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994-1995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GB 15994-1995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5994-1995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15994 1995 前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个型,其中甲型所引起的流感流行最为广泛和严重,乙型常引起爆发,内型则多引起小儿散发病型。在我国虽将该病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但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健康及劳动生产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婴幼儿的威胁较大。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队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本
2、标准主要起草人2陶三菊。水标准由Jl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 5 9 9 4 1 9 9 5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r management of influenza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感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流感的诊断、报告和处理的应用。2诊断原则流感流行时般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对病人作出初步诊断。如确定诊断则需要分离病毒阳性或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3诊
3、断标准3. 1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3. 2 临床症状3. 2. 1 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3.2.2 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3.2.3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3. 3 实验室诊断3. 3. 1 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3. 3. 2 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见附录A)。3. 3. 3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
4、B)。3. 3.4 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见附录C中Cl)。3. 3. 5 标本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查抗原阳性(见附录C中CZ)。3.4 病例分类3.4. 1 疑似病J具备3.1加3.2或3.1加3.2加3.3. 10 3.4.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3. 2或3.3.3或3.3.4或3.3. 5 0 4 处理原则4. 1 早期隔离病人、对症治疗病人和防治合并症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病人是最重要的措施。对病人治疗一般采用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主要应防止流感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特别是对年老体弱者或伴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或婴幼儿,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5批准
5、1996-07 01实施:lfiO GB 1 5 9 9 4 1 9 9 5 流感本身或其合并症可能引起死亡,应特别注意加强治疗护理。4.2 顶防措施般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讲究卫生,注意体格锻炼和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易感人群服采取相对隔离措施,如避免接触病人不去公共场所等;X才年老体弱者必要时可采用灭活疫苗接种或服用金刚烧胶等预防方法(但须注意金刚惋胶仅对防治甲型流感有效)。(;j A1 病毒分离GB 15994-1995 附录A(标准的附录)病原学诊断方法从疑似流感病人呼吸道采集标本分离病原体。A2 标本的收集和处理A2. 1 标本收集时间应于发病早期(13d内)越早越好。A2. 2
6、标本收集方法常用棉拭子擦抹法或咽喉漱洗法。棉拭子擦抹法用于采集儿童标本,采集时将灭菌棉拭子稍沽标本收集液(pH7.2 7. 6含20%40%灭菌肉汤的生理盐水或Hanks液或生理盐水),反复擦拭患者咽部数次,然后将此棉拭子放进装有上述收集液的试管中塞上棉塞。咽喉洗漱法用于采集成人标本,采集时先让患者咳嗽,然后用lOmL左右的收集液反复洗漱咽喉部约!min,吐入管内。如有条件,儿童标本用负压抽吸法抽取鼻咽分泌物,成人标本用鼻咽洗液,可提高分离的阳性率。标本采集后1 i:冰壶(4c)中尽快送实验室。A2. 3 标本的处理:用毛细吸管反复吹打标本液(如为咽拭子标本,先反复挤压咽拭子后弃之),将粘液打
7、散,于4C静置5!Omin,待自然沉淀后取3mL上清,按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单位和链霉素1OOO:;g, j昆匀匠4C处理24h即可接种。如标本污染较量,可置c过夜处理。如预计标本在48h内不能完成接种时,应将标本进低温(最好一7ocl保存。A3 接种及培养法最常用鸡胚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有条件的亦可同时用两种方法进行病毒分离。A3. 1 鸡胚培养法取911日龄鸡胚,将处理过的标本液经羊膜腔和尿囊腔各接种0.2mL,每份标本接种34只胚,!I:33 35 c温箱培养到,然后将鸡胚放景4冰箱过夜(或置20冰箱lh再宣4数小时)即可分别收获尿液和羊水,并作初步血凝(其方法是用毛细吸管取l2滴尿液
8、或羊水,肯,大孔塑料板内,再加入12滴1%鸡红细胞,摇匀后置室温或43045min观察结果,根据血球凝集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士、一),如血凝为时,再按系列倍比稀释自由l定其血凝滴度,如具有一定血凝滴度即可鉴定。如血凝阴性,可盲传2代,如仍为阴性则弃之。A3. 2 组织培养法:用0.2mL处理过的标本液接种于长成单层的原代人胚肾(或猴肾或地鼠肾),或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 MOCK),每份标本接种4管,置37c吸附12h后弃标本液,再加入每毫升含2g膜酶的199维持液lmL,于33培养7lOd,并逐日观察病变。从第三天开始每隔一天用0.4%鸡或豚鼠红细胞
9、对培养管做红细胞吸附试验(试验前无菌法收获细胞培养上清液),如阴性则用已收获的上清液盲目传代,如阳性则测定上清液的血凝滴度。如标本第1代红细胞吸附试验阴性,可用收获的全部上清液混合进行盲传2代,仍为阴性则弃之。A4 新分离株的鉴定新分离流感病毒可用血凝抑制l、补体结合、中和以及血细胞吸附抑制等试验方法进行鉴定。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方法是血凝抑制试验,必要时采用补体结合试验。A4. 1 血凝抑制试验:用当前流行的甲3、甲1及乙型流感病毒代表株的免疫血清与新分离流感病毒做血凝抑制试验,观察新分离株能否被免疫血清所抑制。血凝抑制试验方法见附录B.A4. 2 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g取红细胞吸附试验阳性的组织
10、培养管和正常细胞对照管用Hanks液洗细胞2次,加入经霍乱滤液(ROE)处理(1 10)的免疫血清o.2mL,再加入HanksO.6ml,室温作用:l62 GB 15 994一199530niin 后,再加入0.4%鸡(或豚鼠红细胞0.ZmL,需室温30min后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血球吸附。如果血细胞吸附被所用免疫血清所抑制,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与所用免疫血清型别相一致或接近。A4. 3 补体结合试验如果用已知的甲型(甲3、甲1)或乙型或丙型流感病毒免疫血清对新分离病毒的血凝均不能抑制,1)11应考虑可能为甲型流感病毒的新亚型,可用针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蛋白的免疫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定型。B
11、1 血凝抑制j试验方法B1. 1 原理附录B(提示的附录)血清学诊断方法一些动物红细胞(如鸡、豚鼠等)以及人“。”型血红细胞上有流感病毒受体,遇流感病毒可产生红细胞在f集现象,简称血凝。若将特异性抗体与流感病毒(血凝素)预先作用后再加入红细胞则不产生凝集,称为血凝抑制现象。用定量血凝素与不同稀释度血清抗体作用后,能完全抑制血凝的最高稀释度,即为Jlll I疑抑制j抗体效价。B1. 2 主要材料大孔塑料板,lmJ吸管或!ml,移液器。B1. 3 双份血清收集及处理急性期血清于发病3d内采取,恢复期血清于发病后24周采取。取O.lml已分离的血清加入。.9 (Ji; 0. 1 )ml,给:乱滤液(
12、RDEJ(Dl 10或15稀释摇匀,于37c水浴中过夜,以去除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抑制索,次日贸56c水浴50min以灭活多余的ROE。81. 4 流感病毒血凝素制备1m:感病毒接种鸡胚后48h收获的尿囊液,加入1/10000硫柳采防腐。为了延迟尿盐沉淀可先用无菌圭理盐水做等量稀释,民4C备用。B1. 5 1电红细胞悬液的制备从静脉或心脏抽取正常健康鸡血,保存于阿氏(Alsevers)液中,置4保存。用前以生理盐水洗3次,末次经2OOOr/min离心lOmin,将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1%浓度。B1. 6 血凝素i商定将流感病毒血凝素在大孔塑料板内用生理盐水从1 5开始做系列倍比稀释,每孔0.25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994 1995 流行性感冒 诊断 标准 处理 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