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3613-2022 城镇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pdf
《DB21 T 3613-2022 城镇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 T 3613-2022 城镇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20 CCS P 40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36132022 城镇分流制地区 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llicit discharge in urban separate sewer system 2022-08-30 发布 2022-09-3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 发 布 DB21 DB21/T 36132022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2 5 排水口与排
2、水户调查.3 5.1 一般规定.3 5.2 排水口调查.3 5.3 厂站调查.4 5.4 排水户调查.5 5.5 调查报告编制.5 6 混接区域筛查.5 6.1 一般规定.5 6.2 混接预判.5 6.3 混接筛查.6 7 混接点(源)探查.8 7.1 一般规定.8 7.2 混接点(源)调查方法.8 7.3 混接判定.9 7.4 混接点(源)分布图记录与编辑.9 8 混接状况评估.10 8.1 一般规定.10 8.2 评估指标与方法.10 8.3 评估报告编制.11 9 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2 DB21/T 36132022 II 9.1 一般规定.12 9.2 质量检查.12 9.3 成果
3、验收.12 附录 A.14 附录 B.15 附录 D.17 附录 E.18 附录 F.19 附录 G.20 附录 H.21 参考文献.22 DB21/T 3613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沈阳地球物理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同
4、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誉帆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建源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德泰水务有限公司、英普瑞格管道修复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鞍山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博铭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远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城明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辽阳市中成自来水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凤之、朱艳峰、王和平、刘会忠、张杰、王群、王野、徐佳、杨胜彬、钱振伟、邢维金、马少辉、张东华、邓斌、杜晓明、杨谈政、李予青、施泽凯、张宇、孙鹏宇、蔡建军、吴勇、曹元生、许锴、刘利、申林、王荣刚、伞志强、刘华建、袁志明、王绍伟、刘耀森、王彦伟、乔向东、赵同宇、代毅、黄叙鸣、
5、郭健、蔡亚明、张文通、张凯铭、周丽华、景浩、李鑫、李晔、周为、陈丽、李紫峰、陈铁力、林楷然、衣欣、赵明磊、郑伟男、张求实。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 29 号),联系电话:024-62789234。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沈阳地球物理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北大街 7 号),联系电话:024-31001080。DB21/T 36132022 1 城镇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
6、了城镇分流制地区排水口调查、混接区域筛查、混接点(源)探查、混接状况评估、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资料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内城镇分流制地区市政管网的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其他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区域开展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工作和外水入渗调查工作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3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CJJ 6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
7、安全技术规程 CJJ 6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 68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CJJ 1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DB21/1627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混接点 Illicit discharge connections 在城镇分流制地区的雨水(管)进入污水管道或污水(管)进入雨水管道的节点。3.2 混接源 Illicit discharge sources 指产生混接现象的混接水的源头。3.3 DB21/T 36132022 2 排水口 drainage o
8、utlet 将雨水或处理后的污水排放至地表水体的构筑物。3.4 排水户 drainage entity 直接或间接向地表水体或市政排水管道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3.5 溯源调查法 traceability investigation method 由下游向上游搜寻并定位某特征液态或固态源的调查方法。3.6 烟雾试验 smoke test 用烟雾在排水管道中的行踪显示管道走向、连接点的检查方法。3.7 示踪试验 tracer test 用示踪剂在排水管道水中的行踪显示管道走向、连接点的检查方法。3.8 旱天 dry weather 排水系统的流量不受降雨径流影响的时间段,通常为雨停 72 小时后
9、的不降雨时期。4 基本规定 4.1 城镇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工作应由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和拥有专业装备的单位承担,调查与评估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4.2 城镇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混接位置、混接流量、混接水质、混接源、排水口、排水户,排水管网的分布情况和连通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4.3 雨污混接调查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收集资料,现场踏勘,混接预判,编写调查方案,实地调查,内业资料整理,混接状况评估,质量检查与验收等。4.4 收集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a)已有的排水管线图或排水地理信息系统;b)排水管道设计、施工及竣工资料;c)已有的管道检测资料;d)调查区
10、域的排水户用水量;e)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的分布图及运行数据;DB21/T 36132022 3 f)其他相关资料。4.5 现场踏勘主要包括下列内容:a)察看调查区域的地物、地貌、交通和排水管道及测量控制点的分布情况;b)察看排水管道的水位、淤积、水流等情况;c)核对已有管线资料中的管线连接关系、排水流向、管道属性和空间位置等要素。4.6 调查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a)目的、范围和期限;b)已有排水管线的资料分析、现场调查条件、排水管网建造年代等概况;c)调查内容、调查方法、需要采取的配套措施;d)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进度计划;e)人员组织及设备材料计划;f)质量、健康、安全、交通组织、环保等保证体系与
11、具体措施;g)拟提交的成果资料。4.7 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过程中,应采用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措施,保障安全生产并对成果资料进行保密。5 排水口与排水户调查 5.1 一般规定 5.1.1 排水口基本情况调查宜包括受纳水体概况、排水口位置(坐标、高程)、类型、形状、规格、材质、挡墙形式、附属设施、出水流量、出水水质、溢流频次及现场照片等。5.1.2 雨水排水口调查的内容为旱天时排水口是否有污水排入地表水体,强排区域是否有地表水体水倒流雨水排水口。5.1.3 对设置截流设施的溢流排水口,应在旱天与雨天分别进行溢流调查,并详细记录不同降雨强度对应的溢流频次。5.1.4 排水口调查宜在调查水体处于低水位
12、时期进行。当排水口位于水体水面以下时,可对岸上与排水口直接相连的检查井进行调查。当采用人工调查不能准确判断排水口情况时,可采用声呐等仪器设备进行辅助探测。5.2 排水口调查 5.2.1 排水口调查表宜分别记录排水口的类型符号和排出水类别编号。排水口的类型符号用两位大写字母表示,并应符合表 1 的规定;排出水类别编号用一位数字表示,并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1 排水口类型符号表 排水口分类 分流制污水排水口 分流制雨水排水口 分流制雨污混接雨水排水口 分流制雨污混接截流溢流排水口 合流制直排排水口 合流制截流溢流排水口 沿河居民排水口 泵站排水口 设施应急排水口 暂无法判明类别排水口 DB21
13、/T 36132022 4 符号 FW FY FH FJ HZ HJ JM BP YJ BM 表 2 排水口排出水类别编号表 排水类别 污水直排 混接污水 地下水入渗 地表水倒灌 其它问题 编号 1 2 3 4 5 5.2.2 排水口调查除了应确定排水口位置外,还应按表 3 的内容记录排水口的状况。表 3 排水口调查记录表 基本信息:排水口编号、类型、形状、规格、材质、挡墙形式、附属设施混接情况、排水情况、天气及现场照片等 项 目 结论格式 项 目 结论格式 单向设施丢失 有 无 止回堰损坏 完好 损坏 缺失 拍门破损 有 无 排水口结构破裂 无 有 倒塌 鸭嘴阀破损 有 无 排水口封堵 无
14、有 间隙 有 无 积泥或杂物 无 少量 大量 淤泥、垃圾等遮蔽 有 无 口内水流受阻 无 轻微 阻塞 其他 文字叙述 5.2.3 当根据排水口的出水现象不能确定是否污水时,应对该排水口的出水进行水质检测。5.2.4 对溢流排水口宜分别调查旱天与雨天溢流情况。5.3 厂站调查 5.3.1 对于城镇分流制排水系统的提升泵站宜调查以下内容:a)旱天时排水泵站每天启动次数;b)泵站的吸水井是否加设了污水截流泵;c)应急排水口使用情况;d)旱天时雨水泵站的集水井水位及开泵排水的情况;e)雨水泵站运行时相邻污水管道水位的变化情况;f)雨天时污水泵站集水井水位的变化情况。5.3.2 污水处理厂宜调查以下内容
15、:a)超越管排水口的排放情况;b)雨天时集水井水位的变化情况;DB21/T 36132022 5 c)雨天时进水水质变化情况。5.4 排水户调查 5.4.1 应对排水户的平面位置进行测量,记录排水户所属行政区属、街道区属、门牌号码、单位名称等信息,按照附录 B 要求填写排水户排水情况调查表。5.4.2 当观察排水户排出水的表观性状能够确定为污水时,即可确定其为污水来源。5.4.3 当根据排水户排出水的性状不能够确定为污水时,应对排水户出水取样进行水质检测分析。5.4.4 对确定其为污水来源的排水户拍摄至少 2 张的照片,其中一张为排水户排出污水处能够清晰显示污水性状近景,另一张为排水户建筑物全
16、景。5.5 调查报告编制 5.5.1 调查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调查范围、调查时段、气候和气象情况、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等内容的说明。5.5.2 调查报告要能够反映排水口数量、尺寸、类别、排出水(溢流水)类别、时间和相应的水质、水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5.5.3 应对现场调查记录表进行校核,按照附录 A 要求填写排水口调查记录表。5.5.4 根据调查资料绘制图纸,同一调查区域的图纸应使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 国家高程基准,图幅比例尺宜采用 1:500 或 1:1000。5.5.5 调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调查图纸、现场照片及调查记录汇总表。5.5.6 对于因客观原因无法调查的排水口或存
17、在特殊情况的排水户应予以说明。6 混接区域筛查 6.1 一般规定 6.1.1 雨污混接筛查区域宜以雨(污)水系统、河道流域、排水口或泵站的服务范围划分。6.1.2 混接区域筛查时应优先考虑调查排水口旱天直排,水质、水量异常或管道运行状况异常的排水区域。6.2 混接预判 6.2.1 当雨水管网中出现以下现象时可能存在污水混接:a)区域河道水体存在黑臭现象;b)旱天时雨水排水口有污水流出;c)旱天时雨水口或雨水井有明显的臭气上返;d)冬季时雨水箅子有明显的结霜显现;e)雨水泵站集水井有污水流入;f)旱天时雨水泵站集水井水位超过地下水水位高度或造成排放;DB21/T 36132022 6 g)雨水泵
18、站在旱天运行时相邻污水管道水位也会下降。6.2.2 当污水管网中出现以下现象时可能存在雨水混接:a)雨天时污水井水位比旱天水位明显升高或产生冒溢现象;b)雨天时污水管道流量明显增大;c)雨天时污水泵站集水井水位较高;d)雨天时污水管道内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下游明显低于上游;e)雨天时泵站或污水厂进水水质浓度明显降低。6.2.3 当进行区域管网混接预判时,水质取样点应选择在该区域收集干管的末端;当进行内部排水系统混接预判时,水质取样点应选择在出口检查井。6.3 混接筛查 6.3.1 混接区域筛查可综合采用目视法、开井观测法、仪器探测法、水质检测或流量测定的方式。6.3.2 雨水管网中污水
19、混接筛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预判存在污水接入的雨水管道,必要时可在旱天进行水质、流量监测;b)每个水质监测点取样频率不应小于4h一次,并应连续监测24h以上;c)雨水管网中污水混接筛查的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雨水管网服务区域划定受纳水体是否为黑臭水体排水口或者蓄水池水质监测雨水管网混接溯源调查旱天或雨后72小时内水质浓度超过基准值节点水质浓度监测节点水质浓度低于基准值节点上游区域排除调查停止调查排除该管段对应区域调查混接污水来源区域混接污染来源调查相邻上下游节点水质特征因子浓度升高或者流量增加是否是是是否否否 DB21/T 36132022 7 图1 雨水管网中污水混接筛查技术路线 6.
20、3.3 污水管网中雨水混接筛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预判存在雨水混接的污水管道,应在雨天进行水质、水量检测,宜在中雨期间检测;b)每个水质检测点取样频率不应小于4h一次,并应连续检测24h以上;c)污水管网中雨水混接筛查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污水管网服务区域划定污水处理厂或者提升泵站雨天流量监测雨天和旱天水质监测雨天流量大于旱天流量节点水质雨天低于旱天上游区域排除调查停止混接调查排除该管段对应区域调查混接雨水来源对应区域混接污染来源现场调查雨天相邻节点特征指标值降低或者流量增加是是是否污水处理厂或者提升泵站旱天流量监测否否 图2 污水管网中雨水混接筛查技术路线 6.3.4 混接调查开展水质检
21、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质特征因子测定可用于下列情形:筛查出污水收集异常区域或管线段;测定污水出流的浓度;判断雨水系统中混接雨水的污染程度。b)污水特征因子可包括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总氮、磷酸盐(以P计)等,可选择其中一个或若干个特征因子作为混接调查水质因子;c)选择水质特征因子时,要尽量排除管道中生化降解和自然沉降等因素对上下游节点浓度降低的影DB21/T 36132022 8 响,从而尽可能避免误判和降低混接筛查的不确定性;d)对于疑似存在工业污水接入的区域,可根据工业企业特点选择相应的特征因子(如:PH值、总氮、磷酸盐、钠、氯化物、氟化物等)指标作为水质特征因子开展检测。当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 3613-2022 城镇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 3613 2022 城镇 分流 地区 雨污混接 调查 评估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