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兰溪柏社中学八年级上单元练习(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兰溪柏社中学八年级上单元练习(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兰溪柏社中学八年级上单元练习(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兰溪柏社中学八年级上单元练习(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蹒 跚 ( pn)愧 怍 ( zu ) 吊 唁 ( yn) 罄 竹难书( qn) B嶙 峋 ( xn )两 栖 ( x)老 妪 ( y )风雪 载 途( zi) C 镂 空( lu) 仄 歪( z) 悚 然( sn) 惟妙惟 肖 ( xio) D 尴 尬( n)潮 汐 ( x) 伧 俗( chn) 飞 瀑 流泉( p)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两栖( q),不能读为( x)。 C、镂空( lu),惟妙惟肖( xio )。 D、伧俗( cng),区分平舌
2、音与翘舌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残损狼籍锐不可挡因地制宜 B拂晓 烦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 C轩榭维幕惟妙惟肖张惶失措 D归咎 诘问铸剑为犁川流不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狼藉,锐不可当。 B、销声匿迹。 C、帷幕,张皇失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词语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词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如: “狼藉 ”中
3、的 “藉 ”意思为 “像草一样杂乱 ”,不能写成读 “j”的一些同音字; “销声匿迹 ”中的 “销 ”意思为 “除去 ”,不能写成读 “xio”的一些同音字。 选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 2)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 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 3)他 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 4)正面是 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 ,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A样本 遮盖 踌躇衬托 B标本 遮盖 犹豫 衬映 C样本 遮掩 犹豫衬托 D标本 遮掩 踌
4、躇 衬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标本: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样本:印来当作样品的书。遮盖:从上面遮住。遮掩:掩饰。根据语境,运用筛选法,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词语,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用排除法来解答此题即可。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 的一项。( )( 2分) A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 不可理喻 。 B城市绿化必须 因地制宜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类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C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 沧海一粟 。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 鬼斧神工 ,令人叹服。
5、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不可理喻:形容蛮横或固执。 B、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C、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D、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经分析, A项用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列各句中没
6、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神舟七号 ”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B局长嘱咐几个 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C虽然刘翔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但医生告诫他不要心急,走路的频率不能太快,而且每天走路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D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三重否定表否定,不合语境,去掉 “没有 ”。 B、歧义,局长嘱咐学校的几个领导。 D、前后矛盾,去掉 “能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7、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 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 2分)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 “说 ”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 “记 ”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
8、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他和李白并称为 “李杜 ”。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 49篇。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记 ”是古代一种以叙事为主体兼以说明的一种文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 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
9、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现代文阅读 神奇的 “生物钢 ” ( 10分) 生物钢指羊奶钢,也指牛奶钢。羊奶与牛奶,本与钢铁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硬是将它门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安妮 穆尔发现,在美国南部有一种被称为 “黑寡妇 ”的蜘蛛,它吐出的丝比现在所知道的任何蜘蛛丝的强度都高,而且它可以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丝织成蜘蛛网 。第一种丝在拉断之前,可以延伸 27%,它的强度竟达到其他蜘蛛丝的两倍;第二种丝在拉断之前很少延伸,却具有很高的防断裂强度。用这种蜘蛛丝织成的布,比制造防弹背心所用的纤维的强度还高得多。“黑寡妇 ”蜘蛛丝的优良性能,很快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他们设想,要是能生
10、产出像蜘蛛丝那样的高强度的纤维该多好啊。 科学家想让牛奶的蛋白基因中含有 “黑寡妇 ”蜘蛛丝的蛋白基因,于是就先找山羊进行转基因实验。让山羊与 “黑寡妇 ”蜘蛛 “联姻 ”,将蜘蛛蛋白基因注入一只经过特殊培育的褐色山羊体内,在这只山羊产下的奶中,有大量柔滑的蛋白质纤维,提 取这些纤维,就可以生产衣服。 实践表明,由转基因羊奶纤维造出的布,比防弹衣的强度还高十几倍。这种超强坚韧的物质,是阻挡枪弹射击的理想材料,可以用来制造坦克、飞机与装甲车,以及作为军事建筑物的理想 “防弹衣 ”。根据国外的资料,从一只羊每月产下的奶中提取的纤维,可以制成一件防弹背心。美国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蜘蛛丝的专家称,利用这种
11、纤维制成的 2.5厘米粗的绳子, 足以让一架准备着陆的战斗机完全停下来 。科学家给这种物质取名叫 “生物钢 ”。羊奶与牛奶变成的 “生物钢 ”,不仅有钢铁的强度,而且可以生物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它可替 代引起白色污染的熟强度包装塑料和商业用渔网,还可用做医学方面的手术线或人造肌肤。科学家设想,如果让转基因山羊大量繁殖,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生物钢用于工农业生产与国防战略。考虑到山羊对植被的破坏性,对牛进行转基因实验的前途更为广阔,而且一头牛的产奶量比一只山羊的产奶量高得多。 【小题 1】从文中的介绍看, “生物钢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分) 【小题 2】转基因羊奶纤维造出的布,为什么会比防
12、弹衣的强度还高十几倍?( 2分) 【小题 3】第四段画线句子中的 “完全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小题 4】 “生物钢 ”有 哪些用途?( 3分) 答案: 【小题 1】 “生物钢 ”不仅有钢铁的强度,而且可以生物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小题 1】因为 “黑寡妇 ”的蜘蛛丝具有很高的防断裂强度,科学家使羊奶的蛋白基因中含有 “黑寡妇 ”蜘蛛丝的蛋白基因,所以转基因羊奶纤维造出的布会比防弹衣的强度还高十几倍。 【小题 1】不能。因为删掉后不能突出转基因羊奶纤维超强坚韧的特点,体现不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小题 1】可用阻挡枪弹射击的理想材料;可替代引起白色污染的高强度包装塑料和商业
13、用渔网;可用作医学方面的手术线或人造肌肤。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的说明 中心为 “神奇的生物钢 ”,在第 4段中 “不仅有钢铁的强度,而且可以生物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这几句中揭示了 “生物钢 ”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筛选信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试题要求,锁定筛选区域。确定的区域越小,做题的速度越快,准确率越高。 2、要善于抓中心句。中心句是一段文字的大意,每段抓一句,会提高阅读速度。 【小题 1】试题分析: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安妮 穆尔发现:在美国南部有一种被称为 “黑寡妇 ”的蜘蛛,它吐出的丝比现在所知道的任何蜘蛛丝的强度都高;将蜘蛛
14、蛋白基因注入一只 经过特殊培育的褐色山羊体内,在这只山羊产下的奶中,有大量柔滑的蛋白质纤维,提取这些纤维,这种纤维具有很强的强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根据题意,锁定相关段落,进行概括即可。如本题,只要锁定 2、 3两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完全 ”一词,体现了 “羊奶纤维 ”具有超强的 “坚韧 ”的特点,如果把 “完全 ”去掉,则不能体现这种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 点评:说明文的语言具体准确,是其特色之一,一 般加点副词是不能去掉的,因为加点副词在剧中起到
15、限制等作用,如果把加点词语去掉,则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征。 【小题 1】试题分析: “生物钢 ”的特点为 “不仅有钢铁的强度,而且可以生物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所以,用途体现在 “可用阻挡枪弹射击的理想材料;可替代引起白色污染的高强度包装塑料和商业用渔网;可用作医学方面的手术线或人造肌肤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根据题意,锁定相关段落,进行概括即可。如本题,只要锁定第 4 段的内容进 行概括即可。 这个世界会好起来的( 12分) 岁末的北京,冷,下着小雪。最是乞丐难耐时。无处不在的寒冷,侵袭着他们
16、单薄的身子。在西单一地下通道,就有这么一位老人,在那里乞讨度日。身边的脚步来来往往,但少有为他停下的。 一个女孩偶然路过那儿,无意中看到蜷缩在一边的老人,动了恻隐之心。她先是跑到老人跟前,给老人钱。后来看到老人冻得瑟瑟,她又脱下身上的外套送给老人,并把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摘下来,给老人围上。这才放心地离开,随后消失在人群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在看这个故事时,窗外的西北风,吼得呼啦啦。云层低垂,又一场寒冷降临。心却因这个故事,温暖地湿润着。寒冷夜,那个老人,不冷了。 久未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电话来,他很突兀地问我,你是不是曾给四川灾区的孩子寄过礼物? 我一愣,想起来了,儿童节时,我曾给他们寄过
17、一些花的种子。 那是一家报社组织的大型爱心活动,号召一批作者,每人给灾区的孩子写一封鼓励的信,并随信附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我当时搜遍我在的小城,把所有能找到的花的种子,收集齐了快递过去。我希望那些花的种子,能在孩子们疼痛的废墟上, 开出一片绚烂来。 同学说,可以把地址给我吗?我准备了些御寒的衣服,想给他们寄去。 这真令我意外。同学不是个富裕的人,平时生活节俭得近乎吝啬。 他在一家单位做门卫,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八九百块。妻子无业,且多病,家里还有个上中学的儿子要供养。 我把地址找到告诉了他,心情却再难以平静。 2008,我们有过太多的沉重:雪灾,地震,洪灾。但让人欣慰的是,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真情
18、与爱,汇成涓涓不息的暖流,流向那些受伤的心灵,一点一点,捂暖了它们的凄凉与寒冷。人心不冷漠。 一个我曾经的学生,在这个岁末,也给我发来邮件 。学生大学毕业了,留在一座大城市里工作。本来一路顺风顺水的,在公司里,都快做到主管的位置了。却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裁员,他被裁减下来。他很灰心很沮丧,他说他一直很努力地工作,回报他的,却是这样的打击。他茫然地问我,老师,你说这个世界会好起来吗? 11我刚好在网上浏览到一则新闻,是关于地震中断腿的女孩廖智的。那曾是一个幸福阳光的女孩,有着健美修长的双腿,热爱舞蹈,舞动起来,像一只飞着的白天鹅。然而地震夺去了她的健全,她被迫锯掉双腿。但是梦想却不肯放弃,她
19、用断腿在鼓上跪舞出鼓舞,红衣红裤,在鼓上舞蹁跹, 如一枝红莲,盛开在鼓上。她的坚强,感动了这个岁末。大家把掌声和泪水,倾囊送给她。有网友这样留言:美丽的天使,你很棒,为你的坚强而感动,加油! 12我把这则新闻转给我的学生。我说,我感动的是,不放弃 廖智的,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们的。只要生命不放弃,这个世界会好起来的。 【小题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认为 “这个世界会好起来的 ”依据是什么?( 2分) 【小题 2】文章前八段写了三个人与人之间 “关爱 ”的故事,请你概括。 (每个故事概括语句不超过 25个字 )( 3分)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小题 3】从上下文看,第 段画线句子能否删
20、去 为什么 (2 分 ) 【小题 4】从修辞角度品味下列语句表达的妙处。 (2分 ) 她用断腿在鼓上跪舞出鼓舞。红衣红裤,在鼓上舞蹁跹,如一枝红莲,盛开在鼓上。 【小题 5】假如你是文中那个 “我的学生 ”,在收到 “我 ”转发的关于断腿女孩廖智的新闻后,会作何感想?请你帮助他给 “我 ”回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表达自己读了该新闻后的感受。( 30字以上)( 3分) 答案: 【小题 1】面对灾难,人们都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热心与个人的不放弃。(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1)小女孩送温暖给乞丐。( 2) “我 ”送 礼物并激励四川灾区孩子。( 3)生活不富裕的同学给灾区孩子送衣服。 【
21、小题 1】不能。因为这样不仅能写出朋友生活的不富裕,还能体现出朋友在这样的生活下还能想到帮助别人的浓浓爱心。(侧面描写了朋友生活不富裕,表现他的爱心。) 【小题 1】把女孩比作红莲,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女孩的坚持不懈,坚强,把女孩对生活的热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只要不放弃,生活就永远会精彩下去。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文章中 “女孩帮助寒冷中的乞讨老人,我寄花种给灾区,不富裕的朋友要寄衣物去帮助灾区的人,断 腿女孩用坚持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空 ”的详细描写,表明只要有 “八方的支援以及个人的努力 ”,这个世界一定会好起来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
22、的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先浏览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大意,概括出几件事的共性,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去分析作者说 “这个世界会好起来的 ”的依据。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第 “2”段的内容概括出第一个 “关爱 ”的故事为 “小女孩送温暖给乞丐 ”。根据文章第 “6”段的内容概括出第二个 “关爱 ”的故事为 “送礼物并激励四川灾区孩子 ”。根据文章第 “8”段的内容概括出第三个 “关爱 ”的 故事为 “生活不富裕的同学给灾区孩子送衣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 兰溪 中学 年级 单元 练习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