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71-1998 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GB 50271-1998 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271-1998 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14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建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发布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主编部门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年 月 日北京关于发布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等十项国家标准的通知建标 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 号文和计综 号文的要求 由原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等十项标准 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下列规范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自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及制冷设备安装工程
2、施工及验收规范 同时废止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制冷设备 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压缩机 风机 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破碎 粉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铸造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上述规范由国家机械工业局负责管理 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 号文的要求 由原机械工业部负责主编 修
3、订的具体工作由机械工业部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组织 会同重庆建筑大学 全国重点机械设备安装公司 机床使用单位 部属各类机床制造研究所 主要机床制造厂和中国机械工业第二安装工程公司修订的在修订过程中 修订组认真总结了原 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贯彻执行以来的经验 充分调查了解了我国机床制造行业的标准化和科研成果 吸收了机床安装工程中的新技术 新材料的新工艺 严格遵照建设部修订标准 规范的程序步骤和要求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十五章和二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根据我国机床制造的情况 修订了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的适用范围 由于机床的种类繁多 其规格 品种和技术性能均发生了
4、很大变化 本规范不可能全部包括进去 所以一般仅将其中使用面较广 使用量较大 具有产品技术条件和精度标准 且安装工程具有代表性的机床列入本规范之内原规范是 年代修订的 受当时的条件限制 安装规范存在许多问题 近几年来机床制造精度标准大多向国际标准靠拢制订了与国际标准等效的机床制造标准 因此本规范各类机床的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等都有较大的修改原规范床身的水平度 床身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 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和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平行度均为检验的主要项目 修订后的本规范将机床的水平度改为 安装水平 床身导轨的直线度和平行度作为机床几何精度检验的前提条件和过渡性的预调精度 且不作为安装
5、工程交工验收的重要项目而机床安装工程验收时 只要有关的几何精度检验合格即为合格至于 安装水平 和预调精度无论是否发生变化或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 均可不必复检或进行调整名词 术语 形状和位置公差 计量单位 均按现行国家标准和金属切削机床检验通则作了较大的修改本规范执行中 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机械工业部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 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管理组 地址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 号邮政编码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原机械工业部年月目次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一般规定第三章 车床安装第一节 单轴纵切自动车床 卧式多轴自动车床第二节 转塔车床第三节 单柱 双柱立式车床第四节
6、普通卧式车床 精密卧式车床第五节 重型卧式车床第四章 钻床安装第一节 摇臂钻床第二节 立式钻床第五章 镗床安装第一节 坐标镗床第二节 卧式铣镗床第三节 落地镗床和落地铣镗床第四节 刨台卧式铣镗床第五节 精镗床第六章 磨床安装第一节 无心外圆磨床第二节 外圆磨床第三节 内圆磨床第四节 导轨磨床第五节 刀具刃磨床第六节 平面及端面磨床第七节 立式珩磨机第七章 齿轮加工机床安装第一节 锥齿轮加工机第二节 滚齿机第三节 剃齿机及珩齿机第四节 插齿机第五节 花键轴铣床第六节 齿轮磨齿机第八章 螺纹加工机床安装第一节 丝锥磨床第二节 螺纹磨床第三节 丝杠车床第九章 铣床安装第一节 龙门铣床第二节 平面铣床
7、 升降台铣床 摇臂铣床万能工具铣床第三节 工作台不升降铣床第十章 刨插床安装第一节 单臂刨床 龙门刨床第二节 插床第三节 牛头刨床第十一章 拉床安装第一节 立式内拉床第二节 卧式内拉床第三节 立式外拉床第十二章 特种加工机床安装第十三章 锯床安装第十四章 组合机床安装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钻 镗类组合机床第三节 铣削组合机床第四节 攻丝组合机床第五节 组合机床自动线第十五章 工程验收附录一 预调精度检验的要求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了提高金属切削机床 以下简称机床 安装工程的质量和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 制订本规范第条本规范适用于车床 钻床 镗床 磨床 齿轮加工机床 螺纹加
8、工机床 铣床 刨插床 拉床 特种加工机床 锯床和组合机床的安装及验收 机床安装工程应从设备开箱起 经组装 找正 调平 检验有关的几何精度 空负荷试运转合格至工程验收为止第条本规范规定各种机床的检验项目是检验与机床安装有关的几何精度 当有关的几何精度达不到本规范的规定时可调整相关部件的预调精度 但该部件的预调精度在交工验收时可不再复检 预调精度检验宜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第条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 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第二章一般规定第条机床的垫铁和垫铁组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垫铁的型式 规格和布置位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每一地
9、脚螺栓近旁 应至少有一组垫铁垫铁组在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条件下 宜靠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的下方相邻两个垫铁组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机床底座接缝处的两侧 应各垫一组垫铁每一垫铁组的块数不应超过三块二 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 平稳且接触良好三 机床调平后 垫铁组伸入机床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的中心 垫铁端面应露出机床底面的外缘 平垫铁宜露出斜垫铁宜露出 螺栓调整垫铁应留有再调整的余量第条调平机床时应使机床处于自由状态 不应采用紧固地脚螺栓局部加压等方法 强制机床变形使之达到精度要求对于床身长度大于 的机床 达到 自然调平 的要求有困难时 可先经过 自然调平 使导轨的偏差调至允许偏差两倍的范
10、围内 而后可借助紧固地脚螺栓等方法 强制机床达到精度的要求第条检验机床 所用检验工具的精度应高于被检对象的精度要求 检具偏差应小于被检验项目公差第条组装机床的部件和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组装的程序 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出厂时已装配好的零件 部件 不宜再拆装二 组装的环境应清洁 精度要求高的部件和组件的组装环境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三 零件 部件应清洗洁净 其加工面不得被磕碰 划伤和产生锈蚀四 机床的移动 转动部件组装后 其运动应平稳 灵活 轻便 无阻滞现象 变位机构应准确可靠地移到规定位置五 平衡锤的升降距离应符合机床相关部件移动最大行程的要求 平衡锤与钢丝绳或链条应连接
11、牢固六 组装重要和特别重要的固定结合面应符合下列要求重要固定结合面应在紧固后 采用赛尺进行检查 且不得插入 特别重要固定结合面 应在紧固前和紧固后均采用塞尺进行检查且不得插入 结合面与水平面垂直的特别重要固定结合面应在紧固后检查 采用塞尺的厚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检查重要和特别重要固定结合面应用的塞尺厚度表机床精度等级 塞尺厚度注 重要和特别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的划分 宜符合行业标准 金属切削机床精度分级 的规定当采用表 规定的塞尺检查时 允许一至两处插入其插入深度应小于结合面宽度的 但不得大于 插入部位的长度应小于或等于结合面长度的 但每处不得大于七 滑动 移置导轨应采用 塞尺检查 塞尺在导轨镶条
12、压板端部的滑动面间的插入允许深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检查导轨镶条和压板结合面的塞尺插入允许深度表机床重量插入允许深度级和 级精度等级机床 级和 级以上精度等级机床注 移置导轨按工作状态检验八 滚动导轨面与所有滚动体均应接触 其运动应轻便 灵活和无阻滞现象九 多段拼接的床身导轨在接合后 相邻导轨导向面接缝处的错位量应符合表 的规定相邻导轨导向面接缝处的错位量表机床重量 错位量十 镶条装配后应留有调整的余量十一 定位销与销孔应接触良好 重要的定位锥销的接触长度不得小于工作长度的 并应均匀分布在接缝的两侧 销装入孔内的深度应符合销的规定 并能顺利取出 销装入后需要重新调整连接件时 应将销取出后方可调整第
13、条有恒温要求的机床进行精度检验时 必须在规定的恒温条件下进行检验 所用检具应先放在检验机床的场所 待检具与机床的场所等温后方可使用第条机床在空负荷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机床应组装完毕并清洗洁净二 与安装有关的几何精度 经检验应合格三 应按机床设备 技术文件的要求加注润滑剂四 安全装置调整应正确 可靠 制动和锁紧机构应调整适当五 各操作手柄转动应灵活 定位应准确 并应将手柄置于停止 位置上六 液压 气动系统运转应良好七 磨床的砂轮应无裂纹和碰损等缺陷八 电机的旋转方向应与机床标明的旋转方向相符第条机床的空负荷运转试验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空负荷运转的操作程序和要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一般应
14、由各运动部件至单台机床 由单台机床至全部自动线并应先手动 后机动 当不适于手动时 可点动或低速机动 从低速至高速地进行二 安全防护装置和保险装置应齐备和可靠三 机床的主运动机构应符合下列要求应从最低速度起依次运转 每级速度的运转时间不得小于采用交换齿轮 皮带传动变速和无级变速的机床 可作低中 高速运转 对于由有级和无级变速组合成的联合调速系统 应在有级变速的每级速度下 作无级变速的低 中 高速运转机床在最高速度下运转的时间 应为主轴轴承或滑枕达到稳定温度的时间 在最高速度下连续试运转应由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安全和监控措施四 进给机构应作低 中 高进给量或进给速度的试验五 快速移动机构应作快
15、速移动的试验六 主轴轴承达到稳定温度时 其温度和温升不应超过表的规定主轴轴承的温度和温升表轴承型式 温度 温升滑动轴承滚动轴承注 机床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后 其温度上升每小时不超过 时 可认为已达到了稳定温度七 机床的动作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选择一个适当的速度 检验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起动 停止 制动 正反转和点动等应反复动作 次 其动作应灵活 可靠自动和循环自动机构的调整及其动作应灵活 可靠应反复交换主运动或进给运动的速度 变速机构应灵活可靠 其指示应正确转位 定位 分度机构的动作应灵活 可靠调整机构 锁紧机构 读数指示装置和其它附属装置应灵活 可靠其它操作机构应灵活 可靠数控机床除应按上述 项检
16、验外 尚应按有关设备标准和技术条件进行动作试验八 具有静压装置的机床 其节流比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静压 建立后 其运动应轻便 灵活 静压 导轨运动部件四周的浮升量差值 不得超过设计要求九 电气 液压 气动 冷却和润滑系统的工作应良好 可靠十 测量装置的工作应稳定 可靠十一 整机连续空负荷运转的时间应符合表 的规定其运转过程不应发生故障和停机现象 自动循环之间的休止时间不得超过机床连续空负荷运转的时间表机床控制型式机械控制电液控制数字控制一般数控机床 加工中心时间第条当需用的专用检具未随设备带来 而现场又没有规定的专用检具时 检验机床几何精度可采用与本规范规定同等效果的检具和方法代替第三章
17、车床安装第一节单轴纵切自动车床卧式多轴自动车床第条检验单轴纵切自动车床的安装水平时 应将水平仪放在附属装置的安装平面上测量 纵向和横向均不应大于第条检验卧式多轴自动车床的安装水平时 在床身上放平尺或专用桥板 其上放水平仪测量 纵向和横向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第条卧式多轴自动车床的棒料架安装调整后 用手转动应灵活和无阻滞现象第二节转塔车床第条检验机床的安装水平时 将溜板置于其行程的中间位置 在床身导轨的两端 横向通过专用桥板 设置水平仪测量 纵向和横向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第条检验溜板移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和溜板移动的倾斜度时 图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检验直线度时 应将水平仪按床身纵向放
18、在溜板上 并等距离移动溜板测量 全长应至少测取三个读数 直线度应允许向上凸起 其偏差应以水平仪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值计 并不应大于二 检验倾斜度时 应将水平仪按床身横向放在溜板上 等距离移动溜板测量 倾斜度偏差应以水平仪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值计 并不应大于表 的规定L图 检验溜板移动在垂直平面的直线度和溜板移动的倾斜度溜板移动的倾斜度偏差表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最大棒料直径倾斜度偏差第条检验转塔车床和回轮车床溜板移动对主轴线的平行度时 图 应将指示器固定在转塔上 并使其测头分别触及检验棒的垂直平面 和水平面 的母线上 移动溜板测量 主轴旋转 后应同样测量一次 偏差应分别计算 平行度偏差应以指示器两次读数代
19、数和的 计值 并不应大于表 的规定图 检验转塔车床和回轮车床溜板移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检验棒垂直平面的母线 检验棒水平面的母线移动溜板在检验棒母线上的移动长度转塔车床和回轮车床溜板移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偏差表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最大棒料直径测量长度平行度偏差注 检验棒自由端只许向上偏第条检验滑板式转塔车床上滑板移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时 图 应将指示器固定在上滑板上 并使其测头分别触及检验棒的垂直平面 和水平面 的母线上 移动上滑板测量 主轴旋转 后应同样测量一次 偏差应分别计算 平行度偏差应以指示器两次读数代数和的 计值 并不应大于表的规定图 检验滑板式转塔车床上滑板移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检验棒
20、垂直平面的母线 检验棒水平面的母线指示器在检验棒母线上移动的长度滑板式转塔车床上滑板移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偏差表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最大棒料直径平行度偏差 在测量长度上注 检验棒自由端只许向上偏第三节单柱双柱立式车床第条本节适用于一般用途的最大车削直径为的工作台固定型单柱和双柱立式车床以及最大车削直径为 的工作台移动型和立柱移动型立式车床的安装第条检验机床的安装水平时 应在工作台面中央 按纵向和横向放置调整垫块 平尺和水平仪进行测量 水平仪读数均不应大于 对于立式车床底座的安装水平 可在底座导轨上 按纵向和横向放置调整垫块 并通过底座中心放置平尺和水平仪进行测量 水平仪读数均不宜大于第条检验立柱
21、导轨对工作台或底座导轨的垂直度时图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应在工作台面中央或底座导轨上 并与立柱正 侧导轨面平行和垂直放调整垫块 其上应放置平尺 并调整平尺检验面使与工作台面或底座导轨平行 在平尺上放水平仪进行测量二 应在立柱正侧导轨面上 并在距离横梁下行程极限位置范围内的导轨面上 靠贴水平仪进行测量三 垂直度偏差应以立柱与工作台或底座导轨上相应的两个水平仪读数的代数差值计 正 侧面的偏差均不应大于注 本条为预调精度的检验图 检验立柱导轨对工作台或底座导轨的垂直度第条检验两立柱正导轨面的共面度时 可用横梁或平尺靠贴两立柱的正导轨面 采用 塞尺检查且不应插入第条组装主变速箱时 应在主变速箱与底座固定
22、后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调整最后一根从动轴的齿轮与工作台齿圈啮合的间隙第条检验横梁垂直移动对工作台旋转轴线的平行度时 图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检验棒或角尺应放在工作台中心 并应找正 指示器应固定在横梁或刀架上 使其测头触及检验棒或角尺表面二 在横梁行程的上 中 下三个位置移动横梁测量 垂直刀架和滑座应锁紧 并应在锁紧横梁后记录指示器读数 在上 中 下三个位置检验横梁的垂直移动 应在 的测量长度上 至少测取三个读数三 平行度偏差应以指示器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值计 在平行于横梁的平面 内 的测量长度上 不应大于(a)平行横梁平面内 (b)垂直横梁平面内在垂直于横梁的平面 内 测量长度上 不应大于图 检验
23、横梁垂直移动对工作台旋转轴线的平行度第条检验工作台固定型立式车床垂直刀架水平移动对工作台面的平行度时 图 应符合下列要求图 检验工作台固定型立式车床垂直刀架水平移动对工作台的平行度一 在工作台面上 距工作台中心距离相等处和横梁平行放两个等高块 其上放一平尺 并应调整平尺使与横梁水平导轨平行二 横梁应固定在行程的下部位置 指示器应固定在垂直刀架上 使其测头触及平尺检验面上 水平移动垂直刀架进行测量 有双刀架的应在检验一个刀架的同时 另一个刀架置于立柱前三 平行度偏差应以指示器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值计 并在任意的测量长度上 不应大于第条检验侧刀架移动对工作台旋转轴线的平行度或侧刀架移动对工作台面的垂直
24、度时 图 应符合下列要求图 检验侧刀架移动对工作台旋转轴线的平行度或侧刀架移动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一 应将检验棒放在工作台中心 并应找正 指示器应固定在刀架上 使其测头触及检验棒表面 移动侧刀架测量 平行度偏差应以指示器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值计 并在任意 的测量长度上 不应大于二 在工作台面上与横梁平行放两个等高块 平尺和角尺 并应将指示器固定在侧刀架上 使其测头触及角尺检验面上 移动侧刀架进行测量 垂直度偏差应以指示器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值计 并IIIIIIab在任意 测量长度上 不应大于第条检验工作台移动型单柱立式车床工作台底座在床身上移动的倾斜度时 图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应将工作台底座紧靠立柱位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271 1998 金属 切削 机床 安装 工程施工 验收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