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2514-2018 公路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pdf
《DB51 T 2514-2018 公路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2514-2018 公路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3.080.20 P 66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5142018 公路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 2018 - 07 - 23 发布 2018 - 08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5142018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原材料 . . 2 5 硅藻土改 性沥青混合料设计 . . 4 6 硅藻土改 性沥青混合料施工 . . 6 7 施工质量 管理与检查验收 .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硅藻土二氧化硅含量测定方法 . 10
2、附录 B(规范 性附录) 硅藻土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 1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硅藻土 PH 值 测定方法. . 15 附录 D(规范 性附录) 硅藻土烧失量的测定方法 . 16 附录 E(规范 性附录) 硅藻土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 17 附录 F(规范 性附录) 硅藻土堆密度的测定方法 . 18 DB51/T 2514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攀枝花公路管 理处、长安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泽洪、
3、刘应贵、李杰、许万平、吴成余、刘谦、胡桂生、宋登高、庄卫林、 刘云辉、刘维栋、郑南翔、王书杰、刘铁军、陈盛火、余秀兰。 DB51/T 25142018 1 公路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原材料、 混合料设计、 施工工艺、 施工质量管理和检验验收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的公路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20-2011 公路工
4、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硅藻土 diatomite 一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它主要由古代硅藻的遗骸所组成。其化学成分以 SiO 2 为主,含有少 量的Al 2O3、Fe 2O3、CaO、MgO 等有机质。 3.2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 diatomite modif ied asphalt mixtures 由矿料、硅藻土和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总称。 3.3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dense-gr aded asphalt mixtures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
5、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 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本指南主要针对 AC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和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3.4 基质沥青混合料 matrix asp halt mixtures 由矿料与基质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3.5 DB51/T 25142018 2 比表面积 specific s urface area 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单位为 m 2 /g。 4 原材料 4.1 硅藻土 4.1.1 所有应用于沥青路面的硅藻土,均应通过全面路用性能试验,
6、供货商必须在供货前提供证明材 料,并不得在供货过程中采用其它产品替换。沥青路面用硅藻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要求。 表1 沥青路面用硅藻土技术要求 检测指标 单位 一级 二级 试验方法 外观 白色、松散状,无其他夹杂物 SiO2含量 83 7583 附录A 比表面积,不小于 m 2 /g 25 附录B PH值,不小于 7 附录C 烧失量,不大于 5 8 附录D 含水率,不大于 3 附录E 堆密度,不大于 g/cm 3 0.60 附录F 0.15mm 粒度范围 0.075mm 100 10097 T0351 注:注: 一级硅藻土可用于各级公路沥青混合料;二级硅藻土建议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沥青混合
7、料。 4.1.2 硅藻土入库前必须按本指南附录规定的方法检验二氧化硅含量、比表面积、 PH 值、烧失量、含 水率与粒度组成。 4.1.3 硅藻土应贮存在干燥的仓库中,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防潮和防雨措施。产品工地贮存期为 3 个 月。超过贮存期的产品,应检测其含水量,对超过标准的应进行重新烘干或晒干。 4.2 沥青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基质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的要求,宜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 通情况、路面类型及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 的经验确定。 表2 基质沥青技术指标及要求 试验结果 指标 单位 等级 110号 90号 70号 试验依
8、据 针入度(25, 100g, 5s) 0.1mm 100120 80100 6080 A -1.5+1.0 针入度指数(PI) B -1.8+1.0 T 0604 A 43 45 46 软化点(TR&B),不小于 B 42 43 44 T 0606 60动力粘度,不小于 Pas 120 160 180 T 0620 A 40 20 20 10延度,不小于 cm B 30 15 15 15延度,不小于 cm 100 T 0605 A 2.2 蜡含量(蒸馏法) ,不大于 B 3.0 T 0615 DB51/T 25142018 3 表 2 (续) 试验结果 指标 单位 等级 110号 90号 7
9、0号 试验依据 闪点,不小于 230 245 260 T 0611 溶解度,不小于 % 99.5 T 0607 密度(15) g/cm 3 实测记录 T 0603 TFOT(或RTFOT)后 质量变化,不大于 % 0.8 T 0609 A 55 57 61 残留针入度比(25) ,不小于 % B 52 54 58 T 0604 A 10 8 6 残留延度(10) ,不小于 cm B 8 6 4 T 0605 4.3 粗集料 用于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粗集料应符合表3的要求,宜采用碎石,应清洁、干燥、无风化、 无有害杂质,且具有相应的强度和硬度。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表3 粗集料技术
10、指标及要求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指标 单位 表面层 其他层次 其他等级 公路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30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30 35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 2.5 2.45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3.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T0314 15 18 20 12 15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其中粒径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9.5mm,不大于 18 20 T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5 5 T0320 粗集料的磨光值 PSV,不
11、小于 42 T0321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级 5 4 4 T0616 4.4 细集料 4.3.1 用于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细集料宜采用机制砂或石屑,机制砂应选用优质石料生产。 4.3.2 细集料应符合表 4 的技术要求。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 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 表4 细集料技术指标及要求 项目 单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 2.45 T 0328 坚固性(0.3mm部分) ,不小于 12 - T 0340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 ,不大于 3 5 T 0333 砂当量,不小于 60 50
12、T 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25 - T 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 S 30 - T 0345 注: 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DB51/T 25142018 4 4.5 填料 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料应干燥、清洁。 搅拌设备二级除尘器回收的粉料不得用作填料。矿粉应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以防止出现结团现象,能 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矿粉技术指标及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外观 松散 -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2.45 T 0352 含水率,
13、不大于 1 T 0103 亲水系数,小于 1 T 0353 塑性指数,小于 4 T 0354 0.6mm 100 100 0.15mm 90100 90100 粒度 0.075mm 75100 70100 T 0351 5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 5.1 一般规定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包括 AC-25、 AC-20、 AC-16、 AC-13、 AC-10 型沥青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划分按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规范中 5.1 节中的规定执行。 5.2 配合比设计 5.2.1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 JTG
14、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 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沥 青用量及最终硅藻土掺量。 5.2.2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分两步进行: a) 按不掺配硅藻土的基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方法进行设计, 确定矿料级配和普通基质热拌沥青混 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应根据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 5.3 节中的规定 执行。 b) 采用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同的矿料级配(其中硅藻土替换部分矿粉,替换比例按本指南 5.2.4 节中的方法执行),进行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硅藻土掺量和最佳沥
15、青 用量,并进行路用性能验证。 5.2.3 基质沥青混合料和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根据马歇尔试验,应符合表 6 的 要求。 表6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击实次数(双面) 次 75 试件尺寸 mm 101.6mm63.5mm 空隙率 35 稳定度MS,不小于 kN 8 流值FL mm 25 DB51/T 25142018 5 表 6 (续) 试验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 及VFA技术要求 设计空隙率 () 26.5 19 16 13.2 9.5 4.75 3 11 12 12.5 13 14 16 4 12
16、 13 13.5 14 15 17 矿料间隙率 VMA() ,不小于 5 13 14 14.5 15 16 18 沥青饱和度VFA() 5570 6575 7085 5.2.4 硅藻土掺配比例为基质沥青混合料质量的 0.51,并替换同体积的矿粉;硅藻土改性沥青 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较基质沥青混合料增加 0.10.3,以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最佳 沥青用量为准。假设原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混合料质量为 a m : 硅藻土掺加质量为: (0.005 0.01) da mm= 矿粉质量需要减少: (0.005 0.01) am m d m m = 式中: d m 硅藻土掺加质量, g; m m
17、矿粉需要减少的质量, g; d 硅藻土的密度, g/cm 3 ; m 矿粉的密度, g/cm 3 。 5.2.5 由于在沥青中掺加硅藻土达到一定量时会产生结团,实际生产困难,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试 验宜采用干拌法,先将硅藻土与矿料均匀混合后,再加入沥青进行混合搅拌至均匀。 5.2.6 生产配合比设计: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的级配,按目标配合比确定各热料仓 的配合比和硅藻土的掺量,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OAC、OAC0.3 等 3 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 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合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 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
18、配合比设计的结果差值不宜大于0.2。 5.2.7 生产配合比验证: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 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 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 至少包括 0.075mm、 2.36mm、 4.75mm 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 并避免在 0.30.6mm 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5.3 路用性能验证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方法相同,按照 JTG E20-2011 规定的相应试 验方法试验,试验包括硅藻
19、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 试验等应符合表7的要求。 DB51/T 25142018 6 表7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检验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七月平均最高气温()及气候分区 1.夏炎热区 2.夏热区 3夏凉区 动稳定度,不小于 次/mm 3000 2600 2200 T 0719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85 T 0709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80 T 0729 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 2800 T 0715 渗水系数,不大于 mL/min 120 T 0730 6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 6.
20、1 一般规定 6.1.1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和压实等施工作业应采用机械施工。 6.1.2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正式开工前,必须铺筑 200m 500m 试验路段,进行硅藻土改 性沥青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和试压试验,以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和路面施工的顺利进行。 6.1.3 试验路施工应开展如下工作: a) 确定拌和时间,验证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b) 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 c) 确定压实温度、压路机类型、压实工艺及压实遍数; d) 检测试验路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e) 当施工气温低于 10时,不得进行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
21、施工。 6.1.4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应符合现行 JTG F40-2004公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6.2 施工前准备 6.2.1 铺筑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前,应按规定检查其下层的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得铺筑硅藻 土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旧路面或下卧层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过铣刨处理后,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施工,施工前应按规定喷洒透层油或粘层油。 6.2.2 施工前应准备符合要求的材料,同时提供正式材料质量检验报告。所有路用材料都必须经批准 后才能使用。 6.3 硅藻土的掺配工艺 6.3.1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包括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
22、机和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生 产,两种生产方法的硅藻土掺配方法有所不同。 6.3.2 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掺配工艺: a) 间歇式拌合机只有一个料仓时:硅藻土按每一盘拌和的混合料重量计算出需要的数量,采用可 熔塑料袋分装硅藻土,通过一个分开的入口或拌和锅的检视口直接将硅藻土投入拌和锅中,使 硅藻土与集料充分拌匀,拌和时间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和 时间增加 510s。热集料下料的同 时, 人工投入硅藻土, 每拌和一盘混合料投放一次硅藻土, 亦可采用真空负压粉料输送机配料; b) 间歇式拌合机有两个料仓时:将硅藻土(大包装规格)直接倒入矿粉料仓内,根据需要用量由 电脑称重后直接进入拌和锅中,拌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2514-2018 公路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 2514 2018 公路 硅藻土 改性沥青 混合 应用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