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 T 6029-2014 旅客登机梯.pdf
《MH T 6029-2014 旅客登机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H T 6029-2014 旅客登机梯.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49.100 V 56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T 60292014 代替 MH/T 6029-2003 旅客登机梯 Passenger stairs 2014 - 12 - 03 发布 2015- 03 - 01 实施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布MH/T 60292014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技术要求 . . 1 3.1 一般要求 . . 1 3.2 安全要求 . . 2 3.3 专用装置 . . 4 3.4 稳定性 . . 6 3.5 机动性能 . . 6 3.6 驾驶室 . . 7 3.7 结构安
2、全系数 . . 7 3.8 液压系统 . . 7 3.9 环保要求 . . 7 3.10 环境要求 . . 7 3.11 可靠性 . . 8 4 试验方法 . . 8 4.1 一般要求 . . 8 4.2 安全要求 . . 9 4.3 专用装置 . . 9 4.4 稳定性 . . 10 4.5 机动性能 . . 11 4.6 驾驶室 . . 11 4.7 结构安全系数 . . 11 4.8 液压系统 . . 12 4.9 环保要求 . . 12 4.10 环境要求 . . 12 4.11 可靠性试验 . . 13 5 检验规则 . . 13 6 标牌、标 志、使用说明书 . . 15 7 包装
3、、运 输及贮存 . . 15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设计载荷 . 17 附录 B(规范 性附录) 梯身结构设计尺寸 . 18 附录 C(规范 性附录) 续航能力试验工况 . 19 MH/T 6029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MH/6029-2003客梯车, 与MH/T 6029-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由原来的客梯车修改为旅客登机梯; 修改了登机梯轴荷分配的要求(见 3.1.14,2003 年版的 4.2.7); 修改了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要求(见 3.1.15,2003 年版的
4、4.2.18); 增加了电动式登机梯的相关要求(见 3.2.3); 增加了手推式登机梯的相关要求(见 3.2.2); 修改了制动性能的相关要求(见 3.5.6、3.5.7,2003 年版的 4.2.14、4.2.15); 增加了电动式登机梯的续航能力要求(见 3.5.8); 增加了驾驶室的要求(见 3.6); 增加了抗风稳定性的要求(见 3.4.9); 增加了排气装置的要求(3.3.6); 增加了内燃式登机梯的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3.9.3); 增加了结构安全系数的要求(见 3.7); 修改了可靠性试验的相关要求(见 3.11,2003 年版的 4.7)。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提
5、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 本标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康木富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航福机场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超、李朝阳、张建发、董法鑫、马志刚、邹廷念、樊向荣、席占勇、白彬、 张青军。 MHMH/T 60292014 1 旅客登机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客登机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牌、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领域所有供旅客上、下飞机的旅客登机梯。 注: 本标准中的旅客登机梯是指用于
6、乘客在机坪上、下飞机的专用设备,通常分为内燃式旅客登机梯、电动式旅客登机梯、手推式旅客登机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7593 机动工业车辆 驾驶员控制装置及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 GB/T 7935 液压元件 通用技术条件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2544 汽车最高
7、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547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673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GB/T 12674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T 12678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GB 2089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 GJB 150.3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试验 GJB l50.4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低温试验 JB/T 5943 工程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AHM 915 标准控制(Stand
8、 ard Controls) EN 1915-1航空地面支持设备 一般要求 第一部分: 基本安全要求 (Aircraft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General requirementsPart 1: Basic safety requirements) 3 技术要求 3.1 一般要求 MH/T 60292014 2 3.1.1 旅客登机梯(以下简称登机梯)的所有外购件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且具备出厂合格证。 3.1.2 登机梯结构件的焊接应符合 JB/T 5943 的规定。 3.1.3 登机梯的油漆涂层应符合 QC/T 484 的规定。 3.1.4 登机
9、梯零部件的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符合 QC/T 625 的规定。 3.1.5 登机梯采用铆接工艺装配时,铆钉应排列整齐,无歪斜、压伤、松动和头部残缺等现象。所有部位应无锐边或锐角。 3.1.6 登机梯的连接件、紧固件应连接可靠,并有防松动措施。 3.1.7 登机梯油路、气路系统管路及电器元件的安装应排列整齐、夹持牢固,不应与运动部件发生摩擦或干涉。 3.1.8 登机梯的各管路应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 3.1.9 登机梯的电气设备各导线端子应设有不易脱落的明显标识。 3.1.10 登机梯操作、保养部位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1.11 登机梯处于行驶状态且上平台的伸缩机构全部收回时,总高度应不超
10、过 4 m(不含雨篷)。 3.1.12 装有雨篷的登机梯,雨篷宜便于拆卸。 3.1.13 登机梯上平台的高度应能满足所服务机型的要求。 3.1.14 登机梯轴荷不应超过车轴最大设计轴荷,轮胎的承载能力应与登机梯的轴荷相匹配,转向轴轴荷与登机梯整备质量和总质量的比值均应不小于 20 %;驱动轴轴荷应不小于总质量的 25 %。 3.1.15 登机梯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的安装应符合 EN 1915-1 的规定。 3.1.16 登机梯平台及台阶的设计载荷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站位人数不应超过根据设计载荷计算的人数,按每人 80 kg(含随身行李 5 kg)计算。 3.2 安全要求 3.2.1 基本要
11、求 3.2.1.1 登机梯处于行驶状态且上平台的伸缩机构全部收回时,上平台与飞机对接区域正下方 300 mm 范围内应无妨碍对接的部件或其它障碍物;驾驶室或驾驶台不应超出上平台前缘。 3.2.1.2 登机梯应设置可从驾驶座位处观察到梯子高度的指示装置,并应设有确保夜间能够看清高度指示的照明设备。高度指示的最大允差为30 mm。 3.2.1.3 登机梯在工作状态时,横向晃动量见图 1,应不大于 50 mm, 注:晃动量为A 1+ A2。 图1 晃动量示意图 t(时间)A(位移量左)A(位移量右)A1A2O图MHMH/T 60292014 3 3.2.1.4 登机梯上应至少配备 1 个 8 kg
12、的干粉灭火器。 3.2.1.5 梯身内侧及上平台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其灯光应自然、柔和、无眩光。 3.2.1.6 应在登机梯明显位置设置符合 MH/T 6012航空障碍灯的 C 型低光强航空障碍灯。 3.2.1.7 登机梯上平台应设有标明最大承载能力和最大允许承载人数的警示标识。上平台舷板内侧应设有禁止倚靠的标识。 3.2.1.8 登机梯升降作业时,各工作装置均应动作平稳、灵活。 3.2.1.9 登机梯升降油缸的缸体上应设置防止油缸活塞杆意外回缩的安全锁止装置。 3.2.1.10 登机梯应设置机械式总电源开关和钥匙启动开关。 3.2.2 手推式登机梯 3.2.2.1 手推式登机梯牵引杆应有足
13、够的刚度和强度,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不发生永久变形,保证牵引安全可靠。 3.2.2.2 手推式登机梯牵引杆应有足够的长度,在以最小半径转向时,防止设备与牵引车相互碰撞。 3.2.2.3 手推式登机梯牵引杆处于垂直位置时,应有机械锁止。 3.2.2.4 手推式登机梯牵引杆放下时与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 120 mm。 3.2.2.5 在平坦、干燥、经过铺设无坡度的路面上牵引登机梯时,在平行于设备行进方向上每 1 000 kg质量的起动力应不超过 350 N。 3.2.2.6 手推式登机梯应转向轻便。 3.2.3 电动式登机梯(仅适用于铅酸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式登机梯) 3.2.3.1 电路的安全保护 3
14、.2.3.1.1 应设有独立于控制系统的座位切断开关,在驾驶员离开车辆时,应能自动断开行驶主回路。 3.2.3.1.2 在断电后,驱动系统应只能通过正常的电源接通程序重新启动。 3.2.3.1.3 插电式充电登机梯充电时,应不能行驶。充电电路应与登机梯底盘隔离。 3.2.3.1.4 操作台上应设置工作状态信号显示装置。 3.2.3.1.5 应在驾驶员手可触及的位置设置一个红色蘑菇型主电源紧急断开开关。 3.2.3.1.6 行驶电机和转向电机回路应设有过电流保护装置。 3.2.3.1.7 采用电压不小于60 V蓄电池组的登机梯,应在所有可能引起人员触电的部位采取防护措施,并设有高压警示标识。 3
15、.2.3.1.8 采用电压不小于 60 V 蓄电池组的登机梯,其动力系统应与底盘隔离,蓄电池外壳到底盘的泄漏电流应不超过 20 mA。 3.2.3.1.9 电动式登机梯动力系统供电应采用双线回路设计。 3.2.3.2 绝缘性 3.2.3.2.1 电机绝缘等级应不低于 H 级。 3.2.3.2.2 电机的任何部件均不应使用硅树脂材料。 3.2.3.2.3 在绝缘等级限定温度下工作,漆包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不应降低,即使在规定工作制下连续工作,漆包线也不应丧失绝缘性。 3.2.3.2.4 蓄电池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50 乘以蓄电池组额定电压值, 其余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 k乘以蓄电池组额定
16、电压值。 3.2.3.3 蓄电池箱 MH/T 60292014 4 3.2.3.3.1 蓄电池应置于有盖板的蓄电池箱内。金属盖板与蓄电池带电零部件的间距应不小于 30 mm,如能确保盖板或蓄电池的带电零部件不会掉落或移动,则此间距可降至不小于 10 mm。 3.2.3.3.2 在盖板上 300 mm300 mm 的面积上施加 980 N 力时,盖板与接线端面不应发生接触。盖板在正常使用时应盖紧,不会出现移动。 3.2.3.3.3 蓄电池箱、盖板应设置适当的通风孔,以防因气体积聚形成危险。 3.2.3.3.4 蓄电池箱的内表面应能抗电解质的化学腐蚀。蓄电池箱应采取措施,防止电解质流到地面上。 3
17、.2.3.3.5 可拆装蓄电池箱应便于拆装。 3.2.3.4 电机 3.2.3.4.1 行驶电机应采用 S2 60 min 或 S1 工作制;电机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55。 3.2.3.4.2 如果选用转向电机,则应采用 S2 30 min、S2 60 min 或 S1 工作制, 其防护等级应 不低于 IP55。转向电机应保证所受综合应力和温升不应引起任何部件失效和过度变形。 3.2.3.4.3 登机梯需通过改变电机旋转方向行驶时,应设置电机换向保护装置,确保只有在登机梯停车时才能够实现电机换向。 3.2.3.5 其他 3.2.3.5.1 登机梯的所有电气部件(包括线束)应可靠固定,并采取适
18、当保护措施。 3.2.3.5.2 电缆联接器应与动力电缆相匹配并压接牢固,其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55。电压不小于 60 V(DC)的电缆联接器应有锁止装置。 3.2.3.5.3 动力蓄电池的剩余电量达到下限值时,应有警示显示(例如:发出声、光信号),且应保证: a) 登机梯驶至充电区域; b) 照明供电。 3.3 专用装置 3.3.1 登机梯梯身及台阶 3.3.1.1 台阶宽及梯身的倾斜角度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3.3.1.2 台阶由竖板和踏板组成。竖板与踏板的比例与尺寸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3.3.1.3 中平台的深度宜不小于踏板深度的 3 倍。中平台与踏板连接处的间隙应不大于 1
19、0 mm。 3.3.1.4 活动梯与固定梯台阶的高度差应不大于 2.5 mm。 3.3.1.5 踏板表面应防滑,不易积聚污物,便于清除积水和雨雪。 3.3.1.6 踏板应能承受接触面为直径 10 mm 圆形的小型金属物施加 75 kg 压力不变形,且不应卡住该小型金属物。 3.3.1.7 由两块材料拼接的踏板,其拼接处高度差应不大于 1.6 mm。 3.3.1.8 梯身两侧及上平台舷板高度(含扶手)应不低于 1 100 mm,水平横向载荷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3.3.2 上平台 3.3.2.1 上平台尺寸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3.3.2.2 工作状态时,上平台与水平面的夹角限值为3.5
20、。 3.3.2.3 上平台表面应防滑,不易积聚污物,便于清除积水和雨雪。 3.3.2.4 上平台两侧应设置不妨碍飞机舱门打开或关闭的活动舷板,其前端应与飞机外形轮廓大致相符。 3.3.2.5 上平台前缘应设有具备声光报警功能的触机保护装置。 3.3.2.6 在可能接触飞机的部位应设置适当的防护装置。 MHMH/T 60292014 5 3.3.2.7 上平台的伸缩机构施加在机身上的力应不大于 400 N,且应具有安全保护功能,以防止因飞机的移动导致施加在机身上的力大于 400 N 时损伤飞机。 3.3.3 扶手 3.3.3.1 登机梯梯身两侧及上平台舷板均应设置扶手。 3.3.3.2 扶手分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H 6029 2014 旅客 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