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076-2017 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价.pdf
《DB37 T 3076-2017 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076-2017 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价.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3.020.30 J 7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30662017 加氢反应器定期检验规则 2017-12-13发布 2018-01-13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0662017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检验前准备 . 2 4.1 使用单位准备工作 . 2 4.2 检验单位准备工作 . 3 5 检验实施 . 4 5.1 宏观检查 . 4 5.2 壁厚测定 . 4 5.3 硬度检测 . 5 5.4 铁素体含量测定 . 5 5.5 无损检测 . 5 5.6
2、 金相检验 . 8 5.7 基材化学成分与回火脆化系数(J系数、X系数)的测定 . 9 6 缺陷及问题处理 . 9 6.1 检验结果汇总 . 9 6.2 意见通知书出具 . 9 7 检验结论 . 10 8 记录与报告 .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仪器设备使用要求 .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无损检测方法适用性 .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加氢反应器损伤机理 . 13 I DB37/T 306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设备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
3、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怀祥、左晓杰、衣粟、韩伟、刘丹、邵莺、董梅、朱元东、张国庆、孙洪彬、 李彦桦、张皓、朱乾、宋天圣、田家鹏、赵路宁、姚小静。 II DB37/T 30662017 引 言 本标准依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等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在基于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使用 情况、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的基础上了规定了资料审查、检验前准备工作、检验项目及要求、超声波试 块的制作要求、检验方法、结果判定的具体要求,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检验过程及检验行为,通 过检验发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和状态,降低加氢反应器的失效概率,保障其安全运行。 III
4、DB37/T 30662017 加氢反应器定期检验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氢反应器定期检验检验前准备、检验实施、缺陷及问题处理、检验结论、记录与报 告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热壁加氢反应器的定期检验要求,冷壁加氢反应器可参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 72151994 锻焊结构热壁加氢反应器 技术条件 NB/T 47013.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NB/T 47013.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
5、:磁粉检测 NB/T 47013.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NB/T 47013.1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TSG R000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5002 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 TSG R7001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火脆化 一些低合金钢长期暴露在343 593 范围内,操作温度下材料的韧性没有明显降低,但在低温 或环境温度时引起脆性开裂的过程。 3.2 氢脆 原子氢渗入高强度钢造成材料韧性降低,发生脆性断裂的过程。 3.3 氢致剥离 高温高压条件下操作所吸收的氢或在
6、停工时冷却过程中会在基材与堆焊层界面上积存的氢浓度较 高,在堆焊层发生与主体局部分离的现象。 3.4 1 DB37/T 30662017 高温氢腐蚀 碳钢和低合金钢在高温(260 )临氢环境中,因钢中的碳与氢反应生成甲烷气体,形成鼓泡或 开裂,并导致材质脱碳的过程。 3.5 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 在停工期间设备表面的硫化物腐蚀产物,空气和水反应形成连多硫酸,作用在奥氏体不锈钢的敏化 区域,如焊接接头部位,引起的开裂。 3.6 石墨化 材料长期暴露在427 596 范围内,珠光体颗粒分解成铁素体颗粒和石墨。 3.7 湿硫化氢破坏 湿硫化氢破坏是指在含水和硫化氢环境中碳钢和低合金钢所发生的损伤过程
7、。 注:湿硫化氢破坏包括氢鼓泡、氢致开裂、应力导向氢致开裂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四种形式。 3.8 定期检验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在压力容器停机或不停机时对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进 行的符合性验证活动。 4 检验前准备 4.1 使用单位准备工作 4.1.1 技术资料准备 需准备的技术资料包括: a) 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设计图样,强度计算书、风险评估报告(仅适用于TSG R0004实施 后制造)等; b) 压力容器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竣工图等; c) 制造、安装监督检验证书,进口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 d) 使用登记证; e) 定期检验周期内的年度检查报告; f)
8、 上次定期检验报告; g) 运行记录(包括频率和工况、有无异常情况发生等)、操作条件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 情况的记录等; h) 有关维修或者改造的文件,重大改造维修方案,告知文件,竣工资料,改造、维修监督检验证 书等。 4.1.2 现场条件准备工作 现场条件准备工作包括: 2 DB37/T 30662017 a) 按反应器停车操作规程,使反应器先降压后降温,并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的介质; b) 用盲板隔断所有进出气液管道,检验前应采取抑制连多硫酸腐蚀的有效措施; c) 开启顶盖,卸掉催化剂,卸去进出料弯管; d) 拆除妨碍检验的内件,消除反应器内灰渣、污物等,催化剂床层凸台上表面应清理干净
9、,露出 凸台本体,下封头底部污物全部清除,露出堆焊层表面,收集器螺栓,试块上无污物; e) 拆除外部全部保温层及下封头部位保温层; f) 搭设内、外脚手架,脚手架应牢固可靠,以保证打磨除锈及检验人员的工作安全。外部脚手架 层间距离1.8 m2.0 m,每层铺设并列跳板,跳板必须牢固,并搭设护栏(护栏高度:栏高 小于20米,栏高为1 m;标高大于20 m,栏高为1.2 m,且要上、下两道)。内部脚手架, 反应器内为满堂架,从反应器顶部人孔至底部为一竖井通道,钢直梯设置在通道内,脚手架 层间距离为1.8 m2.0 m,每层铺满密集绑牢的毛竹,与器内壁间隙为100 mm; g) 外壁受检部位除锈打磨
10、,必须采用软砂片,不许用硬砂片,不许损伤反应器器壁。要求焊接 接头范围内必须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以满足磁粉检测和超声波检测的要求; h) 内部堆焊层表面必须用高压水清洗冲刷,擦拭两遍,去除反应器的油污后,采用软砂片和不锈 钢丝轮打磨干净,完全去掉氧化皮,露出金属光泽,并不允许损伤堆焊层表面,达到宏观检查 和着色的要求; 注:控制高压水中的氯离子Cl-含量小于25 ppm,反应器堆焊层不允许用铁素体材质的器具打磨器壁。 i) 反应器内气体经取样分析达到有关规范、标准规定,办理进罐证后,方可进罐检测,同时罐外 人孔外设专人监护; j) 反应器照明电源电压不得超过24V,进入反应器内使用的工具、仪器
11、必须用绝缘电缆作电源导 线; k) 采取措施,从反应器筒壁及底部开口,安装轴流风机或送压缩风,保证反应器内空气流通,内 部空间的气体含氧量在18 %23 %(体积比)之间。 4.2 检验单位准备工作 4.2.1 检验方案的编制 检验实施前,应依据TSG R7001的规定,建立基于使用情况、损伤模式及失效模式的检验方案(可 在本规则的基础上,以检验工序卡的方式注明失效模式、检验部位、检验方法及比例),检验方案由检 验机构授权的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 4.2.2 人员 检验负责人(项目经理)应结合加氢反应器定期检验工作量及设备停用工期及时与报检单位沟通, 确定检验所需人员数量及资质需求。 4.2.3
12、 仪器、设备、试块制作 检验负责人(或其他检验人员)应根据检验过程卡准备好检验现场所用的仪器设备。并核查检验用 的设备和器具,确保均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期内,数量、精度、性能应满足检验要求。在易燃、易爆场 所进行检验时,应当采用防爆、防火花型设备、器具。 应采用与受检设备相同材质的材料制作超声波试块,同时应制作以下超声波对比试块: 对接焊缝; 堆焊层缺陷; 堆焊层下缺陷; 3 DB37/T 30662017 堆焊层剥离。 若采用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则应按照NB/T 47013.10的规定进行检测。 4.2.4 检验安全 检验负责人应确认现场条件符合检验工作要求后方可进行检验,并且执行使
13、用单位有关动火、用电、 高空作业、罐内作业、安全防护、安全监护等规定,确保检验工作安全。检查个人、现场的安全防护配 置安全防护用品。 5 检验实施 5.1 宏观检查 5.1.1 检测仪器 放大镜、焊缝检测尺、手电筒(行灯)、钢板尺、卷尺、内径伸缩尺、测厚仪、塞尺等。 5.1.2 检查内容 5.1.2.1 结构检查 检查筒体与封头的连接、封头形式、人孔、接管和上下引出管、裙座与反应器本体的连接、凸台、 法兰。 5.1.2.2 几何尺寸测量 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焊缝余高、角焊缝高度与焊角尺寸、同一断面最大及最小尺寸。 5.1.2.3 内外部表面检查 外表面腐蚀、机械损伤、封头表面凹凸量、纵向皱
14、折;裙座的损坏、基础下沉倾斜开裂、紧固螺栓 的完好情况;堆焊层表面腐蚀、龟裂、脱落、局部鼓包与机械损伤等缺陷并测定其深度直径长度及分布 并且作图标记下来;对应力集中部位、高应力区如凸台支撑圈、法兰密封槽、冷氢入口、吊耳、热电偶 管处、焊接接头处用肉眼或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裂纹。 5.1.3 判定依据 首次检验应判定是否符合设计和制造标准要求,非首次检验则应关注上次发现的缺陷是否扩展并符 合要求。 5.2 壁厚测定 5.2.1 检测仪器 超声波测厚仪,必要时采用超声波探伤仪,分别测定基材厚度和堆焊层厚度。 5.2.2 测厚部位 测厚部位包括: 上下封头:选择上、中、下三个位置,在四个方位测定
15、,每个封头测12点; 筒节:距环焊缝200 mm位置,在0 、90 、180 、270 四个方位测定,每个筒节测8 点; 4 DB37/T 30662017 接管:在同一截面的在0 、90 、180 、270 四个方位测定,每个接管测4点; 上下弯管:沿弯管外圆和内圆中间位置各测定3点,每个弯管测6点; 卸剂管:选择三个位置,在0 、90 、180 、270 四个方位测定,每个位置测12点; 检验员经宏观检查认为减薄、腐蚀等需测定的部位。 5.2.3 判定依据 首次检验应判定是否符合设计和制造标准要求,非首次检验则应重点关注是否出现壁厚变化。 注:如发现壁厚“增值”的现象,应考虑分析是否存在氢
16、腐蚀。 5.3 硬度检测 5.3.1 检测仪器 便携式硬度计进行测定硬度测定。 5.3.2 检测部位 检测部位包括: 检验员经宏观检查(VT)认为需要测定的部位; 壳体与壳体、封头与壳体之间的每条环焊缝、每个接管与封头和壳体的连接焊缝、顶部和底部 弯管中每条环缝各测3点; 法兰密封面的槽底硬度在0 、90 、180 、27 0。四个方位测定,每个法兰密封槽测 4点。 5.3.3 判定依据 检测硬度值依据JB/T 7215表16进行判断。 5.4 铁素体含量测定 5.4.1 仪器设备 便携式铁素体仪。 5.4.2 检测部位 检验人员认为有必要的部位、手工堆焊部位、补焊处及其它无损检测异常部位。
17、5.4.3 判定依据 一般应控制在3 %10 %。 5.5 无损检测 5.5.1 无损检测部位及比例 5.5.1.1 超声波检测 以下部位应进行100 %超声波检测: 反应器本体A,B类焊缝; 反应器下封头与裙座连接焊缝; 反应器上下弯管对接环焊缝; 5 DB37/T 30662017 反应器接管对接焊缝; 反应器凸台; 堆焊层剥离和层下裂纹检测:反应器上封头、反应器本体A,B类焊缝两侧500 mm、反应器凸 台上下500 mm; 堆焊层补焊部位及使用过程中超温部位。 5.5.1.2 磁粉检测 以下部位应进行100 %磁粉检测: 反应器本体A、B类焊缝; 反应器下封头与裙座连接焊缝; 反应器上
18、下弯管对接环焊缝; 反应器开口接管对接焊缝; 上弯管吊耳和弯管外部连接角焊缝; 制造过程焊缝返修部位; M36的设备主螺柱; 使用过程中超温焊缝部位。 注:若设备主螺柱无法进行磁粉探伤,也可采用渗透检测。 5.5.1.3 渗透检测 以下部位应进行100 %渗透检测: 上封头内表面堆焊层; 冷氢段堆焊层上下500 mm; 凸台上、下堆焊层500 mm; 反应器内壁,手工补焊部位 人孔接管法兰密封面及金属密封环。 5.5.2 无损检测工艺 5.5.2.1 主焊缝、接管焊缝、上下弯管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检测: 仪器设备:符合NB/T47013.3要求的超声波探伤仪; 探头:2.5P20-D直探头,2.5
19、P13 13K1,2.5P13 13K1.5斜探头; 探测程序:用直探头对焊缝和焊缝两侧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部分进行100%检查,然后分别 采用K1和K1.5两种斜探头,沿平行和垂直于焊缝方向进行多方向扫查。对主焊缝、上下弯管 对接环焊缝共计8个方向,接管焊缝共计扫查9个方向; 探测灵敏度:直探头检查时,将无缺陷处二次底波调节为荧光屏满幅的100,凡缺陷信号超过 荧光屏满幅20%的部位,应在器壁表面做出标记,并予以记录。采用K1和K1.5斜探头检查时, 探测灵敏度不低于d-16dB(或16-6dB),定量灵敏度为d-l0dB(或16dB)判废灵敏度为 d(或16+10dB)。当沿焊缝方向探测横
20、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即探测灵敏 度不低于d-22dB(或16-12dB); 缺陷记录: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缺陷位置以获得缺陷最大反 射波的位置来表示)、最大反射波幅所在区域和缺陷指示长度。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 且位于11区时,用降低6dB相对灵敏度法测长;在测长扫查中,如发现缺陷反射波峰值起伏变 化,有多个高点,且位于II区时,应以端点6dB法测其指示长度;当缺陷反射波峰位于I区, 如认为有必要时,将探头左右移动,使波幅降到评定线,以此测定缺陷指示长度; 6 DB37/T 30662017 缺陷评定:超声检测出的超标缺陷应记录其位置,长度及缺
21、陷自身高度,并对缺陷性质提出判 别意见,超过评定线的信号应注意其是否具有裂纹等危害性缺陷特征,如有怀疑时应采用改变 探头角度、增加探测面、观察动态波型、结合结构工艺特征做出判定,如对波型不能准确判断 时应辅以其它检验作综合判定; 重要缺陷识别,反射波位于II工区的缺陷、反射波幅位于II区的缺陷且缺陷指示长度大于 30mm、当检测人员判断为裂纹等危害性的缺陷。对这些重要缺陷均应做好记录,并进行精探, 做出准确判定和结论。 5.5.2.2 下封头与裙座连接焊缝超声波检测: 仪器设备:符合NB/T47013.3要求的超声波探伤仪; 探头:2.5P1313K22.5P1313K2.5两种斜探头; 探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076-2017 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价 3076 2017 知名 农产品 区域 公用 品牌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