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778-2014 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系统建设规范.pdf
《DB51 T 1778-2014 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系统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1778-2014 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系统建设规范.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180 A 18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7782014 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系统建设规范 2014 - 05 - 16 发布 2014 - 06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778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构成 . . 2 5 教学应用 . . 2 6 教学资源 . . 4 7 自主学习 . . 5 8 教学分析评价 . . 5 9 教学管理 . . 7 10 硬件设施 . . 7 11 版权、安全 . . 9 DB51/T
2、1778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教育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处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处、成都凌云诺亚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 学、绵阳市教育技术和信息管理中心、南充市教育技术装备所、四川通信管理局、四川文轩教育科技有 限公司、成都纵横六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 公司、成都优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锐、杨兵、邢晓川、蔡剑锋、郑炜、彭玉国、邱忠权、李大国、苟帮超、于 应和、刘伟、雷晓燕、高飞、常勤友、惠新、马天佑、王家富、
3、朱贵彦、董友生、蔡显金。 DB51/T 17782014 1 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系统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系统的构成、教学应用、教学资源、自主学习、教学分析评价、 教学管理、硬件设施及版权、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系统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 8898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 安全要求 GB 21746 教学仪器设备安全
4、要求 总则 GB 21748 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 仪器和零部件的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书包应用系统 electronic sc hoolbag system 以提供 Web 化资源高效开发工具和共建共享机制为突破,利用成体系的或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资 源,满足课前、课中、课后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智慧化学习系 统。具有互动、探究、合作、可记录、可评价、碎片化、个性化的特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部 门等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服务。 3.2 教学组件 educational com 实现互动探究式学习并可自动产生学习记录
5、的标准化小软件, 源自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 COM 模型, 具有可复用、代码逻辑与数据相分离的特性,可以在资源开发工具中选择使用。 3.3 教学资源 educational resources 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化数据实体。通过云端共建共享机制产生,具有互动、探究、可记录、 可分析、可评价和碎片化的特性,使用各种简单易用的资源开发工具制作而成,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自动 采集学习记录。 DB51/T 17782014 2 4 构成 电子书包应用系统架构见图1: 图1 电子书包应用系统架构 4.1 电子书包应用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部门。 4.2 各服务对象使用运行在个人计算机、
6、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上的浏览器或者客 户端应用来访问教学平台。 4.3 教学平台应有以下功能模块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a) 在线备课: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 实 b) 现在线备课。 c) 作业训练:教师通过作业训练模块向学生发布、收集、批改作业。 d) 课堂互动:提供实现师生互动的功能。 e) 统计分析:根据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记录,向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维度、不同范围的统计分析 报 f) 表,为评价教学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g) 家校互通:为学生、老师、家长三方搭建的一个沟通平台。 5 教学应用 5.1 课前 5.1.1 在线备课
7、5.1.1.1 教师登录备课系统,选择教材章节后,系统会根据章节自动推送相应的课例、试题、素材、 视频等教学资源供教师借鉴选用,形成教学方案。 DB51/T 17782014 3 5.1.1.2 教师可在平台上制作、编辑、上传教学资源或通过搜索引用网络教学资源。 5.1.1.3 学生对作业的作答及耗时等情况系统应自动记录,教师可以在系统中查看。 5.1.2 学生预习 5.1.2.1 学生登录系统接收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 5.1.2.2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时,系统应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并进行分析供教师参考,作为 优化教学方案的依据。 5.2 课中 5.2.1 教师讲解 5.2.1.1
8、教师可使用教学工具对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包括圈点勾画等操作,这些操作应被自动记录并 上传服务器。 5.2.1.2 教师讲解可按照教学模式设计灵活安排在不同环节。 5.2.1.3 学生可在教师讲解过程中随时发送消息或资源给教师,由教师适时处理。 5.2.2 课堂互动 5.2.2.1 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在课中发起互动任务。互动任务是由学生操作的教学组件或教学资源,具 有互动、探究、合作、游戏化、可记录、可评价、个性化等特性。 5.2.2.2 教师发起互动任务前所有学生端应显示信息,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5.2.2.3 学生端接收到互动任务后应自动打开,由学生进行操作。 5.2.2.4 互动任务可设定是
9、否允许学生自主使用其他应用,如通过网页搜索、通过词典查找等。 5.2.2.5 学生可以采用文本输入、手写输入、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进行反馈。 5.2.2.6 互动任务可以由单人独立完成,也可分组合作完成。 5.2.2.7 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反馈情况。 5.2.2.8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随时结束互动任务,学生的反馈应被统计分析,即时生成统计图表。 5.2.2.9 教师可根据统计图表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 5.2.2.10 教师可以根据互动任务完成情况对单个学生或者小组进行表扬激励。 受到表扬的学生端应出 现声音、动画等效果,同时学生受到的表扬应被记录到个人成长记录中。 5
10、.3 课后 5.3.1 作业训练 5.3.1.1 教师在备课系统发布课后作业并可设置作业提交截止时间,系统应具有提醒通知功能。 5.3.1.2 学生纸质作业可以通过照相、摄像等手段进行电子化并上传到服务器。 5.3.1.3 系统应自动记录学生对作业的作答及耗时等情况,教师可以在系统中查看。 5.3.1.4 作业提交后,系统应自动批改客观题,教师可在线批改主观题,并进行评分、撰写评语。 5.3.1.5 教师对作业批改后,学生可以查看评语及作业的答案。 5.3.1.6 教师批改完所有学生的作业后,系统应自动生成作业报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整班作业答题 情况、学生个体答题情况等)。 5.3.1.7
11、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 5.3.2 家校互通 教师可对家校互通的整个沟通过程进行管理,互通方式有以下几种: DB51/T 17782014 4 a) 师生交流内容包括: 1)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教学调研、发布讨论主题,学生点击即可查看,进行回复。 2)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收到消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 b) 家校交流内容包括: 1)教师可以发布班级公告、向家长留言。 2)家长可以查看班级公告、向教师留言及查看子女学习档案。 c) 生生互动内容包括: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留言,参与主题讨论。 6 教学资源 6.1 教学资源的范围和数量 6.1.1 应覆盖用户使用教材,并能由用户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1778-2014 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系统建设规范 1778 2014 中小学 电子 书包 应用 系统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