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01 T 3164-2023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评价规范.pdf
《DB6101 T 3164-2023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评价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01 T 3164-2023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评价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13.200CCS C 666101西安市地方标准DB 6101/T 31642023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评价规范2023-10-10 发布2023-11-12 实施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6101/T 3164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原则与依据.2评价原则.2评价依据.25基本要求.26评价内容.37评价程序.3成立评价组.3制定方案.3评价实施.3编制评价报告.48评价问题处理及结果应用.5问题处理.5评价结果应用.59档案管理.5附录 A(规范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打分表.6附录 B(规范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
2、价等级划分.17附录 C(资料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报告.18参考文献.21DB 6101/T 3164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工业过程安全与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市西科城市安全与消防救援研究中心、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中安广源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精诚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市众安减灾与应急服务中心、陕西信泽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3、陕西帅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朗鑫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市平安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服务中心、陕西西北国际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方明、罗鹏军、白磊、李洪彦、王刘兵、王焘、滕小幸、田安利、张云、尚斐、陈靓、贾柯、范少兵、杨永峰。本文件由西安科技大学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有疑问或建议,请将咨询或修改建议等信息反馈至下列单位: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地址:西安市雁塔路中段58号电话:029-85587413邮编:710054DB 6101/T 316420231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
4、重预防机制”)评价的原则与依据、基本要求、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问题处理及结果应用、档案管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西安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评价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9273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GB/T 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
5、用指南DB 6101/T 31322022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双重预防机制评价为分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状况,确定其达到规定目标的程度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企业自我评价第一方评价企业为确定其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达到规定目标的程度所进行的活动。来源:GB/T 192732017,3.1,有修改第二方评价用户或采购方为确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达到规定目标的程度所进行的活动。来源:GB/T 192732017,3.2,有修改DB 6101/T 316420232第三方评价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机构为确定企业双重预防
6、机制工作达到规定目标的程度所进行的活动。来源:GB/T 192732017,3.3,有修改4原则与依据评价原则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公正;规范严谨;真实准确。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包含以下内容:国家及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DB 6101/T 31322022 及本文件;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相关文件。5基本要求企业5.1.1应针对双重预防机制的合规性、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查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现场风险管控状况与 DB 6101/T
7、31322022 的符合情况进行确认并评分,结合企业实际,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预防措施。5.1.2企业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双重预防机制评价工作,当出现 DB 6101/T 31322022 16.2 中表述的情况时,应在双重预防机制修正后及时对运行情况重新进行评价。5.1.3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开展并落实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工作。5.1.4评价结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向企业所有部门、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5.1.5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评价结果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评价组织5.2.1评价组织应具备下列要求:有与开展评价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评价人员;应明确评价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具有保障评价活动的
8、文件。5.2.2开展第三方评价的组织,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评价人员5.3.1应具有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经验,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标准、规范和专业知识。5.3.2应具备识别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承担不当评价所产生的相应风险责任。DB 6101/T 3164202335.3.3应遵纪守法、诚实正直、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科学工作。5.3.4评价组组长应有从事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工作评价的经历,能够识别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的关键环节,具有组织协调、文字表达和现场把控能力,并承担评价工作的主要风险责任。5.3.5第三方评价组织的评价人员还应符
9、合:a)熟悉被评价企业所属的行业特点;b)连续从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不应少于三年;c)恪守职业道德,保守被评价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d)独立于被评价企业。6评价内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的内容包括总体要求、机构及职责、策划与准备、全员培训、风险点划分与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分级、安全风险图、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判、隐患排查、隐患治理和持续改进。7评价程序成立评价组7.1.1企业自评根据自评工作需要,成立由以下人员组成的评价组:企业主要负责人、各业务分管负责人、各级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技术专家(专家人数不少于 2 人)。评价组组长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分管负责
10、人担任。7.1.2第三方评价第三方机构根据评价工作需要,成立由以下人员组成的评价组:评价组长应符合 5.3.4 的要求;技术专家(专家人数不少于 2 人)。制定方案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a)目的;b)范围;c)依据;d)程序;e)组织机构;f)内容;g)任务分工;h)时间安排;i)工作要求。评价实施DB 6101/T 3164202347.3.1总则评价组通过组织首次会议、资料审查、现场评价、末次会议开展评价工作。企业各部门应按照评价工作要求,提供备查资料及文件,配合评价组进行评价工作。7.3.2首次会议7.3.2.1参加首次会议的人员应包括评价组成员、企业主要负责人、与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的各
11、级管理者以及相关人员。7.3.2.2首次会议应由评价组组长主持。7.3.2.3首次会议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介绍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情况;宣布评价方案;确认评价沟通的方式;确认末次会信息;做出可能造成评价提前终止的情况说明。7.3.3资料审查评价组对双重预防机制相关资料进行完整性、符合性审查,审查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DB 6101/T 31322022 4.3中要求归档的成果资料和过程资料。7.3.4现场评价7.3.4.1评价组应按照附录 A 进行评价并打分,评价的方式和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通过现场查看,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现状进行符合情况的直接评价;通过现场询问、操作演示,评价工作人员
12、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关工作要求的掌握程度;通过访谈、座谈和倾听,评价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情况及运行效果;通过查阅资料或报告等,评价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记录、档案的管理情况;通过现场演示或结果复核等,评价双重预防机制实施的有效性、适用性及体系运行的可操作性。7.3.4.2根据各项评价指标的总得分确定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划分为优秀、良好、符合和不符合,评价等级与总得分的对应关系见附录 B。企业出现以下情况时,评价等级认定为不符合:企业在评价期内发生亡人事故;企业被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7.3.5末次会议7.3.5.1会议人员应与首次会议相同。
13、7.3.5.2会议应由评价组组长主持。7.3.5.3会议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说明获取客观证据的方法及评价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改进建议、验证要求及完成时限等;宣布评价结论。编制评价报告DB 6101/T 316420235评价组根据评价情况和结果,编制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样式见附录C。评价报告应反映双重预防机制评价工作全过程,分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明确评价结论,表述简洁,数据准确,资料详细可靠。评价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企业基本信息;b)双重预防机制评价组人员名单及签字;c)企业概况及安全管理基本情况;d)评价范围;e)评价依
14、据;f)评价目的及要求;g)评价工作过程;h)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现状;i)问题及改进建议;j)评价结论。8评价问题处理及结果应用问题处理8.1.1应对评价工作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立即整改。8.1.2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制定整改方案和预防措施,并规定完成整改期限。8.1.3问题应闭环管理,问题整改应有整改后照片或其他证明材料,评价组对问题整改进行验证,明确验证意见并签字。评价结果应用根据评价结论,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情况包括:a)评价结果为优秀,继续保持;b)评价结果为良好,优化提升;c)评价结果为符合,持续改进;d)评价结果为不符合,整改完善。9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评价
15、档案,档案包括但不限于附录 C 所列内容,各类档案保存期不少于10 年;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档案管理应符合档案管理要求。DB 6101/T 316420236A附录A(规范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打分表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打分表见表A.1。表 A.1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打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对应标准及条款分值评分细则评价方式扣分得分评价记录一、基本要求(175分)总体要求(70分)DB6101/T 313220224.130分*工作要求: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安全风险全面管控,对隐患治理实行闭环管理,得 30 分。未建立完善风险分析及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制度扣 5 分;
16、未建立安全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措施清单扣 5 分;未绘制安全风险图扣 5 分;未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扣 5 分;未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扣 5 分;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扣 5 分。资料查阅现场检查DB6101/T 313220224.25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流程符合要求得 5 分,否则不得分。资料查阅DB6101/T 313220224.320分文档管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成果资料及时更新并归档得 20 分。工作成果资料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归档扣 2 分,未更新扣 3 分;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未归档扣 2 分,未更新扣 3 分;建设工作报告或风险防控手册未归档扣
17、2 分,未更新扣 3 分;建设工作报告或风险防控手册中未包含风险分布图、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管控措施清单,每项扣 5 分。资料查阅DB 6101/T 316420237表 A.1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打分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对应标准及条款分值评分细则评价方式扣分得分评价记录一、基本要求(175分)总体要求(70分)DB6101/T 313220224.315分工作过程资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成果资料及过程资料及时更新并归档得 15 分。建设实施方案未归档扣 2 分;启动会会议纪要及相关资料未归档扣 2 分;文件、制度等发放或传达记录未归档扣 2 分;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未归档
18、扣 2 分;风险辨识与评价记录表未归档扣 2 分;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及考核记录未归档扣 2 分;隐患排查记录表、隐患整改通知单(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等未归档扣 2 分,未更新扣 1 分。资料查阅*机构及职责(45分)DB6101/T 313220225.120分企业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各业务分管负责人、各级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得 20 分。未下发正式文件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机构扣 10 分,工作机构的人员构成不完整扣 5 分;未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扣 5 分。资料查阅DB6101/T 313220225.215分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并落实安
19、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并履行相关职责得 15 分。未明确各部门、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扣 3 分;未确保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重预防机制所需要的资源扣 3 分;未研究和批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扣 3 分;未调度、督促及检查考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情况扣 3 分;未及时处理涉及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大问题扣3分。资料查阅DB6101/T 313220225.35分企业各业务分管负责人及各级部门负责人了解、熟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相关要求,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得 5 分。职责范围未包括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或
20、无相关佐证资料扣5分。现场问询资料查阅DB6101/T 313220225.45分企业各岗位从业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履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得 5 分。无相关记录扣 5 分。资料查阅DB 6101/T 316420238表 A.1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评价打分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对应标准及条款分值评分细则评价方式扣分得分评价记录一、基本要求(175分)策划与准备(20分)DB6101/T 313220226.110分企业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并发布得 10 分。未以正式文件发布的扣 2 分;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实施
21、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工作要求等,发现有缺陷的,每项扣 1 分。资料查阅DB6101/T 313220226.210分企业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得 10 分。未结合实际情况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内容及要求扣 4 分;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无可操作性扣 3 分;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无针对性扣 3 分。资料查阅*全员培训(40分)DB6101/T 313220227.120分企业结合本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从业人员工作实际开展相关安全培训得 20 分。未分层次制定培训计划扣 2 分;未按照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扣 3 分;未明确培训学时或培训学时不足扣
22、 5 分;未明确培训内容或培训内容不符合要求扣 5 分;未分阶段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扣 5 分。资料查阅DB6101/T 313220227.25分企业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阶段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得 5 分。培训内容未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理论、方法、技能及具体工作要求等,每项扣 1 分。资料查阅DB6101/T 313220227.35分企业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阶段对除管理人员外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得 5 分。培训内容未包括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方法和技能等的,每项扣 1 分。资料查阅DB6101/T 313220227.410分完成双重预防建设后,组织全
23、体员工学习已识别出的安全风险信息,掌握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隐患排查项目、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等的得 10 分。抽选五位不同岗位的员工问询其本岗位的风险管控措施、隐患排查项目、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等,未回答完整的每人扣 2 分。现场问询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445分)风险点划分与排查(30分)DB6101/T 313220228.110分企业编制作业活动清单得 10 分。未按照生产(工作)流程顺序,理清各部门、各车间的工作岗位及其作业活动的,每个部门、车间缺失扣 1 分;内容未包括岗位或地点、作业活动名称、活动频率的,每项扣 1 分。资料查阅DB 6101/T 316420239表 A.1 企业双重
24、预防机制评价打分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对应标准及条款分值评分细则评价方式扣分得分评价记录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445分)风险点划分与排查(30分)DB6101/T 313220228.210分企业编制设备设施清单得 10 分。未按照生产(工作)流程顺序,理清各部门、各车间的设备设施和原辅材料的,每缺少一处扣 1 分;内容未包括设备(物料)名称、型号或类型、是否为特种设备的,每项扣 1 分。现场检查资料查阅DB6101/T 313220228.310分企业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结合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将存在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伴随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01 3164-2023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评价规范 3164 2023 企业 安全 风险 分级 隐患 排查 治理 评价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