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688-2018 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pdf
《DB41 T 1688-2018 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1688-2018 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pdf(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05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1688 2018 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 2018 - 09 - 29发布 2018 - 12 - 29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688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水利科学 研究院、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焦作市广利灌区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景雷、申孝军、张寄阳、宋妮、陈智芳、王峰、孙景生 、 盛坤、邱新强、
2、巩 文军、李涵曼、邹红。 DB41/T 1688 2018 1 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的术语和定义、土壤条件、 麦田 土壤墒情监测、土壤 墒 情分 级及灌溉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 豫北 地 区冬小麦 的 测墒灌溉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782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 SL 13 2015 灌溉试验规范 SL 364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 SL 568 2012 土 壤墒情
3、评价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墒灌溉 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作物主要种植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点),定 期定点监测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结合作物需水特性和气象条件, 根据 土壤墒情和作物旱情分级评价指 标体系,对农田墒情和作物旱情进行分析和判定,并提出具体的灌溉方案和抗旱措施,指导农民或有关 部门科学管理农田水分,减少不必要的灌溉,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3.2 麦田土壤 墒情 冬小麦 根系主要分布土层 土壤的干湿程度。 3.3 麦田 墒情 监测 在冬小麦生 育期内利用取土烘干法或自动监测系统对麦田根区土壤水
4、分信息进行连续监测,确定冬 小麦不同时期田间墒情。 3.4 计划湿润层 不同生育时期 冬小麦主要 根系吸水层的深度, 即冬小麦 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 3.5 灌水定额 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 DB41/T 1688 2018 2 4 土壤 条件 4.1 测墒灌溉 适合垂直剖面 土壤质地 空间变异相对较小的粘壤土、壤土和砂壤土 。 4.2 地下水位埋深大于 1.2 m。 5 麦田土壤 墒情 监测 5.1 麦田土壤墒情监测点的布设 5.1.1 地面灌灌溉、喷灌监测点应按 NY/T 1782规定的方法进行布置;滴灌监测点除满足 NY/T 1782 规定的方法外,还应按组布置 ,每组包括
5、 3 个测点,分别位于滴灌带下、两条滴灌带中央及距滴灌带 1/4 倍滴灌带间距 处。 5.1.2 监测 点 应 距离边行 2 行以上 。 5.2 监测点土壤水分的测定 5.2.1 人工监测 5.2.1.1 采用取土烘干法监测麦田水分时,应根据表 1的冬小麦计划湿润层确定取样深度;取样后, 应按照 SL 364规定的方法进行土壤墒情的计算。 表 1 豫北地区冬小麦 主要生育时期 计划湿润层深度 单位: cm 生育时期 播种 三叶 三叶 拔节 拔节 抽穗 抽穗 灌浆 灌浆 成熟 计划湿润层 20 40 60 80 100 5.2.1.2 采用管式时域反射仪或中子仪监测麦田水分时,导管埋设深度为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1688-2018 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 1688 2018 地区 冬小麦 灌溉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