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 T 106-2023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pdf
《DB3502 T 106-2023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02 T 106-2023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1.140.80 CCS P42 3502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 DB3502/T 1062023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 2023-09-11 发布2023-09-11 实施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502/T 1062023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3 5 调研与排查.4 5.1 一般规定.4 5.2 调研与排查内容.4 5.3 调研与排查方法.6 6 改造技术方法.6 6.1 水量确定.6 6.2 住宅阳台废水混接改造.7 6.3 其他建筑混接改造.7 6.4 排水管网深度改造
2、.8 6.5 排水管网局部改造.9 6.6 末端截流.10 6.7 海绵化改造.10 7 施工与验收.10 7.1 施工要求.10 7.2 验收要求.11 8 监测和智慧平台.13 8.1 一般规定.13 8.2 监测位置.13 8.3 监测内容.13 8.4 智慧平台.13 附录A (规范性).15 附录B (资料性).20 DB3502/T 106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划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归口。本文件起
3、草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福建荣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厦门裕霆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同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厦门万宾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宁、林中奇、郑克白、侯雷、康晓鹍、曾坚、郭繁锦、翟立晓、佘林、曹文志、邵薇薇、黄黛诗、李曼、谢胜、吕永鹏、王燕、黄福来、纪铭愿、陈勇、叶财发、王志超、高政、谢鹏贵、余淑蓉、田健、张洪杰、曾穗平、王冲、王晖晖、张朔、郑益斌、柯彬彬、张凯宁、穆毅、邹蓉珠、廖泽南、王加祥。
4、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3502/T 1062023 III 引言 为指导本市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系统解决分流制排水区雨污混接问题和合流制排水区径流污染问题,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效能,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特制定本文件。本文件总结了近年来的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技术,具体包括住宅阳台废水混接改造、其他建筑混接改造、排水管网深度改造和局部改造、末端截流、海绵化改造等实践经验,作为我市现行建筑与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有关标准的补充,对我市加速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具有积极的意义。DB3502/T 1062023 1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排水管网
5、雨污混接工程在调研与排查、分流改造技术、施工与验收及相关智慧监测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已建建筑与小区排水管网及其配套设施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市政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工作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31962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5 建
6、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T 50125 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 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51187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 GB/T 5134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CJ/T 51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CJ 295 餐饮污水隔油器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6 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CJJ 6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 68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 CJJ 1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CJJ/T 210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
7、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 T/CECS 717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B3502/Z 5010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雨污混接 illicit connection DB3502/T 1062023 2 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污水管道错误接入雨水管道,或者雨水管道错误接入污水管道,造成雨污水混流的现象。3.2 雨污分流 rain and sewage diversion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3.3 混接点 illicit connective point 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污水、雨水管
8、道错误连接处;分流制雨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连接处。3.4 最大可行性 maximum feasibility 综合考虑现有建筑与小区的建筑质量、空间布局和排水系统等现状,重点解决无序排水问题,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群众支持的条件下实现规范化排水和环境改善的目的。3.5 排水单元 drainage unit 在社区(居委)行政区域以下,以主要排水单位为中心,以相对独立排水系统和道路河流等现状分界线为边界,为便于分块逐项地调查和开展雨污混接改造,而划成若干块单元。3.6 溯源排查法 tracking survey method 从排水管网系统下游开始向上游,按“排口(泵站、污水厂、雨水排放口)总管
9、干管支管污染源”顺序调查雨污混接点的方法。3.7 结构性缺陷 structural defects 管道结构损伤,影响管道强度、刚度和使用寿命的缺陷。3.8 功能性缺陷 functional defects 导致管道过水能力发生变化,影响畅通性能的缺陷。3.9 混接改造 rainwater and sewage diversion transformation 消除或者减缓雨污现状混接程度采取的相关措施。3.10 正本清源 separated sewer system from the source 通过对错接乱排的源头排水用户进行整改,不断完善建筑与小区雨、污水管网和市政管网,建立健全城市雨
10、污两套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3.11 阳台废水 balcony wastewater 设置于阳台的洗衣机、洗涤盆、厨房等排出的水。3.12 经营性排水户 operational drainage households 宾馆、餐厅、酒楼、发廊、洗浴中心、洗车场、沿街店铺等排放污、废水的经营性排水单位。3.13 接户井 service manhole DB3502/T 1062023 3 建筑与小区排水总管接市政排水管道前的最后一道检查井,也称纳管井或市政接驳井。3.14 监测井 monitoring manhole 监测井是为了便于管道内水质监测而设的检查井。3.15 排水地理信息系统 geo
11、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rainage 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与排水管道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计算机系统。3.16 截流设施 intercepting facilities 设于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用于将合流管中旱季污水及初期雨水收集至污水管网,且保证原合流管雨水排泄功能的一种设施。3.17 雨水管断接 vertical stormwater drain disconnection 通过切断建筑雨水立管,将屋面雨水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方法。4 总则 4.1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应以上位排水规划为
12、基础,遵循系统合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做到统筹建设,经济合理。4.2 对于位于现状分流制地区和现状合流制但规划为分流制地区的建筑与小区,按照“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施工规范”的原则,改造排水管网雨污混接,实现雨污分流;对于位于规划合流制地区的建筑与小区,经论证后可暂不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但应按照依据“共同缔造”和最大可行性等原则,因地制宜地改造混接点并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对于近期有动迁计划等情况的建筑与小区,可设置末端截流作为临时措施。4.3 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科学合理制定改造方案,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落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有序开展改造工作。4.4 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
13、编制系统化改造方案,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为重点,明确工程范围、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及投资效益等内容。4.5 现有建筑及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从建筑内部雨污水立管进行梳理和排查,制定从建筑排水立管、出户管到室外排水管网的改造方案。4.6 对存在内涝积水的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应结合内涝积水问题整治同步进行,改造方案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4.7 雨污混接改造的工程措施,应符合技术可行、经济节省、简单适用的要求,便于排水户自行管理维护。4.8 除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及其他高浓度污染物的医院院区和工业园区等项目,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宜在分析排水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与海绵城市理念有机结合的改造
14、方案,尽量优先利用海绵城市做法构建雨水排放系统,在降低雨污混接改造难度和改造成本的同时,尽量削减降雨径流量和径流污染。4.9 建筑与小区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统筹协调溯源排查、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维护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及规范,确保工程建设实施安全和质量达标。DB3502/T 1062023 4 4.10 排水管道的非开挖修复应按照非开挖修复技术规程CJJ/T 210和施工及验收规程T/CECS 717以及厦门市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并满足质量要求;新建排水管道应按照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要求进行施工并满足质量要求。4.11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工程,除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应
15、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涉及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等受保护的建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等区域,还应按相应保护要求进行。5 调研与排查 5.1 一般规定 5.1.1 调研与排查目的是摸清项目基本情况,掌握排水管网类别、材质、缺失、破损、淤堵、混接及排水构筑物等设施的运维情况,为雨污混接改造设计方案、施工和后期的运行维护提供依据。5.1.2 排查范围应从建筑物的排水源头至排水管网总排出口之间的全部雨、污水管网和排水构筑物。5.1.3 对近期进行过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计划的项目应进行单独梳理,宜统筹制定改造方案。5.2 调研与排查内容 5.2.1 雨污混接改造工程调研与排查工作包括:前期资料收集
16、、现场调研和补充资料收集等。5.2.2 前期资料收集主要包括:项目基本信息和历史改造信息、项目所在区域的相关排水规划、水文地质条件信息、排水管网竣工图、溯源排查单位图纸、其他地下管线资料和报告整理等。5.2.3 根据前期资料整理情况进行现场调研,结合初步改造方案,补充或核查雨污混接改造所需信息。5.2.4 建筑与小区内雨污排水管道排查应按照排查技术导则 DB3502/Z 5057执行,明确其功能性缺陷和结构性缺陷数量、规模和位置;对于老旧小区混流淤堵、无法进行CCTV或QV检测的管道,应结合小区雨污混接整体改造方案设计提出相应措施。5.2.5 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根据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和现场调研情
17、况,对必要图纸进行档案调图。5.2.6 根据项目类别,可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村庄、集中商业区等。5.2.7 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商住楼、宿舍、公寓、住宅配套服务建筑等。居住建筑排查内容参考如下:a)位置、建成时间、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居住人口、用水量、主要涉水问题;b)屋面及阳台雨水排水形式,屋面类别、水管井及雨水收集口,雨水立管位置、数量、是否断接;c)污水立管位置、雨污水出户管位置、管径、标高;d)排水管网现状情况(含损坏与淤积情况),是否存在雨污错接混接情况,混接点位置;e)化粪池、隔油池、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水管道标高、管径、结构
18、质量及运维记录等;f)住户、商业排水私接情况(位置、管径、数量等);g)垃圾收集点位置、数量、清运频次与规模,是否封闭覆盖,排水情况;h)沿街底层商业类别、用水量、生活排水路径、生产性排水是否设置截污措施及规模,运维记录;i)立管接入的第一口井和市政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市政管网上下游管线管径、管内底标高;j)晴天雨水市政接驳井是否有水排放,水位(深度)、流量,排查时间;必要时,按照排查技术导则 DB3502/Z 5057进行特征水质检测;k)污水管接入市政接驳井水位(深度)、流量等,并注明排查时间、天气;l)大规模用水设施如泳池、景观水体等的用排水时间、周期、运维记
19、录等;DB3502/T 1062023 5 m)阳台洗衣机、厨房废水排水路径。5.2.8 公共建筑根据使用功能包括宾馆酒店、办公、零散商业、医疗、科教文卫、交通运输建筑等。公共建筑排查内容参考如下:a)位置、使用性质、建成时间、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使用人口、用水量、主要涉水问题;b)屋面、水管井及阳台雨水排水形式,雨水立管位置、数量、是否断接;c)污水立管位置、雨污水出户管位置、管径、标高;d)排水管网现状情况(含损坏与淤积情况),是否存在雨污错接混接情况,混接点位置;e)污水处理站、化粪池、隔油池、沉砂池、中和池、降温池、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水管道标高、管径、结构
20、质量及运维记录等;f)高污染污水种类及主要污染物、排水规模、处理设施进出水水量、进出管管径、标高;g)立管接入的第一口井和市政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市政管网上下游管线管径、管内底标高;h)晴天雨水市政接驳井是否有水排放,水位(深度)、流量,排查时间;必要时,按照排查技术导则 DB3502/Z 5057进行特征水质检测;i)污水管接入市政接驳井水位(深度)、流量等,并注明排查时间、天气;j)大规模用水设施如泳池、景观水体等的用排水时间、周期、运维记录等;k)垃圾收集点位置、数量、清运频次与规模,是否封闭覆盖,排水情况。5.2.9 工业建筑按照用途可分为生产厂房、生产辅助
21、厂房、动力厂房、仓储建筑、附属建筑等。工业建筑排查内容参考如下:a)位置、使用性质、建成时间、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职工数量、用水量、生活用水排水及生产用水排水情况、主要涉水问题;b)屋面、水管井及阳台雨水排水形式,雨水立管位置、数量、是否断接;c)污水立管位置、雨污水出户管位置、管径、标高;d)排水管网现状情况(含损坏与淤积情况),是否存在雨污错接混接情况,混接点位置;e)污水处理站、化粪池、隔油池、沉砂池、中和池、降温池、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水管道标高、管径、结构质量及运维记录等;f)高污染污水种类及主要污染物、排水规模、处理设施进出水水量、进出管管径、标高;g)
22、市政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市政管网上下游管线管径、管内底标高;h)晴天市政雨水接驳井排水情况、水位(深度)、流量等,并注明排查时间;必要时,按照排查技术导则 DB3502/Z 5057进行特征水质检测;i)污水管接入市政接驳井水位(深度)、流量等,并注明排查时间、天气;j)垃圾收集点位置、数量、清运频次与规模、是否封闭覆盖、排水情况。5.2.10 村庄主要排查内容参考如下:a)位置、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人口、用水量、主要涉水问题,是否属拆迁范围;b)排水体制现状、是否设置分散化粪池;c)雨污水出户管位置、管径、标高;d)排水管涵是否存在雨污错接混接情
23、况,混接点位置;e)污水处理站、化粪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水管道标高、管径、结构质量及运维记录等;DB3502/T 1062023 6 f)市政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市政管网上下游管线管径、管内底标高、接驳井污水流量等;g)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数量、清运频次与规模。5.2.11 集中商业区兼有住宅与商业的特点,主要排查内容参考如下:a)片区位置、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人口、用水量(单个商业)、规划及现状排水体制、主要涉水问题;b)屋面、水管井及阳台雨水排水形式,雨水立管位置、数量、是否断接;c)污水立管位置、雨污水出户管(沟)位置、管径(断面尺寸)、
24、标高;d)排水管涵是否存在错接混接情况,混接点位置;e)集中化粪池、隔油池、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水管道标高、管径、结构质量及运维记录等;f)沿街商业餐饮用水量、污水处理设施位置、规模;g)地面清洗排水去向、频次、用水量;h)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数量、清运频次与规模,是否封闭覆盖,排水情况;i)区域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市政管网上下游管线管径、管内底标高;分流区晴天市政雨水接驳井排水情况、水位(深度)、流量等,并注明排查时间;必要时,按照排查技术导则 DB3502/Z 5057进行特征水质检测。5.3 调研与排查方法 5.3.1 调研与排查方法包括:资料收集、
25、现场调查、现场勘测、水质水量监测等方式。5.3.2 收集资料包括项目竣工图,前期排查单位图纸与报告等。5.3.3 现场调查包括现场调研走访、入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5.3.4 现场勘测是利用测绘仪、CCTV、QV等设备对地形、地下管线、排水构筑物、水文地质等进行勘测。5.3.5 地形勘测主要是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5.3.6 室外排水管网勘测主要包括建筑与小区内部排水管道、建筑与小区和外部市政排水管道接驳点、外部市政道路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502 106-2023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 106 2023 排水 管网 雨污混接 改造 技术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