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宁夏银川四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宁夏银川四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宁夏银川四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宁夏银川四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二)( 11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
2、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 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节选自苏州园林) 【小题 1】用 “”线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2分) 【小题 2】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写假山时侧重于写它的 ,写池沼时凸现它的 。( 2分) 【小题 3】结合选文分析假山的堆叠为什么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 2分) 【小题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分)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C.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
3、其自然。 【小题 5】阅读下面的诗句,结合选文说说它们分别写的是苏州园林的哪种景致。( 2分)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 苏舜钦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清 汪琬 答案: 【小题 1】 【小题 2】艺术价值 布局巧妙 【小题 3】因为假山的堆叠因地制宜、自然和谐,给游人忘却城市,身处山间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技术,更依赖设计者和匠师们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 【小题 4】不能删 掉。 “都 ”强调范围,表明假山和池沼在苏州园林建筑中的重要位置, “大多 ”“很少 ”起限制作用,表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5】假山重叠 鱼戏莲叶间 【小题 1】试题分析:第 句话总说苏州园
4、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第 、 句写的是假山的布置;第 写的是池沼的布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层次的划分能力。 点评: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表现的先后顺序,它体现着作者文思展开的步骤,文章的层次通常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除此之外,常见的方法有根据材料的内容分类,按类分层;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按地点、场合的变化分层; 按不同的人或物分层等等。 【小题 2】试题分析: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说明了假山的堆叠艺术价值; 句写得是池沼的布局很巧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特点的概括能力。 点评:概括作者所写对象的特点,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概括,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5、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 【小题 3】试题分析: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体现了因地制宜、自然和谐的艺术特点,同时给游人忘却城市,身处山间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技术,更依赖设计者和匠师们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的艺术构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
6、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 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4】试题分析: “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中的 “都 ”字说明假山和池沼在苏州园林各个景点都有,如果删掉则概念范围不清,也不能凸显假山和池沼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两句中的 “大多 ”和 “不少 ”两个词语表示的是一种限制,如果删去则变成了 “全部 ”的意思,这与事实不符,也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7、确性和科学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点评:文章中有些关键性的 词句,如 “大概 ”、 “大约 ”、 “可能 ”、 “据说 ”等正是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它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小题 5】试题分析: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写得就是苏州园林的假山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生动地描绘了一幅 “鱼戏莲叶图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同时,要
8、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三)( 15分) 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 我们决定为 “母亲节 ”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大家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都给自己买了新帽子,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 无沿帽,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9、。 早饭后,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但是,临行前,父亲有个新想法,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他说,要是母亲愿意的话,她还可以使用那根钓竿;真的,他说过,钓竿实际上是给她买的,不过母亲说,她宁愿看着父亲钓鱼,她自己却不想钓。 这样,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准备了一些便餐,就要出发了。 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 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他说我们也用不着
10、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说他能够整天埋头干活,而且,真的,他还说,本来,他想过个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晚饭上,却帮不上佣人一点忙。 因此,大家决 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晚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母亲会着凉。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 我们到家已
11、经很晚,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 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
12、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 (斯蒂芬 巴特勒 里柯克 /文 有删改) 【小题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们这一家人都是 “怎么过母亲节的 ”?( 4分) 【小题 2】根据示例,回答下面 题。( 4分) “母亲节 ”的打算:过母亲节要让母亲休息 ,报答她的操劳。 事情的结果: 故事的意味: 【小题 3】如何理解 “我们大家都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这句话?( 2分) 【小题 4】解释第 段中加点的词语 “想入非非 ”,并分析它表达的感情。(
13、2 分) 【小题 5】本文的语言幽默讽刺,含有丰厚的内涵。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作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 “我们 ”穿戴一新,到野外痛快游玩,晚上回来享受豪华的筵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 “母亲节 ”。母亲戴旧帽子,为全家人准备三餐,一直忙碌到晚上,她也感到很快活。(也可以按照姐妹俩、父亲、我和维尔、母亲分别概括) 【小题 2】 母亲没有出外休息 ,也没有在家里休息 ,而是为 “母亲节 ”操劳了一天。 写出了母亲以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无私伟大、甘于牺牲、不辞劳苦的品质,也讽刺了 “我们 ”的自私、虚伪。 【小题 3】一是让母亲快乐;二是让我们享受了节日的美好(玩得好、吃得好、休
14、息得好) 【小题 4】想入非非:指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表达的 感情:流露出父亲的不满情绪。 【小题 5】示例:原句:因此,大家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晚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母亲会着凉。 分析:为了让母亲留在家里,给 “我们 ”出去游玩让出位置,大家找出了 “准备晚餐 ”、 “不喜欢 ”和 “怕着凉 ”的借口,足以说明 “我们 ”的自私, “痛痛快快地休息 ”也说明平时母亲的辛劳。 【小题 1】试题分析: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
15、事情 ”; “早饭后,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钓鱼 ”,结果母亲说要在家休息,于是我们几个出发出去玩;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 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 “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 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
16、、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2】试题分析:我们为了报答母亲,在母亲节为她策划了一个很好地节日,让她好好休息,结果,因为汽车小的缘故,母亲最终留在了家里为我们准备晚餐,她既没有外出休息,也没有在家休息,而是像往常一样继续为我们操劳。这个故事写出了母亲以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无私伟大、甘于牺牲、不辞劳苦的品质,同时也讽刺 了 “我们 ”的自私、虚伪。本来是为母亲过节,却成了我们自己狂欢的节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主要内容的概括及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本
17、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出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内容时,人物、事件、结果等这些信息都不能缺少,且语言要简练。分析文章内涵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语句,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 【小题 3】试题分析: “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母亲节这天,母亲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同时,在这一天,我们也过得很开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
18、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 4】 试题分析: “他想过个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这句话是父亲在车子坐不下必须要有一个人留在家里时说的一句话, “想入非非 ”的意思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表明了父亲心理的不满情绪,也说明每次过节父亲只是忙前忙后为孩子们 “服务 ”,享受不到节日真正的放松休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点评:解答本题时,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题 5】
19、试题分析:本文的语言幽默讽刺,含有丰厚的内涵,比如 “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 再坐下来吃 ”,我们痛快地玩了一整天回来之后,在餐桌前享用母亲的晚餐,还要母亲伺候着上菜、收盘。本来是母亲的节日,却变成了我们的节日,既说明了母亲的辛劳,也讽刺了我们不体谅母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20、 文言文阅读 (一)( 14分 ) 治水必躬亲 钱泳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小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4分) 泥于 掌故 掌故: 非 相度 不得其情 相度: 非咨询不 穷 其致 穷: 则事不 举 而水利不兴矣 举: 【小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是以必得躬历
21、山川,亲劳胼胝。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小题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治水为什么 “必躬亲 ”? (2分 ) 【小题 4】从 “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中,你看到了海瑞的哪些品质? (2分 ) 【小题 5】为了证明 “治水必躬亲 ”这个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分 ) 答案: 【小题 1】 古代的典章制度 观察测量 追究到底 成功 【小题 2】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 ,不怕吃苦。 必须要像这样以后事情才能办 成功。 【小题 3】因为地形、水流、池塘、河流的形势等情况非常复杂,如果不经过观察、测量、访问、征求意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宁夏银川 四中八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