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是否定式的设问。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有: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社会政治环境宽松;私人讲学之风兴起等等。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的确定是在秦朝时期,因此 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
2、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背景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两部 “百科全书 ”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解题关键是找准两部书的共同之处。现代主义文学和 “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是二战后的作品,因此 A项和 D项错误;红楼梦成书于清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而人间喜剧则是 19世纪中期的作品,因此 C项错误;两部作品都反映了社
3、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明清小说 红楼梦;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 现实主义文学 人间喜剧 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它是中国汉字 它是中国书法 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片信息可以解读出,该标志是汉字 “月 ”字的变形,所以它是中国的汉字,也是中国的书法,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但是一个字反映不出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所以本题正确答案:
4、为 B项。 考点:古 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 ;汉字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 “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礼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董仲舒因为大夫心存仁义而减轻了处罚,这说明董仲舒断案的思想以儒家的 “仁爱 ”为主,以法家的刑法为辅,也就是 “礼主刑辅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5、变 汉代儒学 ;董仲舒的思想 王安石曾写诗道: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 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提取材料信息,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体现的是商鞅因为取信于民而使改革顺利进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选修一 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成
6、功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 “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 “复古开新 ”,主要体现在 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复古开新 ”。先秦民本观念在明清之际思想中有所体现,这是 “复古 ”;工商皆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都可体现 “开新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内容 维基百科 “英国 ”词条介绍: “英国是
7、19世纪遥遥领先的世界大国和海上霸主,有着当时 世界工厂 的称号,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的倡导者,并且是早期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水平亦有显著的贡献。 ”以下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狄更斯发表大卫 科波菲尔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材料时间信息 “19世纪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在 17世纪,英国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是在 20世纪,因此 错误; 是 英国 19世纪的成就,
8、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电气技术的应用 ;牛顿、法拉第 汉书载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 ”。以下关于这一主张评述正确的是 A时代迫切需要一种为统一天下作出理论解释的学术思想 B强调通过强制的途径,规范社会 C该主张被采纳后,导致儒家之外的思想遭到了禁绝 D主张大一统,强调依法治天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西汉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
9、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这一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导致儒家之外的思想禁绝或被儒学吸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A项是秦朝统一时期的法家思想; B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 “依法治天下 ”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国外学者指出: “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复兴古学,方使 千载不传之学 重放光明 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 之处。 ”该学者认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 ) A借助古典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来批判社会的黑暗面 C借助古代思想来复兴人文主义精神 D借助古典文化来改造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
10、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理学和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 A项和 C项是文艺复兴的特点; B项符合文艺复兴,不符合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批判天主教神学,复兴人文主义净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的内涵;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内涵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 “礼 ”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 “民贵君轻 ”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
11、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世民的行为违反了孔子主张等级秩序的 “礼 ”,违反了董仲舒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的三纲五常思想,还违反了宗法制中的 “嫡 长子继承制 ”的原则,但是孟子的 “民贵君轻 ”思想和此无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汉代儒学 孔子的礼、三纲五常;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 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 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 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 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 答案: D 试题分
12、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 和西方传统文化 的比较。 A项、 B项和 C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仅仅崇尚通俗艺术,也非常崇尚高雅艺术,比如书法、绘画、古代的诗歌等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书画和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征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观点,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结晶。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3、,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是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出自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 是抗战前关于民族统一战线的论述, 是出自 20年代的湖南农民运动考 查报告。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 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 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
14、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 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 民族矛盾日渐突出 冯太后崇尚 “汉法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由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实行了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赋税征收严重不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冯 太后非常推崇 “汉法 ”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选修一 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背景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
15、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和 “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属于心学内容,因此 B项和 D项较容易排除。关键是 A项较难排除,理是精神,气是物质,“理先气后 ”是两者的共同点,但 “理气一体 ”即理存在于万物之中则是程朱理学的观点了,因此 A 项错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为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和心学比较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16、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 题是否定式的设问,注意是从 “主观动机 ”方面解答。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 “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都是主观目的;而 “洛阳是政治经济中心 ”则是客观目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必修一 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的原因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 “好皇帝 ”,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 “明君 ”去代替 “暴君 ”。 较早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 ) A孟
17、子 B董仲舒 C黄宗羲 D孙中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孟子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以维护统治,董仲舒提出 “君权神授 ” 因此 A项和 B项错误;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因此 C项符合题意。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不是 “较早 ”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 建国初人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有 成立人民教育出版 社 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制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
18、针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注意本题给出的时间限制 “建国初 ”。 “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 ”、 “召开开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制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等都是建国初期的活动;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措施。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初期的文化教育 “反躬践实,穷 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幅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A朱熹 B程颐 C李贽 D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重庆 杨家坪 中学 上期 第三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