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203-1997(条文说明)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pdf
《SL 203-1997(条文说明)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 203-1997(条文说明)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pdf(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 203-97 条文说明1997北京目次l 总则. . . . . 46 3 场地和地基. . . 49 3.1 场地. . . 49 3.2 地基. . 50 4 地震作用和抗震计算. 52 4.1 地震动分量及其组合. . . . 52 4.2 地震作用的类别.53 4.3 设计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反应谱. . 53 4.4 地震作用和其他作用的组合. . 55 4.5 结构计算模式和计算方法. . 55 4.6 水工晦凝土材料动态性能. . 58 4.7 承载能力分项系数极限状态抗震设计. . 59 4.9 地震动土压力. . 60 5 土石坝
2、. . . . 62 5.1 抗震计算. . . . 62 5.2 抗震措施. . . 65 6 重力坝. . 6. 1 抗震计算. . 69 6.2 抗震措施. . . 71 7 拱坝. . . . 73 7.1 抗震计算. . . .73 7.2 抗震措施. . . 75 8 水闸. 8. 1 抗震计算. . . 77 8.2 抗震措施. . 78 9 水工地下结构. . . 80 44 9.1 抗震计算. . . . 80 9.2 抗震措施. . . . . . . . . . . . . . . . 81 10 进水塔. . . 82 10. 1 抗震计算. 82 11 水电站压力铜管
3、和地面厂房. . 85 11. 1 压力钢管. . 85 11.2 地面厂房. . . 85 45 1 总则1.0.1 本条简要说明制定本规范的目的,特别指明了要防止水工建筑物地震破坏导致的次生灾害。1. O. 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国内外震害情况表明,水工建筑物一般从7度开始出现地震损害。因此,各国都以7度作为抗震计算和设防的起点。但国内外也有6度地震造成水工建筑物损害的实例,特别在一些施工质量较差的工程的薄弱部位。设计烈度为6度时,抗震计算不会起控制作用,因此,只要求对重要水工建筑物参照本规范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设计烈度在9度以上的工程,国内外仅有个别实例,且都未经设计强震考验。
4、又鉴于我国主要水工建筑物的设计规范都仅造用于l、2、3级建筑物,因此,本规范明确主要造用于设计烈度为6、7、8、9度的1、2、3级水工建筑物.对4、5级水工建筑物可参照使用。其中,土石坝适用于碾压式均质坝、分区坝及人工防渗材料坝,混凝土坝适用于混凝土实体重力坝、坝顶溢流重力坝、宽缝重力坝、空腹重力坝、棍凝土拱坝,支墩坝、浆砌石重力坝和浆砌石拱坝等可参照使用z水闸适用于平原地区,但山区、丘陵区的泄水闸可参照使用F溢洪道可参见重力坝和水闸有关规定使用;地下结构造用于水工隧洞直段、埋设管道、地下厂房等大型洞室及河岸式进、出口等建筑物;调压培可参照进水塔有关规定使用F厂房包括河床式、坝后式、岸坡式水电
5、站厂房,泵站厂房可参照使用。这些使用范围都是和各类水工建筑物相应的设计规范相协调一致的.对设计烈度高于9度的水工建筑物或高度超过250m的塞水建筑物,目前缺乏较成熟的抗震经验,要求对其抗震安全性进行专门研究论证后,报主管部门审查、批准。1.0.3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防目标是针对以设计烈度为指标的设防标准的。水工建筑物,特别是水坝,遭受强震万一发生愤决,将46 导致严重次生灾害,因此,设防目标首先要确保在遭遇设计烈度的地震时,不发生严重破坏导致次生灾害。考虑到目前对地震规律和水工建筑物地震破坏机理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要在强震时完全避免某些局部损坏,将导致工程设计很不经济,有些目前在技
6、术上也有一定困难,因此,容许可能有轻微损坏,但经一般处理后仍可正常运用。1. O. 4 本条主要规定了水工建筑物的设防标准及其地震危险性的评价要求。我国目前仍以地震烈度作为各类工程抗震设防依据的基本指标。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990)(以下简称烈度区划图)给出的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基本烈度是一般工程项目抗震设防的依据。但对于1级窒水建筑物这类极端重要的工程,由于一旦遭受重大震害而失事,会导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F同时,也考虑到当前国内外地震预报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及我国近几十年来多次大震发生在预期的低烈度区的实际情况。本规范规定,可根据其遭受震害的危害
7、性,在基本烈度基础上提高1度作为设计烈度。现行烈度区划图使用说明中规定,对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应进行专门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此有具体规定。本条与这些规定基本协调一致,但因烈度区划图巳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所以,再按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烈度复核己无必要。地震行业标准DBOOl-94.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只考虑近震的影响,按GBJ1 1-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结果,仅有少数城镇属于远震的范围,真中8度区远震3个.7度区远震15个.6度区远震29个。水利水电工程大都不在城镇,因此缺乏确定远震和近震的依据,应用比较困难。鉴于绝大多数地区只考虑近震
8、的影响,因此在条文中,只列出近震做为一般标准。当有地震危险性分析成果,能明确场地烈度比主要潜在震源的震中烈度低2度时,可以按远震考虑,此时,对于7度和8度相应的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应增加两击,这样与GBJl1-89的标准是一致的。3.2.4 地基中的可液化土层,应查明分布范围,分析其危害程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工程措施。具体工程措施很多,从本质上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z改变地基土的性质,使其不具备发生液化的条件z加密可液化土的密实度,改变其应力状态;改善排水条件,限制地震中土体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和发展,避免液化或减轻液化程度F围封可液化地基,消除或减轻液化破坏的危50 害性。条文中所列的是
9、较常用的方法。若液化土层埋深浅,工程量小,可采用挖除换土的方法,该方法造价低、施工快、质量高,处理后砂层的相对密度可达到0.8以上。重劳击实法也多有采用,加密深度可达10m以上。填土压重常用于土石坝上、下游地基。围封液化土层和桩基主要用于水闸、排灌站等水工建筑物。3.2.5 本条系SDJlO-78附录一关于地基中可能发生液化的土层和软弱粘土层的评价方法的软弱粘土部分。3.2.6 若软弱粘土层的深度浅、工程量小,可采用挖除或置换的方法。对土坝地基中的软弱粘土层可采用砂井排水,放缓坝坡,加上、下游压重。对闸基中的软弱粘土,可采用预压、团结、桩基或复合地基。在软弱粘土地基上不宜修建混凝土坝、砌石坝和
10、堆石坝。3.2. 本条系SDJlO-78第12条。3.2.8 本条系SDJlO一78第13条。51 4 地震作用和抗震计算4.1 地震动分量及其组合4.1.1-4.1.3地震动可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量。在接近震中的高烈度区,地震动的竖向分量较显著。根据现阶段已有的大量强震记录的统计分析,地震动的两个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大致相同,竖向峰值加速度则平均仅为水平向的1/2-2/3.塞水建筑物承受侧向水压力,其中土石坝和混凝土重力坝(包括支墩坝)等都靠坝体自重维持稳定,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将有所降低,并在坝体产生全断面的拉应力。研究表明长悬臂、大跨度或高耸的水工混凝土结构,由竖向强地震作用
11、在结构上部产生的轴力是不可忽略的。对若干已建工程试设计结果表明z对土石坝在8度地震时,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后,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降低一般不超过1%.9度时约降低4%左右,危险滑弧的位置改变很少。?昆凝土重力坝(包括支墩坝)在8度地震时,计入竖向地震作用使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降低2%-3%.9度时,约降低5%-6%。竖向地震作用引起的坝体上部动应力,在一维计算中约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6%-10% .在二维计算中更小。对双曲拱坝,坚向地震分量作用及其和水平向地震分量组合问题非常复杂,目前各国规范对此的规定也不统一,又因目前动力拱梁分载法程序尚不具备竖向调整功能,致使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存在实际困难。根据有限单
12、元法EACD-3D程序计算结果,当水深与坝高之比约为0.85时,坚向地震作用对一般拱坝的地震作用效应影响不大。就平均而言,坝体的拱梁应力较仅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时约增加5%-8%,水平位移增加约1%。对于1、2级双曲拱坝或严重不对称、空腹等特殊坝型,地震烈度又较高时,竖向地震对坝体的反应不能忽视,宜进行专门研究。52 4. 1. 44. 1.8 对于土石坝、混凝土重力坝等窒水建筑物,其沿坝轴向的刚度很大,这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力将传至两岸,因此可以不计其作用效应。对于拱坝,顺河流方向和垂直河流方向的地震作用效应及其最大应力部位都不相同,其值相当,因此都应计入。由于地震的三个分量的峰值并非同时出现,而
13、当其分别作用于建筑物时,其最大反应也不同时出现,因而有一个峰值在时间上的遇合问题,总地震作用效应一般取各方向地震的作用效应平方总和的方根值。研究表明,取水平向和坚向地震作用效应的平方总和方根值,或将竖向地震作用效应乘以0.5的遇合系数后与水平向地震效应直接相加,两者结果大致相当。4.2地震作用的类别4.2.1.4.2.4 目前国内外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中都只计入水平向地震作用引起的动水压力。研究表明z由于土石坝(除面板堆石坝、外)的上游坝坡较缓,其地震动水压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瞬时的地震作用对渗透压力、浮托力的影响很小,地震引起的浪压力数值也不大,在抗震计算中都可予以忽略。地震淤沙压力的机理
14、十分复杂,目前在国内外的工程抗震设计中,大多是在计算地震动水压力时,将建筑物前水深算到库底而不再另行计入地震淤沙压力。但当坝前的淤沙高度很大时,已有初步研究成果表明,这样近似处理结果可能偏于不安全。因此,对高坝遇到这类情况,应作专门研究。4.3 设计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反应谱4.3.1.4.3.2 在工程抗震设计中,与烈度对应的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的取值,直接影响抗震设防的标准和基本建设投资。现有资料统计结果表明,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统计关系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因此,设计烈度对应的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实质上是这一抗震设计基本参数的设计标准。为保持规范的连续性和与各53 类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协调统一,表
15、4.3.1中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的代表值系根据建设部的建标0992J419号文,关于统一抗震设计规范地面运动加速度设计取值的要求确定。4. 3. 34. 3. 5 在采用基于反应谱的动力法作抗震计算时,设计反应谱是又一个重要设计基本参数。其形状及有关参数主要与场址场地类别及地震震中离场址的远近有关,即所谓场地相关反应谱。本规范规定的设计反应谱基本采用GB11-89在大量国外的和少量国内的强震记录计算结果的统计资料基础上给出的均值反应谱形式。但一些参数的取值,则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特点确定。已有研究表明:场地土越硬,地震震中越近,场地加速度反应中高频分量就越多,并且反映地震卓越周期的特征周期越小,而
16、非岩性地基的最大反应还与覆盖层厚度有关。但从目前已高的统计资料中尚不足以从平均意义上区分场地类别和震中距对反应谱最大值的影响。设计反应谱的最大值与结构阻尼值有关。结构阻尼的机理十分复杂,它隐含了相邻介质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在地基中逸散的影响,与水位、地基土特性以及体系振动频率和地震动强度等因素有关,并具有非线性特征,在理论上目前尚难搞清。原型结构实测的阻尼值受激振力限制而偏小。因此,本规范列出的各有关水工建筑物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代表值,系参照国内外实测阻尼数据及考虑强震时因阻尼值增大动力效应降低等因素综合的反映工程经验的设计标准。4. 3. 64. 3. 7 表4.3.6中给出的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
17、,只反映了场地类别对地震动卓越周期的影响,并未计入远震时主要由面波引起的长周期分量的影响。这一方面是考虑到,远震和近震目前还缺乏一个较为一致的确切定义,且烈度区划图和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都是综合有关的各个潜在震源的影响,无法区分远震和近震的影响。另一方面,远震时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54 延长,主要影响高度大、基频低的结构。从已有的水工结构工程实例看,像小湾这样高达292m的双曲拱坝的基本周期才接近1.0 S;高达285m的大狄克逊重力坝,其基本周期约1.0S;高112m的小浪底进水塔基本周期约为0.8S。可见,基本周期超过1.0s的水工结构不多。从安全计,本条规定在设计烈度不大于8度时,若结
18、构基本周期超过1.0S,将反应谱特征周期延长0.05S。此外,将设计反应谱适用的最大周期取为3.0s,是因为强震记录的数字化处理难以反映大于3.0S的长周期反应谱值。4.4 地震作用和其他作用的组合4.4.1-4.4.4 大地震和非常洪水的发生概率都很小,其相遇的橄率就更小了。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抗震计算中,将地震作用与水库的正常蓄水位组合。已有研究表明,土石坝的上游坡的抗震稳定性并非是最高库水位控制,因此,需要选用最不利的常遇水位进行验算。抽水蓄能电站,水位降落属正常运行条件,对于这类电站上、下池的土石坝,在抗震稳定计算中,应考虑水位降落。己有研究表明,高拱坝在遭遇强震时,在顶部动力放大效应
19、明显的抗震薄弱部位,地震产生的动应力较大,在和静态应力叠加后,拱向仍有较大拉应力,可导致经灌浆的伸缩横缝张开,从而增大梁向拉应力。由于静水压力作用下各坝段间伸缩横缝被压紧,因而在低水位时遭遇地震所产生的拱向拉应力可能是控制的,因此对于重要拱坝,宜补充地震作用和常遇低水位组合的验算。水闸边墩和翼墙在低水位时,若地下水位较高,此时垂直河流向地震作用下,可能会控制配筋,因此,对重要水闸也宜补充地震作用和常遇低水位组合的验算。4.5 结构计算模式和计算方法4.5.1 抗震验算必须遵循作用、结构分析方法和安全判别准则三者相互配套的原则。作为特殊组合中的地震作用也必须和各类建55 筑物的基本设计规范相呼应
20、并受其制约。我国现行重力坝和拱坝设计规范中,分别规定以一维悬臂梁和拱梁分载法的计算结果作为衡量安全的主要依据p而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市中,则规定采用瑞典圆弧法和简化的毕肖普法进行稳定分析。并相应地采用了在长期工程实践中形成的安全判别准则。为此,在这些建筑物的抗震计算中必须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式。4.5.2 rl昆凝土重力坝(包括支墩坝)在通常情况下横缝都不灌浆。根据我国新丰江、覆窝坝,印度柯依那坝,英国黑摸坝及日本管野、木地山坝等经受68度地震的调查资料,相邻坝段间都有错动的迹象,横缝间漏水量也有所增力日,表明强震时全坝的整体性较差。土石坝坝址河谷的宽高比一般较大。将坝体作为顺河流向及垂直河流向两个
21、方向的二维剪切梁进行动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当短形河谷的宽高比大于35时,两岸对坝中部约束的影响不大,坝体地震作用接近于按一维单宽剪切梁振动求得的结果。4.5.3 地震作用是随时间迅速变化的动态作用,抗震计算应当考虑地震动的运动特征和建筑物的动态特性,因此,应当以动力分析为基础。对于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的混凝土水工建筑物都应采用动力法作抗震计算。考虑到目前土石坝坝料的非线性特性、抗震计算中的动态本构关系、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抗震安全判别准则等,都尚在继续探讨中,暂时还难以列入规范作硬性规定,因此仍以拟静力法为主进行抗震计算。此外,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对量大面广的中小型水工建筑物,目前也只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L 203 1997 条文 说明 水工 建筑物 抗震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