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文学知识填空( 3分) 【小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 【小题 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出自于法国作家 的笔下,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小题 3】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讲述的是小主人公 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答案: 【小题 1】朝花夕拾 【小题 2】莫泊桑 【小题 3】阿廖沙 试题分析:三个小题的考查都是较为浅显的,只要对名著导读认真地读过,一般能回答出来。不过第三个小题中的 “情节 ”还需要有积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
2、,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嗥 鸣( ho) 攒 动( zn)当之无 愧 ( ku) B默 契 ( qi) 彷 徨( png)人声 鼎 沸 (dng) C污 秽 ( hu) 炽 痛( ch) 鲜 为人知( xin) D踌 躇 ( ch) 磐 石 (pn)群蚁排 衙 (y)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攒动 ”中的 “攒 ”是个多音词,作为 “积聚,积蓄 ”的意思讲时,
3、读“zn”,如 “攒钱 ”;作为 “聚,凑集,拼凑 ”的意思讲时,读 “cun”,如 “攒动 ”( ch)。 B、 “默契 ”中的 “契 ”应读 “q”,不能望形生音,误读为 “qi(锲) ”。 C、“鲜为人知 ”中的 “鲜 ”是 “少 ”的意思,应读 “xin”,作为 “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滋味美好 “等意思讲时 ,读 “xin”,如 “鲜花、鲜美 ”等。本题应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
4、阶段总结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第 21届运动会即将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全效师生服务。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 “顽症 ”,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 C也许我们不能复制林书豪的成功,但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D日历一页页撕去,就像落叶的秋天,但留下的风景却依然美丽。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缺少成份,在 “服务 ”后加上 “的想法 ”。 B、前后项不对应,这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能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 “顽症 ”和不能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 “顽症 ”,而后项只有一种情况 “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 ”,这种情况
5、与前项中的 “能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 顽症 ”对应,而缺少和“不能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 顽症 ”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因此,这个 句子应在 “是 ”字后加 “是否 ”二字,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 D、词序颠倒,根据语境:把 “撕去的日历 ”比作 “秋天的落叶 ”,所以句序应该是“秋天的落叶 ”而不是 “落叶的秋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
6、语病。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记者在一些 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各地学校都存在。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的作品来。 D晚上,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父、子俩的翻书声和窗外三、四只蟋蟀的鸣叫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中冒号只管到 “作业到深夜 ”,应把 “深夜 ”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B 项中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充 当句子的成分;
7、 D项中应删除两个顿号,因为概数并列中间不用顿号。所以本题应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标点符号有许多种特殊用法,比如 “法律条文 ”必须要用书名号,倒装疑问句的问号必须放在句末,在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用逗号等,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并加以运用。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通过实施运河综合保护二期工程, “一廊两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 ”串珠成链,运河风情 延绵 传承,与西湖、西溪齐名的又一重量级旅游产品浮出水面。 B 鉴别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
8、意境美,就是要品味诗中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境界和情趣。 C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常常 忘乎所以 ,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经历。 D面对女儿不礼貌的回答,父亲 气冲斗牛 ,恨不得打她一顿。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延绵:延续不断的意思; B、鉴别:审察辨别。常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 C、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D、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根据各项划线词语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本题应选 A项。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语境清楚,划线词语皆是常用词语,意义明确,便于判断。解答此类题目,一方面要对词语的含义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注意具体的
9、语境,使用排除法,减小判断的难度。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A肿涨锋芒必露怪诞义愤填膺 B迭起妇孺皆知赫然一泻万丈 C澎湃一反既往畴划鞠躬尽悴 D斑斓炯乎不同深遂来势汹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的 “锋芒必露 ”应为 “锋芒毕露 ”; C项中的 “鞠躬尽悴 ”应为 “鞠躬尽瘁 ”; D项中的 “ 炯乎不同 ”应为 “迥乎不同 ”。本题应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字字形的辨识能力。 点评: 汉字音形义是中考必考点,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
10、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现代文阅读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2010年 8月 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 ,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 ,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 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 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
11、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 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 “手 ”。 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 2次,分别是 1973年 7月 12日的 57.2毫米暴雨和 1994年 8月 8日的 63.3毫米暴雨。舟曲泥
12、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 40分钟内突降 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 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如果说强降雨是 “导火索 ”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 “火药 ”,而人类活动担当了 “催化剂 ”的角色。 20世纪 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 “陇上江南 ”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 67%锐减到 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 10年来
13、,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 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 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 “火药 ”,自然一点就炸。 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小题 1】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小题 2】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 词语在文
14、中的含义。( 4分) ( 1)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 “手 ”。 ( 2)桶里装满了 “火药 ”,自然一点就炸。 【小题 3】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4分) 答案: 【小题 1】以在甘肃发生的一场泥石流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泥石流, 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小题 2】( 1)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力量 ( 2)山体风化、水土流失。 【小题 3】地势起伏较大,高山与峡谷给泥石流的汇集和流动造成天然条件;暴雨或强降雨 是导火线和帮凶;人类活动破坏地质结构, 使土质松散;人为因素造成的植被锐减使水土大 量流失。 【小题 4】注
15、意科学性和可行性。 【小题 1】试题分析: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从答题方法来看,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类:(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 /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 /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作用)。这里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以在甘肃发生的一场泥石流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泥石流,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考点:本题考查 学生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般情况下,文首的句子具有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文中的句子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末的句子则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
16、作用。 【小题 2】试题分析:( 1)句中的 “手 ”不能与人的 “手 ”混为一谈, “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 手 ”这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 “暴雨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力量 ”比作 “手 ”;( 2) “火药 ”本义是指受热或撞击后立即引起爆炸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里是指 “山体风化、水土流失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词语含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词语含义,一要根据词句原本意义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语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小题 3】试题分析:第 段
17、“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 手 。 ”第 段 “如果说强降雨是 “导火索 ”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 “火药 ”,而人类活动担当了 “催化剂 ”的角色。 ”从中可以提取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 点评: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息。可以通过找中心句、过渡句来概括主要内容。 【小题 4】试题分析:将此题与第三题关联起来思考,针对 “原因 ”提出建议,主要从植树造林和引水解旱两方面考虑即可。引发泥石流的原因有地质条件;暴雨或强降雨;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等,
18、要避免泥石流的发生,就要先消除引发泥石流的发生原因,自然因素是不可逆转的,但人为因素是完全可控的,所以提建议就要针对如何避免人为引发泥石流来提。比如扩大森林种植面积、退耕还林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发表意见的能力。 点评:本题 不难,这是学生们熟悉的话题(保护自然环境),容易拟写建议。做阅读题,要注意各题之间的关联,抓住题与题之间在某些信息上的提示作用,巧妙地 “借彼答此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忽
19、听女儿惊喜地喊: “爸爸,快来! ” 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 “怎么啦? ”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我才发现阳台比 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
20、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 ?记不起。 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 “爸爸 ”,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忽然,女儿说: “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 ”“嗯? ”“咱家养着月亮! ” 女儿拉拉我的手: “爸爸,看! ” 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 潋滟的
21、网。 女儿拍拍小手,说: “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 ”“是,是。 ”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 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
22、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 “我捧起月亮啦! ”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 ,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
23、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 (3分 ) 鱼缸养月亮 【小题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 析。( 4分) 水面上浮着一枚小小的流金的月儿,酥酥地颤动。 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呢! 【小题 3】文中除了写 “我 ”的思想变化外,为什么花了很多笔墨来写女儿的言行?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4】联系全文,你从作者的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省 杭州市 滨江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