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4888-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技术要求.pdf
《GB T 24888-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4888-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技术要求.pdf(6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 120.25 P 15 GB 中华人民=lI工-、和国国家标准GB/T 24888-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data share for emergency command in earthquake occurrence site 2010-06-30发布2010-10-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dG/T 24888-2010 目次前言.m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共享数据5 元数据46 数据宇典7 数据汇交-8 数据质
2、量控制9 共享服务与维护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格式8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编码规则38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元数据格式42附录D(规范性附录)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的数据字典52参考文献I GB/T 24888-2010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TC225)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青、孙柏涛、黄宏生、丁香、王东明。阳山G/T
3、 24888-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的数据类型、数据编码、数据格式、元数据、数据字典以及数据汇交、数据质量控制、共享数据服务和共享数据维护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或开发)及相关数据的获取、处理、维护、交换和共享。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
4、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ISO8601:2000 , IDT) GB/T 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742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8208. 1一2006地震现场工作第1部分:基本规定GB 18208.2一2001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T 18208.3 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GB/T 18208.4 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DB/T 11. 1-2007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
5、DB/T 11. 2-2007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观测数据3 术语和定义3. 1 3.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地震现场earthquake occurrence site 需要实施地震应急、救援并开展相关工作的地区。GB/T 18207.2-2005,定义7.1.6J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shared data for emergercy command in earthquake occurrence site 开展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活动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共享数据,包括空间数据、统计数据、文档及其他有关数据。3.3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也可称为描述数
6、据或注释数据。3.4 数据集dataset 由一组内容表达相同或特征属性一致的相关数据构成的集合。1 GB/T 24888-2010 3.5 地震现场数据共享平台data shared platform in earthquake occurrence site 提供地震现场数据共享服务的软硬件基础平台的总称。包括通信设备、信息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GIS软件。3.6 地震现场数据共享服务data shared services in earthquake occurrence site 地震现场数据共享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服务,包括目录服务、导航服务、数据信息发布、数据检
7、索、数据产品加工、数据分发和数据产品分发。4 共享数据4. 1 数据分类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应划分为:a)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b)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c)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d) 影响灾害的背景数据;e) 救灾资源及其通信联络数据;f) 地震应急法规与预案数据;g) 地震现场观测数据;h) 地震现场震情分析数据;i) 灾害损失评估与科学考察数据;j) 建筑物安全鉴定数据;k) 应急与救灾行动数据;1) 地震现场音视频和图像数据;m) 现场指挥记录数据;n) 地震现场工作报告数据。4.2 数据内容4.2. 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1: 250 000数字基础地理信息;b)
8、1: 50 000数字基础地理信息;c) 数字行政区划图;d) 数字遥感影像图。4.2.2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人口统计数据;b) 经济统计数据;c) 建筑物统计数据。4.2.3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数据;b)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c) 重大工程安全性评价数据;d) 地震活动性数据(包括历史地震目录和仪器记录地震目录); 2 GB/T 24888-2010 e) 地震台站分布信息;f) 地震现场应急与救援案例。4.2.4 影响灾害的背景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重大工程目标数据。主要包括核电站、高坝、大型水库、航天基地和重要机场等数据;b) 生
9、命线系统数据。主要包括区域通信干线、公路干线、铁路干线、电力干线、大型油气输送管线、城市公路和桥梁、道路和立交桥、轨道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和供热系统等数据;c) 次生灾害源数据。主要包括大型油气储罐区、天然气干线管道、炼油厂、化工厂和危险品仓库等易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源数据;光气厂等易产生毒气泄漏的危险源数据;以及水库、悬河段等易发生次生水灾的危险源数据;d) 地震地质灾害危险区数据。主要包括区域大规模崩塌与滑坡、泥石流、堪塞湖等危险区数据;城市砂土液化、软土震陷、不均匀沉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危险区数据;e) 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目标数据。主要包括学校、侨乡、国家级旅游景点和国家
10、级文物保护单位、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等数据;f) 对灾害造成影响的气候气象、水文和环境等因素的有关数据。4.2.5 救灾资源及其通信联络数据宜包括以下内容:a) 国家与地方地震紧急救援队、军队与武警部队、消防力量和医疗救护力量数据;b) 国家与地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分布、数量和构成;c) 各级地震部门、各类应急救援队、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军队与武警部队的联络信息。4.2.6 地震应急法规与预案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地震应急与救援的法规;b) 国家、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地震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4.2.7 地震
11、现场观测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测震、强震动(烈度)和地磁、地电、地壳形变、地下流体台站(网)信息及其观测数据;b) 流动测量数据。4.2.8 地震现场震情分析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地震现场震情分析报告;b) 震后趋势判定报告。4.2.9 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与科学考察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破坏的范围和有感范围;b) 人员伤亡情况;c) 建(构)筑物破坏及损失情况;d) 经济损失以及救灾投入费用;e) 社会生活秩序、工作秩序和生产秩序受破坏及影响情况;f) 生命线系统、重大工程和重要设施破坏情况及其对社会生产及经济活动影响程度;g) 地震造成的水灾、火灾、爆炸、疫病、有毒物质泄漏和放
12、射性物质污染等次生灾害情况;h) 地震形成的滑坡、地裂缝、塌陷和喷砂冒水等地震地质灾害及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i) 地震发震构造调查;j)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k) 地震烈度异常现象调查。4.2.10 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数据应包括以下建筑物的鉴定数据:a) 对抗震救灾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3 GB/T 24888-2010 b)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c) 生产与储藏有毒和有害等危险物品的重点建筑物;d) 对居民生活和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有影响的建筑物。4.2. 11 地震现场应急与救灾行动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地震现场应急与救援日报;b) 地震现场应急与救援装备。4.2.1
13、2 地震现场音视频和图像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数码照片和图片数据;b) 视频图像;c) 音频数据;d) 地震灾害遥感影像。4.2.13 地震现场指挥记录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现场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分工数据;b) 现场指挥实况记录。4.2. 14 地震现场工作报告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a) 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报告;b) 地震流动监测工作报告;c) 地震现场震情趋势工作报告;d)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报告;e) 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报告;f) 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工作报告;g) 地震紧急救援行动报告;h) 政府抗震救灾工作报告;i) 灾区恢复重建建议;j) 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大事记。4.3 数据
14、格式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的数据格式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4 数据编码4.4. 1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代码通用编码规则见附录B中的B.L4.4.2 行政村和居委会编码方案见附录B中的B.204.4.3 重点目标编码方案见附录B中的丑304.4.4 房屋建筑和生命线系统编码方案见附录B中的B.4。4.4.5 地震事件编码规则见附录B中的B.504.4.6 行政区划编码应采用GB/T2260中给出的代码。4.4.7 各种比例尺数字化基础地理数据的编码应符合GB/T13923规定。4.4.8 其他与地震相关数据的编码可参照DB/T11. 1-2007和DB/T11. 2-2007的规定。5
15、 元数据5. 1 元数据内容4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的元数据应提供以下信息:a) 标识信息。包括数据集概述、数据集规模信息、地理区域范围、时间范围、高程范围、数据集联系信息和数据集限制; GB/T 24888-2010 b) 参照系信息。包括坐标参照系和时间参照系;c) 地震数据附加信息。包括地震现场描述信息。5.2 元数据格式要求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的元数据格式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6 数据字典6. 1 数据字典内容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的数据字典应提供:a) 数据库或数据文件全名;b) 数据库或数据文件简称;c) 数据库或数据文件存储格式;d) 数据库或数据文件主要技术参数;e)
16、数据库或数据文件内容说明;f) 数据库数据项定义及说明;g) 数据项内容说明;h) 数据使用方法简介;i) 数据库或数据文件补充信息;j) 数据字典负责单位信息。6.2 数据字典格式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的数据字典格式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7 数据汇交7. 1 数据汇交要求7. 1. 1 基础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统计、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影响灾害的背景数据、救灾资源及其通信联络和地震应急法规与预案六类数据,应在平时准备好并及时汇交。其他类型数据应在地震现场应急工作过程中即时产生,并及时汇交。7. 1. 2 数据汇交的数据编码和数据格式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汇交的元数据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汇交的数据字
17、典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7.2 数据汇交审核7.2. 1 在数据汇交之前,应对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7.2.2 数据汇交审核事项应包括:a) 数据是否准确;b) 数据是否齐全;c) 数据是否符合格式要求;d) 数据是否符合保密规定;e) 数据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f) 数据是否具有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7.3 数据汇交方式7.3. 1 数据汇交可通过地震现场数据共享平台,以网络传输方式实时或准实时汇交,也可通过移动存储介质的方式汇交。7.3.2 数据汇交时应采取数据保密措施。5 GB/T 24888-2010 8 数据质量控制8. 1 数据质量8. 1. 1 数据库设计8. 1. 1.
18、1 应根据附录A、附录C和附录D给出的数据格式、元数据和数据字典,以及数据库专业特点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8. 1. 1.2 应重点审查必选宇段的完备性。8. 1.2 数据库内容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数据库内容不应超出、遗漏或重复;应客观真实,并标明数据的时效和适用范围。8. 1. 3 数据的一致性、规范性和完整性8. 1. 3. 1 应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同一共享数据集的数据内容应保持一致。8. 1. 3. 2 应检查数据内容的完整性。在数据库中应完整地给出一个对象的相关数据,某些对象的某些方面可能暂时没有数据的或没有定义的应标明暂缺或元适用数据。8. 1. 3. 3 数据内容的词法和句法应确保正确
19、性,不应出现错误字符和不符合句法的语句。8. 1. 3. 4 数据内容的表达应符合国际约定俗成的习惯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名词术语,暂元标准的可按照行业习惯给出规范的名称。8. 1. 3. 5 由外文翻译得到的术语,应给出原文信息。8. 1.4 数据库的计量单位要求8. 1.4. 1 数值型数据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8.1.4.2 有统计要求的字段,应统一计量单位。8. 1. 4. 3 描述性的字段,宜统一计量单位。8.2 数据质量检验和数据质量报告8.2. 1 数据质量检验应包括逻辑一致性与完整性检验、定位精度检验、属性精度检验和时间精度检验。8.2.2 数据质量报告应提供数据情况说明、数
20、据质量检验说明以及综合质量评价的说明。9 共享服务与维护9. 1 共享平台9. 1. 1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在地震现场指挥部信息网络软、硬件平台上,应提供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在线发布、交换和服务功能。9. 1. 2 地震现场数据共享平台由网络和通信设备、服务器及软件系统构成。9.2 平台硬件地震现场共享平台的硬件是以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为基础,具体技术要求如下za) 以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技术相结合方式组网,实现快速部署;b) 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后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实现互联,取得后方信息支持;c) 服务器及其存储设备应采取分布式管理与服务。9.3 平台软件软
21、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服务系统及应用程序四个部分。9.4 数据共享服务9.4. 1 共事服务原则地震现场数据共享服务遵循分类分级服务。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注重服务效益和保护数据提供者的合法权益。9.4.2 共享服务方式9.4.2.1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服务宜采用在线方式提供;对密级较高,不宜在信息网络上传输. GB/T 24888-2010 的数据应采用离线方式提供。9.4.2.2 需要对公众发布的地震现场共享数据,应经审批后向传播媒体公布,并通过后方地震信息网站向公众发布。9.4.3 共享服务内容地震现场数据共享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刮目录
22、服务。应提供所有地震现场共享数据的目录服务,包括目录分类列表和基于元数据的目录搜索;b) 数据在线服务。应提供数据的在线浏览、查询和下载;c) 数据在线汇交及维护;d) 数据应用服务。应提供相关的常用专业数据处理软件的介绍、下载或获取方法;e) 用户服务指南。应提供地震现场共享数据资源概况和使用指南等用户服务指南信息;f) 注册与登录服务。应提供用户授权、注册与登录服务;g) 全文检索服务。应提供地震现场数据共享平台全文检索服务;h) 用户反馈服务。应采用各种方式收集用户对地震现场数据共享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为地震现场数据共享平台改进积累资料;i) 服务统计信息。应提供用户数量,平台访问量,数据
23、在线浏览、数据下载数量和离线数据服务情况,以及用户使用共享数据产生的效益(成果或论文、技术报告等共享数据服务统计信息。9.5 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9.5.1 地震现场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应采取数据安全保护措施。9.5.2 数据资源安全应通过以下方式实现:a) 建立用户权限的认证与授权体系;b) 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病毒体系;c) 建立数据资源备份系统,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及恢复计划。9.5.3 应定期对数据库和日志文件进行备份。7 G/T 24888-20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共享数据格式A.1 数据库表的命名A. 1. 1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库中表的表名以英文小
24、写字母及下划线来命名。A. 1.2 对于空间数据,当同一类型数据有多种空间要素时,其表名在通用数据名后加下划线与要素类型字母进行命名。要素类型字母规定如下:a) p一一点要素;b) 1一一线要素;c) r 面要素。A. 1. 3 A. 5给出了通用数据表名。A.2 数据库表结构的描述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库表结构的描述应包括:a) 序号:表中字段的顺序号;b) 宇段名:表中该字段的唯一标识符。字段名由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及下划线组成。原则上每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应采用大写字母,其他位置应采用小写字母;对于少数已经使用比较普遍的字段名,不受上述约定限制,与现有系统的名字保持一致;c) 字段中文描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4888 2010 地震 现场 应急 指挥 数据 共享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