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1197-2017 贵州省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pdf
《DB52 T 1197-2017 贵州省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2 T 1197-2017 贵州省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1.040,99 P 33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197 2017 贵州省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Base Planing in Guizhou Province 2017 - 08 - 18 发布 2018 - 01 - 18 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11972017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则 . . 2 5 一般规定 . . 2 6
2、专项规划 . . 3 7 康养人数容量 . . 7 8 分期建设规划 . . 7 9 投资估算 与效益分析 . . 7 10 保障措施 . . 7 11 规划文件组成 . . 8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森林康养基地现状调查内容 . 9 附录 B(规范 性附录) 森林康养基地现状评价 .1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 12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推荐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 . 14 DB52/T 1197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3、,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省林业对外合作项目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波、姚建勇、刘隆德、韦汉渝、陈令君、张光辉、蒲应春、官加杰、罗惠宁、 罗姗、顾永顺、侯伟、赵湘江、陈斯侃、房灵、刘晓、李明军。 DB52/T 11972017 1 贵州省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的总则、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康养人数容量、分期建设规 划、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规划文件组成。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
4、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1 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9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9 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2041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GB 50282 城
5、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50853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 LB/T 047 旅游休闲示范城市行业标准 LY/T 2005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康养 Forest h ealthand wellness 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材、森林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 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森林体验、修身养性、调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 疗养、保健、养老、教育等活动的统称。
6、 DB52/T 11972017 2 3.2 森林康养资源 Resourcesof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森林环境中有益人类健康并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为森林康养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森林景观、生态环境、森林食材等各种要素的总和。 3.3 森林康养基地 Base offor esthealthand wellness 以森林资源及其赋存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建设相关设施,提供多种形式森林康养服务,实现森林 康养各种功能的森林康养综合服务体。 4 总则 4.1 规划宗旨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利用当地的森林康养资源,研究和确
7、定森林康养基地规模和 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基地各分区建设,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建设生 态保护、健康养生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示范基地。 4.2 规划协调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 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4.3 规划原则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应充分体现“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筹协调 ”的发展方针,遵循“以人为本、 尊重自然、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 5 一般规定 5.1 现状调查与评价 5.1.1 调查要求 5.1.1.1 现状调查应依据森林康养基地的功能特征和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调查提纲和指标体系,进
8、 行统计和典型调查。 5.1.1.2 现状调查应在多学科综合考察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取得完整、准确的现状和历史基础 资料。 5.1.2 调查内容 全面收集自然条件、森林康养资源、设施条件、社会经济等现有的调查资料,认真研究分析,现状 调查类别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DB52/T 11972017 3 5.1.3 现状评价 现状评价包括森林风景资源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和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应依据 GB/T 18005 要求执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及现状评价分级见附录B。 5.2 主题定位及发展目标 5.2.1 主题定位 应依据基地的资源基础、典型特征、区位关系、发展
9、对策等因素综合确定,定位要凸显基地核心特 色和主要功能。 5.2.2 发展目标 基地在社会、生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应依据基地的性质和社会需求提出,制定目标应 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并根据规划期限,区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5.3 功能分区 5.3.1 康养区 康养区是指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森林风景资源,方便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区域。每个森林康 养基地应规划一定规模的康养区。康养区应结合现代医学和中医等传统医学,配置一定医疗条件,合理 规划康复、疗养、养老、露营等设施。 5.3.2 游憩区 游憩区是指森林风景资源良好、气候宜人、适宜开展森林康养游憩活动的区域,是森林康养基地的 预留区域
10、。游憩区以康养道路为串联,可根据基地功能特色规划休闲游憩区、科普教育区、体育活动区 等: a) 休闲游憩区是游客游览观光的区域,在不降低景观质量的条件下,可根据需要设置服务与游憩 设施; b) 科普教育区是针对青少年群体而划定的区域,以森林资源和森林风景为依托,可规划自然教育 中心、森林木道、健康养生课堂等科普教育设施; c) 体育活动区是为满足康养人群运动健身、康复锻炼需求而划定的区域,以山地自然条件为依托, 可规划体育竞技、运动健身等设施。 5.3.3 接待区 接待区是指为满足康养基地管理和接待服务需要而划定的区域。接待区应在生态环境低敏感区域设 置,规划管理、服务接待、停车、食宿、购物等
11、设施。 5.4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参照GB/T 20416相关要求执行。 6 专项规划 6.1 保护规划 6.1.1 资源保护规划 DB52/T 11972017 4 6.1.1.1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需要保护的动植物资源和森林风景资源的类型、名称、位置、规 模及保护价值等。 6.1.1.2 对确定需要保护的资源,提出保护措施,包括管理、建设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6.1.2 环境保护规划 6.1.2.1 环境保护规划应包括环境空气、水体、土壤、噪声、污染物排放、垃圾处理等内容。 6.1.2.2 分析基地生态环境与基地活动以及外部空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基地环境现状和影响环境的各 种因素,提
12、出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具体技术措施。 6.1.3 防灾规划 6.1.3.1 防灾规划包括森林火灾防治、有害生物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灾害防治等内容。 6.1.3.2 防灾规划参照 LY/T 2005 相关要求执行。 6.2 康养服务设施规划 6.2.1 基本要求 6.2.1.1 康养服务设施应依据基地各功能区的性质和特点,游人规模与结构,以及用地、淡水、环境 等条件,合理设置相应种类、级别、规模的设施项目。 6.2.1.2 选址应与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景观要素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6.2.1.3 建筑高度应以不超过周边林分高度为宜。 6.2.1.4 为减少人工设施,康养服务设施宜集中布
13、设、合并建设。 6.2.1.5 建筑用地应尽量少占林地,减少对森林环境的影响。 6.2.2 基本康养服务设施规划 6.2.2.1 康养健身设施 6.2.2.1.1 以森林医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森林康养功能,结合地形及资源环境,以满足养生、健身、 康复和辅助治疗等需要为目的,合理规划康养健身设施。 6.2.2.1.2 康养健身设施一般包括森林浴场、温泉浴场、森林保健中心、休闲座椅、步道、自行车道 等。 6.2.2.2 医疗设施 6.2.2.2.1 以满足检查诊断、心理咨询、慢病康复、疗养等需要为目的,合理规划医疗设施。 6.2.2.2.2 医疗设施可与当地医疗机构结合,应具有二级以上医院医疗保障,
14、具备处理常见病和进行 意外伤害应急救护的能力。 6.2.2.3 住宿设施 6.2.2.3.1 依据森林康养活动的内容、区内资源特色以及最适资源承载量等因子进行规划。 6.2.2.3.2 住宿设施一般包括康养所、森林酒店、树屋、野外休息场所等。 6.2.2.4 餐饮设施 6.2.2.4.1 规划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符合健康理念的餐饮设施,开展食疗、茶疗等。 6.2.2.4.2 餐饮设施一般包括绿色餐厅、餐饮服务点等。 DB52/T 11972017 5 6.2.2.5 管理服务设施 6.2.2.5.1 管理服务设施一般宜在接待区,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 6.2.2.5.2 管理服务设施一般包括
15、康养服务中心、管理用房等。 6.2.2.6 公共厕所 结合基地路网、设施布局和游客集散情况设置,服务半径600m,均采用生态厕所。 6.2.3 其他康养服务设施规划 6.2.3.1 科普教育设施 6.2.3.1.1 以普及宣传森林资源知识、森林生态文化、森林康养知识等为目的,合理规划科普教育设 施。 6.2.3.1.2 科普教育设施一般包括森林课堂、自然教育中心、森林博物馆等。 6.2.3.1.3 重点在接待区及游憩区建设科普教育设施,多渠道开展当地森林康养宣传。 6.2.3.2 休闲娱乐设施 6.2.3.2.1 重点在接待区及游憩区规划建设,满足休闲游憩需要。 6.2.3.2.2 休闲娱乐设
16、施规划按照 LB/T 047 中 4.3.3 要求执行。 6.2.3.3 购物设施 重点在接待区及游憩区规划建设,可销售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康养类产品。 6.2.3.4 环境监测设施 规划应提出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指标、监测技术方法、监测设施设备、信息系统建设等,并实 时显示监测数据。 6.2.3.5 无障碍设施 6.2.3.5.1 基地应充分考虑残障人士、老年人、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提供无障碍服务。 6.2.3.5.2 无障碍设施按照 GB 50763 第 3 项要求执行,无障碍设施符号按照 GB/T 10001.9 要求执行。 6.2.3.6 导览标识 按照 GB/T 10001.1
17、 要求执行。 6.3 基础设施规划 6.3.1 一般规定 6.3.1.1 基础设施规划应在调查掌握基础设施现状的情况下,提出各项基础设施的目标任务、建设内 容、规模、布设地点等。 6.3.1.2 基础设施规划包括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进行供热、广 播电视、燃气等设施规划。 6.3.1.3 基础设施建设应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及景观,满足安全、卫生、节约、便于维修和与附近城 镇联网的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6.3.2 道路交通 DB52/T 11972017 6 6.3.2.1 车行道 6.3.2.1.1 车行道路宜达到林级道路标准,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符合安全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2 1197-2017 贵州省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 1197 2017 贵州省 基地 规划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