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104-1999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 104-1999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ECS 104-1999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6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建标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主编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批准单位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 年 月 日北京前言为了对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作出配套的规定 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建标字第 号文的要求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组织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东南大学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上海建筑材料工程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建筑科学研究所 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构件厂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 共同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是在中国土
2、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编写的 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指南 的基础上 经修订补充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建设部等单位联合资助的两个重点科研项目对编制本规程有很大帮助 本规程经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后 召开审查会议定稿现批准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编号为 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 施工单位使用 本规程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北京海淀区 邮编 负责解释 在本规程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 请及时将意见和资料寄交解释单位 以便今后修订主编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主要起草人陈肇元 蔡绍怀 朱金铨 庄崖屏 钱稼茹蒋永生 叶列平 吴佩刚 臧宣武 冯乃谦覃维祖中国工程建设
3、标准化协会年 月目次总则主要符号混凝土结构材料计算指标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规定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扭曲截面承载力和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混凝土结构构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钢管混凝土柱设计和施工一般规定承载力计算局部受压计算变形计算节点构造施工质量要求钢骨混凝土构件设计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与浇筑混凝土泵送施工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质量检查附录 配制高强混凝土用粉煤灰的性能要求及需水量比试验方法附录 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检测方法附录 高强混凝土工作性检测方法附录 本规程用
4、词说明总则为在我国推广应用现代高强混凝土技术 并在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保证质量特制订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中采用高强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其中 高强混凝土为采用水泥 砂 石 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 超细矿渣 硅灰等矿物掺合料 以常规工艺配制的 级混凝土本规程的结构设计部分根据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规定的原则制订 符号和术语采用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的规定除本规程已作规定者外 设计高强混凝土结构时必须同时遵循 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 的其它规定 设计地震区的高强混凝土结构时必
5、须同时遵循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的其它规定 设计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时必须同时遵循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的其他规定 设计钢骨高强混凝土构件时 必须同时遵循 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的其他规定除本规程已作规定者外 高强混凝土结构施工时 尚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的规定主要符号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弹性模量钢筋弹性模量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边长为 立方体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边长为 立方体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设计值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设计值普通钢筋的抗拉 抗压强度设计值预应力钢筋的抗拉 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预
6、应力钢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剪力设计值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应力或等效应力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钢筋应力考虑裂缝宽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矩形截面宽度 型 形截面的腹板宽度钢筋直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截面高度截面有效高度沿构件轴线方向横向钢筋的间距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受拉区 受区压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同一截面内各肢竖向 水平箍筋的全部截面面积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与受压区混凝土计算高度有关的系数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计算截面的剪跨比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考虑荷载长期效
7、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钢管混凝土柱钢管的横截面面积钢管内混凝土的横截面面积局部受压面积钢管的外直径钢材弹性模量柱较大弯矩端的轴向压力对柱截面重心轴或压强重心轴的偏心距钢材屈服强度钢管混凝土柱或构件的长度钢管混凝土柱或构件的等效计算长度轴向力设计值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承载力设计值构件的轴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钢管的内半径钢管的壁厚钢管混凝土的套箍指标混凝土结构材料计算指标高强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应按表 的规定采用表高强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强度种类 符号强度等级轴心抗压抗拉高强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的规定采用 高强混凝土的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取等于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表高
8、强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强度种类 符号强度等级轴心抗压抗拉注 计算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时 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 则表中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另行规定高强混凝土受压或受拉时的弹性模量 应按表 的规定采用表高强混凝土弹性模量强度等级弹性模量注 高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所用粗骨料种类 砂率及引气剂有关对于重要工程应按实测平均值的 倍取用对于采用引气剂和有较高砂率的泵送混凝土 当无实测数据时表中 值应乘折减系数表中数值不适用于自密实混凝土和砂率大于 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的疲劳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的规定值乘以疲劳强度修正系数 确定 其中 可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采
9、用 对于经常受潮的构件 应乘折减系数 高强混凝土的疲劳变形模量 应按表 中弹性模量 规定值的 倍采用高强混凝土的剪变模量 可按表 中弹性模量规定值的 倍采用 高强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和泊松比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采用高强混凝土用钢筋宜采用较高强度级别的钢筋 预应力钢筋宜优先采用高强度碳素钢丝 刻痕钢丝 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非预应力受力钢筋宜采用 级 级钢筋 钢筋的强度与弹性模量设计值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采用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规定高强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规定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三章的规定执行 高强混凝土承重结构必须配置钢筋 对重要工程中的梁 柱构件 其主要受力部位宜设计成
10、约束混凝土 在高强混凝土梁 柱计算中 可考虑混凝土徐变较小的有利因素高强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构件的内力计算 可按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 的规定考虑非弹性变形产生的塑 性内力重分布 但最大弯矩截面上受压区混凝土相对计算高度的上限值应取 值应按表 确定施加预应力时 在满足锚固区局部承压抗裂所要求的强度条件下 经计算确定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可低于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的 但不宜低于预应力构件因混凝土收缩 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当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所列公式计算时 式中的常数 可乘以折减系数 当该值大于 时 取等于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按表 的规定采用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
11、态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计算截面应变保持平面不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对矩形 形 形 环形和圆形截面 可将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简化为等效矩形 其高度 取按平截面假定计算的中和轴高度乘以表 规定的系数 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取与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相等 非均匀受压混凝土的极限应变 对混凝土均取钢筋应力取钢筋应变与弹性模量的乘积 但不得大于强度设计值 受拉钢筋的极限应变 取表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系数强度等级值受拉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同时达到强度设计值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对有屈服点的热轧钢筋和冷拉钢筋对无屈服点的热处理钢筋 钢丝和钢绞线式中相对界限受压
12、区高度截面的有效高度界限受压区高度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对普通钢筋取 对预应力钢筋取 值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表 的规定取用钢筋弹性模量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注 在截面受拉区内配有不同种类或不同预应力值钢筋的受弯构件 其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应分别计算 并取其较小值钢筋应力可根据截面应变保持平面的假定 按下列公式计算对普通钢筋对预应力钢筋此时 钢筋应力应符合下列条件当 为拉应力且其值大于 时取 当 为压应力且其绝对值大于 时 取当 为拉应力且其值大于 时 取 当 为压应力且其绝对值大于 的绝对值时 取式中 第 层纵向钢筋截面重心至混凝土受压区边缘
13、的距离混凝土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的高度第 层纵向的普通钢筋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正值代表拉应力 负值代表压应力纵向的普通钢筋 预应力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表的规定取用第 层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重心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所列公式确定非均匀受压时混凝土的极限应变 对高强混凝土取注 在高强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 钢筋应力不宜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的近似公式确定当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 应取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并应按本规程公式 和 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此外 对 形 形和倒 形截
14、面 受压翼缘宽度的计算值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确定的数值予以折减 对混凝土乘折减系数 对 混凝土乘折减系数当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 计算配置螺旋式或焊接环 式间接钢筋的轴心受压构件时 式中考虑间接钢筋对承载力影响的 项应改为 其中 为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 对 混凝土取 对 混凝土取 对 之间的混凝土可按线性内插值确定在计算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截面承载力时 应假定轴向压力对截面最不利主轴有一附加偏心距 应取不小于 和偏心方向的截面尺寸两者中的较大值当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计算轴压和偏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时 除应满足本规程第 条对受弯截面的规定外 尚应取附加偏心距 并考
15、虑长细比对偏心距的影响 偏压构件中的纵向钢筋应力应按本规程公式 一和 确定注 在计算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的钢筋截面面积时 所采用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按本规程第 条 条的规定确定 不宜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的近似计算公式对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矩形 形或 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可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的近似公式 计算时 应取 初步确定钢筋面积 然后应按本规程第条 条的规定进行强度校核对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环形和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可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和第 条的近似公式 计算时 应取 进行正截面强度设计和校核 但当配有 级以上钢筋时 应按本规
16、程第 条 条的规定进行强度校核对截面具有两个互相垂直对称轴的双向偏心受压构件 其正截面承载力可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计算 此时 式中的 和 值应按本规程第 条的规定计算当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计算大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时 式中的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应取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对矩形 形和 形截面的受弯构件 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当 时当 时当 时 公式中的系数按直线内插法确定式中 剪力设计值矩形截面的宽度 形或 形截面的腹板宽度截面的腹板高度 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 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 形截面取腹板净高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折减系数或按表 的规定采用表混凝土强度等级折减系
17、数强度等级值对矩形 形和 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 斜截面的计算位置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确定 当仅配有箍筋时 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构件计算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构件计算斜截面上混 凝土和箍筋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由预应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其中 为同一截面内箍筋的肢数 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箍筋的间距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表 的规定值 取值上限为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 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 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的规定计算 当时 取 其中 为构件的换算截面面
18、积考虑广义剪跨比的折减系数 按表 的规定采用考虑截面高度 的折减系数 取 其中 以 计 当 时 取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截面独立梁 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且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 以上的情况 当采用本规程公式 时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 可取 为计算截面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计算截面取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截面 当 时取 当时取 计算截面至支座之间的箍筋应均匀配置注 计算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 公式 和 的折减系数和 取为表折减系数跨高比对矩形 形和 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 当符合下列要求时以及对符合第 条规定的集中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独立梁当符合
19、下列要求时均可不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而仅需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 第 条 第 条和本规程第条的规定 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当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和第条所列公式计算配 有箍筋和弯起钢筋的受弯构件以及受拉边倾斜的受弯构件时 式中的 应按本规程公式 或确定当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第条所列公式计算 矩形截面的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时公式中的 项应改为 项应改为扭曲截面承载力和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当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 检验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 截面条件时 式中的 项应乘以折减系数 当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 条和第条所列公式计算剪扭构件受剪承载力时 式中项和 项应乘系
20、数项和 项应乘系数受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冲切作用的板宜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等腹筋 如必须采用抗冲切的无腹筋板 当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 计算其受冲切承载力时 所采用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得大于注 如有可靠的试验依据 可不受此限制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高强混凝土局部受压时宜配置方格网式或螺旋式间接钢筋 间接钢筋所包围的混凝土核芯面积 应大于局部受压面积其体积配筋率 不应小于 配置间接钢筋的高强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作用于局部受压面上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高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高强混凝土局部受压强度修正系数 按表 的规定采用其余符号意义与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
21、和中相同表高强混凝土局部受压强度修正系数强度等级注 当 时 应取配置间接钢筋的高强混凝土局部受压区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式中 短期效应组合下 作用于局部受压面上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的代表值其余符号意义和取值同第 条当局部受压区设置有预应力孔道时 公式 右端应乘以孔道折减系数高强素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中有关素混凝土的公式 附 一 一 计算 且公式中混凝土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应乘以修正系数 其取值按本规程表 的规定 素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规程表 规定的 值乘以系数 确定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高强混凝土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五章的规定作抗裂验
22、算 但需作下列修正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 对矩形截面和翼缘位于受压区的 形截面取 对其它形状截面取 式中 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附录六规定的塑性系数值 上述值需另乘系数 以考虑截面高度的影响 当时 时的单位为对采用高强度钢筋 碳素钢丝 刻痕钢丝 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 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构件 当按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进行正截面抗裂验算时 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 可按表的规定采用表采用高强钢筋时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结构构件工作条件室内正常环境一般构件屋面梁 托梁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屋架 托架重级工作制吊车梁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当采用高强钢筋作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构件时 在正常
23、环境条件下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影响求得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取受弯构件的挠度可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 计算 其中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可按下列规定采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 时当 时对强度等级较低的 混凝土 取高限 对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 取低限 当 为中间数值时 按直线内插法取值 此处 为截面纵向受压钢筋配筋率 为截面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对翼缘位于受拉区的 形截面 值应增加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对使用阶段不允许开裂的构件对使用阶段允许开裂的构件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预加应力反拱值 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按刚度 进行计算 通常可按预应力引起的弯矩图采
24、用弯矩面积法求得 并考虑预压应力长期作用的影响此时 计算得出的预加应力反拱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在计算中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应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矩形 形 倒 形和 形截面的高强混凝土受拉 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以及预应 力高强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 当允许出现裂缝 并考虑裂缝宽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荷载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时 其最大裂缝宽度 可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 计算 但公式中的 项应改为公式中钢筋直径 取为对于有粘结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构件 当 时 为非预应力钢筋的直径 当 时 为预应力钢筋的直径对于无粘结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构件 为非预应力钢筋的直径混凝土结构构造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ECS 104 1999 高强 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