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1506-2020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pdf
《DB52 T 1506-2020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2 T 1506-2020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pdf(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100 C 7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5062020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 in current condition of coal mine workplace 2020 - 07 - 20 发布 2020 - 11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506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2 4 基本原则 . . 3 5 评价
2、范围和内容 . . 3 6 评价方法 . . 3 7 评价程序 .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收集的资料 . 1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 . 12 附录 C(规范 性附录) 煤矿主要职业卫生检测内容 . 4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 2 DB52/T 1506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贵州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劳动保护科学
3、技术研究院、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 安全技术中心、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文蕾、祝钲洋、徐翔、卢道国、陈朝体、龙尚恒、徐文渊、卢秀娟、陈先勇、 蒋兴法、罗文静、张健、王平娟、冯鑫、刘飞林、徐明智、潘化兵、李远忠、顾燕燕、周军、吴锡红、 兰培、蔡姗、陈美利。 DB52/T 15062020 1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基本原则、范围、内容、方法、程序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辖区内井工开采煤矿及其地面工业场地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煤矿企业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
4、检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89(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
5、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 300(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T 5699 采光测量方法 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8204.1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 23466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
6、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5021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 50418 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规范 GB/T 50466 煤炭工业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标准 GB/T 50518 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 AQ 1020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DB52/T 15062020 2 AQ 1028 煤矿井工开采通用技术条件 AQ 1051 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WS/T 752 通风除尘系统运行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WS/T 757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2016年第87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7、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2019年第29号 3 术语和定义 GBZ/T 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 in current condition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 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 3.2 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 onal exposure limits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 不会引起绝大多数接触者
8、不良 健康效应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 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3.3 评价单元 assessme nt unit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 或区域。 3.4 接触水平 exposure level 应用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得到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 素的浓度或强度。 3.5 井下气象条件 undergrou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矿井井下空气的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大气压力等的综合状态。 3.6 矿井
9、热害 thermal disaster in mine 矿井中对影响人体健康、降低劳动生产率和危及安全生产的热、湿作业环境。 DB52/T 15062020 3 3.7 工作日写实 detailed reco rd of work days 在岗位生产劳动现场,对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间消耗,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连续观察,如 实记录,并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和研究的时间测定方法。 3.8 危害因数 hazard factor 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的比值。 3.9 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 tri -simultaneity of occupational -disea
10、se -prevention facilities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 基本原则 4.1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4.2 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4.3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4.4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应在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状况下进行。 5 评价范围和内容 5.1 评价范围 5.1.1 煤矿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场所及过程,包括外包(委)工程、辅助生产岗位。 5.1.2 一矿多井的,应分别对各个自然井进行评价,然后再根据所属自然井的评价结果对全矿井进行 综合评价。 5.2 评价内容 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
11、设备布局、井下通风、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 6 评价方法 根据煤矿职业病危害特点,对煤矿正常生产期间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 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分析、检查表分析、风险评估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 DB52/T 15062020 4 7 评价程序 7.1 准备阶段 7.1.1 收集资料与初步现场调查 收集评价所需的相关资料并对煤矿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现场调查,煤矿企业所提供的资料应真实、有 效,并经相
12、关负责人员签字确认。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收集的资料见附录A。 7.1.2 编制评价方案 在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研读与初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评价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审核。评价 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 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b) 编制依据: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规定; c) 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选定适用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内容,划分评价单元; d) 煤矿企业概况:简述煤矿企业基本情况,及生产运行情况; e) 职业卫生调查内容:在分析最近 1 次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和有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分布、重点评价因子,
13、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健康监 护等; f) 职业卫生检测方案: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范围、项目、方法、采样设备、采样点、采样 对象、采样时段、样品数量和保存条件等;确定所需检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检测的项目、 方法等;确定建筑卫生学检测的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等; g) 组织计划:包括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仪器及车辆准备等。 7.2 实施阶段 7.2.1 职业卫生调查 7.2.1.1 煤矿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7.2.1.1.1 煤矿企业概况、“三同时”执行情况和生产运行状况,包括煤矿企业隶属关系、性质、成 立时间、地址、投产运行时间、生产能力、项目组成和主要工程
14、内容等。且应重点调查最近 1 次职业卫 生评价以来煤矿企业发生的变化;首次评价应简要分析近 3 年来,开采水平、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历次 变化及现时运行情况。 7.2.1.1.2 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包括煤矿企业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主要自然环 境概况、气象条件、全年和夏季的风玫瑰图、地质构造、可采煤层及其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矿井 瓦斯等级、水文地质及水文情况、热害情况、地震情况、矿体四邻情况和废弃巷道情况等。 7.2.1.1.3 原、辅材料及产品,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其名称、形态、储存和运输方式、 年使用量,原煤产量,煤质分析和掘进巷道岩质分析等。 7.2.1.1
15、.4 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包括工种、岗位、班次、劳动者人数、性别、工作内容、作业方式 等。 7.2.1.2 总体布局调查 包括各井口和地面工业场地的位置、方位,矿井、水平、采区、采掘工作面、巷道及井下运输系统、 硐室、变配电、泵房布置情况,地面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多层建筑物的竖向布 置。且应重点调查自最近1次职业卫生评价以来矿井、水平、采区、巷道及井下运输系统的变化。 DB52/T 15062020 5 7.2.1.3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调查 包括开拓方式、开采系统、通风系统、瓦斯、煤尘爆炸防治系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系统、防灭火 系统、防治水系统、监测系统、爆破器材储存和运
16、输系统、运输和提升系统、压气及其输送系统、电气 系统、救护系统、地面瓦斯抽放及发电系统、洗选煤系统等。且应重点调查自最近1 次职业卫生评价以 来,开拓开采方式、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序和设备的变化。 7.2.1.4 井下通风系统调查 包括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通风网络和通风设施等,保障矿井通风系统可靠的措施,主要通风 机检验、检测及运行情况记录和数据,矿井通风测定数据或在线监测数据等。 7.2.1.5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包括各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岗位的分布、接触人数、接触 时间、接触频次、接触方式等。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见附录B。 7.2.1.6
17、工作日写实 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工作日写实调查,调查核实各岗位接触人 数。主要包括:写实对象及其所在岗位的基本情况、工作日内从事各种活动的名称、内容、时间、活动 位置、各种有害因素接触状况和接触时间。 7.2.1.7 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包括防尘(供水系统、煤层注水、喷雾防尘、通风除尘、湿式作业、装岩(煤)洒水、风流净化水 幕、除尘系统等措施)、防毒(通风排毒净化、化学吸收等措施)、防噪(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隔声、 消声、吸声等措施)、减振(基础减振、隔振等措施)、防热害(非制冷降温或制冷降温等措施)、防 非电离辐射等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名称、型号、参数、数量、位
18、置、运行维护情况等。且应采用影像 资料取证留档。 7.2.1.8 应急救援设施调查 包括反风系统、压风自救系统、永久和临时避难硐室、避灾路线、自救器、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运 输设施、井下应急广播系统、固定式和便携式监测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冲淋设施、围堰、泄险沟、 急救箱及配备的急救药品等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参数、数量、位置及运行维护状况。矿山救护队到达 服务煤矿时间,配置的救护装备的名称、型号、数量、用途等,医务室医护人员数量及救治能力等。且 应采用影像资料取证留档。 7.2.1.9 个人防护用品调查 包括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所配备防护用品的种类、名称、型号、数量、性能参数,发放标准、 领
19、用记录、现场穿戴情况等。 7.2.1.10 建筑卫生学调查 包括煤矿井下热害防治措施,地面工业场地建筑物名称、建筑结构、层数、朝向、面积等,水处理 系统墙壁、顶棚、地面采用材料情况等,通风方式(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通风换气次数、气流组织形 式),通风设施设置位置、参数、通风口位置等,空气调节系统设置场所、参数、新风口位置等,采光、 照明等。 DB52/T 15062020 6 7.2.1.11 辅助用室调查 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矿灯房、任务交代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休息室、食堂、 厕所、妇女卫生室、急救医务室等辅助用室设置位置、数量等。 7.2.1.12 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包括
20、以下内容: a) 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及执行情况,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等; b) 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检查周期,职业病危 害因素接触人数、实际检查人数及比例; c) 职业禁忌、疑似职业病、职业病病人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人员后续处置情况。 7.2.1.13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包括以下内容: a)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日常监测人员的任命文件和设置情况; b)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c)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及劳动者等的职 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职业卫生领导机构、职业
21、卫生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职业卫生 管理方面的职责; d)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及执行情况,劳动合同和外包合同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及责任划 分。公告栏、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线等设置,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检测结果等现场公布情况; e)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及申报情况等,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建设项目职业病 危害申报情况; f)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及执行情况,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日常监测 人员、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 学时、培训人数、考核情况等;
22、g) 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及执行情况等; h) 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 i)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制度及执行情况,定期检测、日常监测情况等; j)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处置与报告记录等; k)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矿山救护队救援能力、应急救援医疗机构、职业病危害事 故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情况等; l) 职业卫生专项投资,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维护及改造、个人防护、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识、应急救援等费用; m)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卫生宣 传培训档案、
2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劳动者 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7.2.1.14 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调查 最近1 次职业卫生评价建议的落实情况。 DB52/T 15062020 7 7.2.1.15 反馈及建议 调查结束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书面反馈给煤矿企业,提出整改建议,指导煤矿企业进行整改。调查 原始记录应经煤矿陪同人员签字确认。 7.2.2 职业卫生检测 7.2.2.1 检测注意事项 包括以下内容: a) 根据煤矿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和工作日写实,确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和采样对象、采样时段,根 据职业接触限值类型确定采样方法,绘制现场检测点布置示意图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2 1506-2020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 1506 2020 煤矿 作业 场所 职业病 危害 现状 评价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