,但是不能一味模仿,而是要 “在消化吸收之后推陈出新,以求后来居上 ”。 【小题 1】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接受知识外,对知识的形成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且对有些知识 (观点 )进行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实践,从而获得新知。 (一)鞋( 13分) 阎耀明 年轻人的鞋坏了,去修。街口就有 一个修鞋的,摊子不大,一个戴着单帽的人在埋头干活儿。年轻人把鞋放下,修鞋人拿起鞋,看了看,说过半个小时就可以来取。 年轻人就离开了,往街上走。年轻人心里正烦。年轻人大学毕业有一阵子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人介绍一份,年轻人嫌工资太低,而且给一个连高中
12、都没有读过的老板打工,年轻人觉得有点那个。年轻人找了不下二十份工作,都觉得不太满意,没有去做。他每天都注意看报纸上的用工 信息,每天都出去联系,有时上门毛遂自荐。结果,都没有谈成。年轻人自然心里不是滋味。别的不用说,光鞋就走坏了两双。鞋走坏了可以修,往修鞋摊上一放就行了。可工作始终没有影子这让年轻人很是心焦。 取鞋的时候,年轻人付了钱,正要走,修鞋人问: “还没有找到工作? ”年轻人一愣,说: “没有。 ”转身闷闷不乐地走了。 不久,年轻人又去那儿修鞋,却先愣了一下。原来的修鞋摊儿不见了,被一间干干净净的小屋取代了。修鞋人坐在屋里,正捧着一本杂志看。年轻人走进屋里看了看,放下鞋说: “这小屋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浙江省 宁波 九年级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