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1963-2021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pdf
《DB63 T 1963-2021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 1963-2021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pdf(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1.220 CCS B 41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9632021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21 - 10 - 28发布 2022 - 01 - 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63/T 1963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元清、傅义娟、李秀英、胡广卫、炊文
2、婷、张燕、应兰、孙生祯、李静、陈 长江、肖立成、李国平、宋永鸿、贺海萍、李万顺、赵永堂、丁玲。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DB 63/T 19632021 1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控制措施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小反刍兽疫预防和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7982 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小反刍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 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 4 预防措施 4.1 免疫 4.1.1 做好小反刍兽疫免疫工作,及时对新生羔羊和补栏羊免疫,免疫密度须达到100%,免疫抗体合 格率达到 70%以上。 4.1.2 做好免疫效果评价,根据群体免疫抗体水平及时加强免疫。 4.1.3 使用合格的疫苗产品,保存、运输和注射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4.2 监测 加强区域内小反刍兽疫监测工作,及时分析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对重点地区加大监测频次,扩大监 测范围。加
4、强对其他地区小反刍兽疫疫情动态的监测。 4.3 检疫监管 不应从疫区调运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跨省调运时,经调出地产地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到达后须隔 离饲养至少21天,经检测合格方可混群。入场屠宰时对动物进行查证验物。 DB 63/T 19632021 2 5 控制措施 5.1 疫情报告 发现以发热、口炎、腹泻为特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时应按规定逐级上报。 报告内容包括: 疫情发生时间、地点; 发病、死亡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病死动物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追踪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5.2 疫情确认 5.2.1 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小反刍动物出现相关
5、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且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传播 迅速,可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 5.2.2 对疑似小反刍兽疫,应及时采集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并送检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5.2.3 未免疫小反刍动物出现疑似病例且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阳性,免疫小反刍动物出现疑似病例且 病原学检测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小反刍兽疫疫情。实验室诊断参见附录 A。 5.3 疫情处置 5.3.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划定疫区、受威胁区时,应根据当地天然屏障、人工屏障、野生动物栖息地存在情况,以及疫情溯 源及跟踪调查结果,适当调整范围。 a) 疫点: 1) 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1963-2021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 1963 2021 反刍 兽疫防控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