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201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2 年 天津 中考 物理 试卷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 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C 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D 放鞭炮时捂耳朵 考点 :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 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 A、摩托 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 不合题意 B、纺织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B
2、不合题意 C、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 正确 D、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对 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 2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 O 点 “坐井观天 ”,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 A B C D 考点 : 作光的折射光路 图。 专题 : 图析法。 分析: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 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 4 个图即可 解答: 解:图中 O 点是青蛙的位置,将 O 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
3、相连成一直线,将 O 点与井 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 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B 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 C 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 C 图也不正确; D 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 D 图也不正确,只有 A 图是正确的 故选 A 点评: 本题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结合了成语,是一道好题,解答 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看光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光线是从外界射进井里;二是光 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 3下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
4、点 :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 图析法。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 A、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而 图中却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折射光线与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同侧,故本选项错误 C、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而图中 传播方向不改变,
5、故本选项错误 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本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 评: 在分析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 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 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 “疏大密小 ”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 4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 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 考点 : 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6、 : 应用 题。 分析: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是由 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解答: 解:刚进屋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 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 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 故选 B 点评: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一定要搞清熔化、汽化、升华和它们的反过程凝固、液 化、凝华这些概念,然后根据物体先后的状态来进行判断 5图 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A B C D 考点 : 平衡力的辨别。
7、专题 :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 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B、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B 选项不正 确; C、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是一 对平衡力,故 C 选项正确; D、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选项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 二力平衡的辨别关键就是抓住平衡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即可判断 6我们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应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作为未来的理想能源应满足一定的 条件下列不符合理想能源必要条件的是( ) A 必须足
8、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B 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C 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D 必须足够昂贵,可以保证节约使用 考点 : 新能源。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本题考查了未来理想能源的条件,未来新能源应满足的条件: 贮量丰富; 价格 便 宜; 技术成熟; 安全清洁 解答: 解: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开发利用工作之便; 第二,必须足够低廉,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第三,相关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安全使用; 第四,必须足够清洁、无污染环境,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未来的理想能源的条件,是
9、一道基础题 7下图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 :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本题涉及的实验 内容较多,解题时首先要弄清四个选项所研究的是哪些实验或现象, 再进行判断;电动机的原理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 解: A、该图是电磁继电器,是电磁铁的应用,故该选项错误; B、当闭合开关后,线圈会转动,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该选项正确; C、当导体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即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磁感应现象, 是发电机的原理,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 D、该选项是用来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故该选项也是错误
10、的 故选 B 点评: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 ,它在工作时要消耗电能,因此解题时观察图 形中有无电源是此题的解题关键 8如图所示,墙壁上线盒内有三根电线,其中红色为火线、蓝色为零线、黄绿色为地线, 现将三孔插座与三根电线连接,下图中接线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 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两孔插座接法: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 2)三孔插座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解答: 解:插座是三孔插座,上面的一孔接入黄绿色地线,左孔接入蓝色零线,右孔 接入 红色火线 故选 C 点评: 掌握家庭电路中保险丝、开关、灯泡、插座的
11、正确接法,本题相对比较简单 9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 “较暗 ”的地面这 是因为光在( ) A 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 地面发生漫反射 C 水面发生漫反射 D 水面不发生反射 考点 : 镜面反射。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 睛 (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 面反射;平 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 3)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 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 解答:
12、 解: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积水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 人感觉积水面亮;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所以为了避让水洼,应走 “较暗 ”的地面 故选 B 点评: ( 1)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 反射 ( 2)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 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 的光的多少 10身高 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教室宽 5 臂展,约 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 10 步幅,约 30m(步幅:走路时
13、,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 4 拃,约 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 1 指宽,约 10cm 考点 : 长度的估测。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体的长度有个初 步的了解,并熟悉长度的各个单位, 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选项 解答: 解: A、教室的宽一般接近 10m;故 8m符合生活实际;故 A 正确; B、教室的长度一般在 15m左右,达不到 30m;故 B 错误; C、单人课桌长在 1m以内,双人课桌长在 1.5m左右,不会达到 2.8m;故 C 错误; D、物理课本厚约 1cm,达不到 10cm;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
14、评: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2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一个或几个符号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 0分) 11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生活现象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生活现象 产生原因 a将糖放入盛水的杯中,一会儿都变甜 e气体被压缩内能增加 b汽车急刹车时,乘客身体向前倾 f流体流速越大处压强越小 c乘客在火车站台候车,须站在安全线外 g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用打气筒打气时,气筒内气体温度升高 h物体具有惯性 A a g B
15、b f C c h D d e 考点 : 做 功改变物体内能;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扩散现象。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 3)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 4)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 解:( 1)将糖放入盛水的杯中,一会儿都变甜,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2)汽车急刹车时,乘客身体向前倾,说明乘客具有惯性; ( 3)乘客在火车站台候车,须站在安全线外;因为火车经过时,周围空气流速加快, 压强变小,容易把人带向车的方向; ( 4)用打气筒打气时,气筒内气体温度升高,说 明外界对空气做功,气体被压缩
16、内 能增大 故选 A、 D 点评: 本题考查内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的 a 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 a 点滑到 b 点后, 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A 凸透镜位于 a 点左侧 B 凸透镜位于 b 点右侧 C 蜡烛在 a 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D 蜡烛在 b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考点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V f,应用于
17、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倒正立、放大 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 小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判断 解答: 解; ( 1)将蜡烛从 a 点滑到 b 点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说明像距在变小,物 距在变大,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置不变,所以凸透镜应位于 a 点的左侧故 A 符合题意; B 不符合题意 (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 a 点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所以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 C 符合题
18、意 ( 3)蜡烛在 a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在 b 点时,仍然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 D 不符合 题意 故选 A 和 C 点评: ( 1)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能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v 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 v 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 小在照相机实际拍照时经常出现,也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一定要掌握 13如图所示,
19、R1为定值电阻, 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 变阻器滑片, R1、 R2两端的电压 U1、 U2与电流 I 的变化关系图象如下选项所示,其中正确 的是( ) A B C D 考点 :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 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 专题 : 推理法;图析法。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 R1与滑动变阻器 R2串联,电压表 V1测量的是定值电 阻 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 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 的电流首先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中电阻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20、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可利用 公式 I= 判断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定值电阻 R1的阻值不变,利可用公式 U=IR 判断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再 利用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判断 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 R1、 R2两端的电压 U1、 U2与电流 I 的变化关系图象 解答: 解: 从图可知,定值电阻 R1和滑动变阻器串联 R2串联,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其连 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大,则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变 大,而电源电压不变,由公式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因为定值电阻 R1的阻值不变,而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所以由公式 U
21、=IR 可知定值 电阻 R1两端的电压 U1变小;而电源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滑 动变阻器 R2两端的电压 U2变大 综上所述,当电路中的电流 I 变小时,定值电阻 R1两端的电压 U1变小,符合此要 求的是 B 当电路中的电流 I 变小时,滑动变阻器 R2两端的电压 U2变大,符合此要求的是 C 故选 B、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的掌握和运用,关键 是欧姆定律的应用,还要会看 “U I”关系图象 14如图所示,将底面半径为 2R 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把高为 h,密度为 ( 水 )半径为 R 的实心圆柱体木块竖直放在容器中
22、,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 ) A 注水前,木块 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gh B 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gh C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 R2h D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 3R2h 考点 :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 ( 1)知道木块的底面积和高,求出木块的体积,知道木块的密度,利用 m=V 求木 块的质量,利用 G=mg 求木块的重力,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 2)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 p= 求木块对容器底 的压强; ( 3)若使木块竖直漂浮,注入水的质量最少,即
23、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 的压力恰好为零,此时木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公式 F 浮 =gV 排 可求木 块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求出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根据公式 V=Sh 可求注入水的体 积;根据公式 m=V 可求注入水的质量 解答: 解: ( 1)木块的体积: V=Sh, 木块的质量: m=V=Sh, 木块的重力: G=mg=Shg, 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 F=G=mg=Shg,故 A 错; ( 2)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p= = =hg,故 B 正确; ( 3)当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为零时,此时注入水的质量最 少, F 浮 =G=mg=R2hg, 木块排开水
24、的体积: V 排 = = = , 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 h 水 = = = , 注入水的体积为: V 水 =( S 容 S 木 ) h 水 =( 2R) 2 R2 =3R2 , 注入水的质量: m 水 = 水 V 水 = 水 3R2 =3R2h,故 C 错、 D 正确 故选 BD 点评: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难点在第三问,知道要使木块竖 直漂浮,注入水的 质量最少,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零,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8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5事实表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天津市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