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常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与答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江苏常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与答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江苏常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与答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江苏常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与答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态下, 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A B常温常压下, 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 NA C 50mL18.4mol L 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 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 0.1molN2和 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6NA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标准状态下,氟化氢通常以聚合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 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大于 1.5NA,错误
2、; B乙烯与丙烯的最简式是 CH2,最简式的式量是 14,常温常压下, 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含有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 0.5mol,所以其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 NA,正确; C 50mL18.4mol L 1浓硫酸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0.92mol,只有能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反应时发生反应,当硫酸变为稀硫酸时,反应就不再发生,因此生成 SO2分子的数目小于 0.46NA,错误; D某密闭容器盛有 0.1molN2和 0.3molH2,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 0.6NA,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
3、一定量的 A和 B,发生反应: A(g) + xB(g) 2C(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 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 容器 甲 乙 丙 容积 0.5L 0.5L 1.0L 温度 / T1 T2 T2 反应物 起始量 1.5molA 0.5molB 1.5molA 0.5molB 6.0molA 2.0mol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 v(A) 0.025mol/(L min) B由图可知: T1 T2,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 x 1,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D T1 ,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 0.5m
4、olA、 1.5molB,平衡时 A的转化率为 25%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 v(C) 1.25mol 0. 5L10min=0.125mol/(L min),由于 v(C) 2v(A),所以 v(A)=0.0625mol/(Lmin),错误; B由于甲、乙其它反应条件相同,而反应温度不同,乙首先达到平衡,说明: T1 T2,由于升高温度, C的平衡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所以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 C x 1,则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若平衡时
5、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即改变气体的压强,平衡不移动,正确; D T1 ,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1.5molA、 0.5molB,平衡时 C 的的物质的量是 1. 5mol,则反应消耗 A0.75mol,A转化率为 50%,当总物质的量相同时,开始时的物质的量改为 0.5molA、1.5molB,即相当于增加了 B的含量,平衡正向移动, A转化率增大,大于 50%,错误。 考点:考查图像法在表示化学平衡移动、反应速率、物质的转化率及反应热的判断中的应用的知识。 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表示 H2与 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 H2的燃烧热为 241.8 kJmol 1 B乙表示
6、恒温恒容条件下, 2NO2(g) 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 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 tl 时 A、 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B 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 HA、 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 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 NaA溶液的 pH小于同浓度的 NaB溶液的 pH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甲表示 H2与 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由于燃烧热是1mol的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是液态,气态水含有的能量比液态水多,则 H2的燃烧热大于 24
7、1.8 kJ mol 1,正确;B乙表示恒温 恒容条件下, 2NO2(g) 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 A对应的状态为 NO2和 N2O4的浓度相等、速率也相同的状态,由于它们的浓度及速率还在发生变化,因此反应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错误; C丙表示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 tl 时 A、 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 时,由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二者相等,错误;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 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 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由于稀释相同的倍数,HapH变化大,则 HA的酸性比 HB强
8、。根据盐的水解规律可知: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知, NaA溶液的 pH小于同浓度的 NaB溶液的 pH,正确; 考点:考查图像法在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物质的存在状态、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平衡状态的判断、电解质溶液稀释中的作用的知识。 As2S3和 HNO3有如下反应: As2S3 + 10H+ + 10NO3 2H3AsO4 + 3S + 10NO2+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 1mol H3AsO4时,转移电子个数为 10NA B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 NO2应该在正极附近逸出 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之一为 S D反应产物 NO2与 11.2L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
9、收全部转化为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 CO2的量为 0.5mol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根据方程式可知每生成 2mol H3AsO4时,转移电子个数为 10NA,则生成 1mol H3AsO4时,转移电子个数为 5NA,错误; B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 NO2应该是 NO3-得到电子的产物,根据原电池反应规律可知在正极附近逸出,正确; C在该反应中, As2S3的 -2价 S被氧化变为 O价的单质 S,+3价的 As被氧化变为反应后 H3AsO4中 +5价,所以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之一为 S ,正确; D反应产物 NO2与 11.2L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发生反
10、应:4NO2+O2+2H2O=4HNO3, n(O2)= 0.5mol,则 n(NO2)=2mol,反应产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2mol,,反应产物与 C发生反应,由于只有浓硝酸与 C反应,C+4HNO3(浓 ) CO2+4NO2+2H2O,反应后硝酸变为稀硝酸则不能与 C反应,因此所产生的 CO2的量小于 0.5mol,错误。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 的作用、性质及 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水溶液中只可能有 K+、 Mg2+、 AlO2 、 Al3+、 SiO32 、 CO32 、 SO42 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有气体甲生成,表明溶液 X中
11、一定含有 CO32 B沉淀甲不可能是硅酸镁 C Al3+一定存在于溶液 X中 D不可能确定 SO42 是否存在于溶液 X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向溶液 X中加入盐酸,常数气体,则证明含有 CO32 ,气体甲是CO2;同时产生沉淀甲,则含有 SiO32 ;由于 Mg2+、 Al3+、 SiO32 会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 Mg2+、 Al3+,沉淀甲不可能是硅酸镁;向该无色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形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在该溶液中存在AlO2 。由于 Al3+与 AlO2 会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Al3+,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可以确定含有阳离子 K+,但是
12、不可能确定 SO42 是否存在于溶液 X中,故选项是 C。 考点:考查溶液的成分的确定的知识。 已知: 25 时, CaCO3的 Ksp为 2.910 9, CaF2的 Ksp为 2.710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 时,饱和 CaCO3溶液与饱和 CaF2溶液相比,后者 Ca2+浓度大 B 25 时,饱和 CaCO3溶液与饱和 CaF2溶液等体积混合,会析出 CaCO3固体 C 25 时, CaCO3固体在 20mL0.01mol L 1盐酸中的 Ksp比在 20mL0.01mol L 1氨水中的 Ksp大 D 25 时,在 CaCO3悬浊液中加入 NaF固体, CaCO3不可能全转化
13、为 CaF2 答案: AB 试题分析: A.25 时, CaCO3的 Ksp为 2.910 9,则 c2(Ca2+)=2.910 9, CaF2的Ksp为 2.710 11,则 c3(Ca2+)=6.7510 12,所以 Ca2+浓度后者大,正确; B 25时,饱和 CaCO3溶液与饱和 CaF2溶液等体积混合,由于 c (Ca2+)较大, c (Ca2+) c(CO32-)Ksp(CaCO3)所以会析出 CaCO3固体,正确; C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其它条件无关,所以 25 时, CaCO3固体在 20mL0.01mol L 1盐酸中的 Ksp比在 20mL0.01mol L
14、1氨水中的 Ksp相同,错误; D 25时,在 CaCO3悬浊液中加入 NaF固体,若 c (Ca2+) c2(F-)Ksp(CaF2),则 CaCO3可能全转化为 CaF2,错误。 考点:考查溶度积常数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沉淀的转化等的应用的知识。 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 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试管中各有 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如下图),同时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一定有 c(HCl)2 mol/L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一定有 c(HC
15、l)1 mol/L D最终两溶液中 Na+、 Cl 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Na2CO3与 HCl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 NaHCO3,然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n(Na2CO3)= 1.06 g106g/mol=0.01mol;n(NaHCO3)= 0.84 g84g/mol= 0.01mol;由于加入的盐酸体积相等,所以 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产生的气体后者大于前者,因此乙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错误;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物质的量对盐来说都过量,产生的气体按照盐计算,由于两种盐含
16、有的 C相同,根据 C元素守恒可知则一定有 c(HCl)0.02mol 0.01L=2 mol/L,正确; C在碳酸钠完全反应前两反应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都不相同,根据 B选项知道盐完全反应时盐酸的浓度是 2 mol/L,所以若气球体积不同,则一定有 c(HCl)HX,向往NaY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生成 HY和 Na2CO3则证明酸性 HCO3- HY,则酸性H2CO3 HX HCO3- HY,所以选项 A错误;酸性越强,其电离产生的离子结合 H+的能力就越强,所以结合 H+的能力大小关系是: Y CO32 X HCO3 ,正确; C酸越强,其盐水解的程度就越小,溶液的碱性就越弱,由于酸性H
17、2CO3 HX HCO3- HY,所以溶液碱性: NaY Na2CO3 NaX NaHCO3,错误; D NaX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后的溶液为 NaHCO3和 HX。由于盐是强电解质,电离程度大于弱电解质 HX,而且 HCO3 会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 H+,使溶液中 c(OH-)c(H+), CO2溶于水反应产生碳酸,即 HX电离使溶液显酸性,所以离子浓度: c(Na+) c(HCO3 ) c(H+) c(X ) c(OH ),错误。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知识。 甲、乙、丙、丁 4种化合物均含有 2种或 3种元素,分子中均含 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
18、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和甲中同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乙中含有化合价为 1的元素 C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丙一定仅由两种元素组成 D丁中含有第二周期 A族元素,则丁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乙、丙、丁 4种化合物均含有 2种或 3种元素,分子中均含 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则甲是 H2S,电离产生的两种阴离子是 HS-、 S2-。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盐可能是 Na2S也可能是 NaHS,由于它们是强碱弱酸盐。所以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若该盐是酸式盐 N
19、aHS,则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发生反应,错误; B乙和甲中同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乙是 H2O2,其中含有 O元素的化合价为 1,正确; C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是 32g/mol,具有 18个电子,则丙可能是N2H4,也可能是 CH3OH,故不一定仅 由两种元素组成,错误; D丁中含有第二周期 A族元素,则丁是甲醇 CH3OH,丁醇与甲烷不是同系物,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物质的分类及性质的知识。 LiAlH4( )、 LiH既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均能剧烈分解释放出 H2, LiAlH4在 125 分解为 LiH、 H2和 A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 A LiH与 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4 g/mol B 1 mol LiAlH4在 125 完全分解,转移 3 mol电子 C LiAlH4溶于适量水得到无色溶液,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LiAlH4 + 2H2OLiAlO2 + 4H2 D 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 LiAlH4作还原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LiH与 D2O反应,产生 LiOD和 HD,因此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3 g/mol,错误; B在 LiAlH4中 Li是 +1价, Al是 +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可知 H是 -1价,在 125 完全分解,根据 Al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
21、知 1 mol LiAlH4分解转移 3 mol电子,正确; C LiAlH4电离产生 -1价 H与 水电离产生的 +1价的 H+发生反应结合形成氢气, Al3+与 OH-则结合形成水和AlO2-,所以溶于适量水得到无色溶液,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LiAlH4 + 2H2O=LiAlO2 + 4H2,正确; D乙醛得到氢气被还原变为氢气,由于 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因此 LiAlH4作还原剂,正确。 考点:考查 LiAlH4的结构、性质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作用及电子转移的计算的知识。 实验题 ( 1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 CuSO4溶液与 Na2CO3溶液混合会产生蓝绿
22、色沉淀。他们对沉淀的组成很感兴趣 ,决定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 1:所得沉淀为 ; 猜想 2:所得沉淀为 ; 猜想 3:所得沉淀为碱式碳酸铜 化学式可表示为 mCu (OH)2 nCuCO3。 查阅资料获知,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实验探究】 步骤 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 2:取一定量所得固体,用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定性实验。 能证明猜想 1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问题讨论】 ( 1)检查上述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关闭 K, 。 ( 2)若在上述装置 B中盛放无水 CaCl2,
23、 C中盛放 Ba(OH)2溶液,还可测定所得沉淀的组成。 C中盛放 Ba(OH)2溶液,而不使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 。 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 27.1 g,实验结束后,装置 B的质量增加 2.7 g, C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19.7 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答案: Cu(OH)2 CuCO3 B中白色固体变蓝, C中无明显现象(若猜想 1所得沉淀为 CuCO3,则实验现象为 B中无明显现象, C中产生白色沉淀)。 ( 1)用酒精灯微热硬质玻璃管,若 C中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冷却一段时间后, C中导管内形成水柱,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2) Ba(OH)2溶解度大于 Ca(O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江苏 常州市 第一次 调研 试卷 答案 化学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