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 T 2888-2018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pdf
《DB22 T 2888-2018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2 T 2888-2018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100 J 09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8882018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 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 Standard for double preven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hidden risk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2、enterprises 2018 - 11 - 12 发布 2018 - 12 - 30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28882018 I 目 次 前言 . . 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与定义 . . 1 4 基本要求 . . 1 5 工作程序 . . 2 6 文件管理 . . 11 7 信息化建设 . . 12 8 持续改进 . . 12 9 运行效果 . . 1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 . 13 附录 B (资 料性附录) 危险源清单样例 . 14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及危险源
3、风险等级统计清单样例 . 15 附录 D (资 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例 . 18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风险告知卡及公告栏样例 . 20 附录 F (资 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样例 . 22 附录 G (资 料性附录) 隐患治理记录 . 23 DB22/T 2888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鸿鑫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旭晶、赵建民、梁法刚、侯鹏飞、张大秋、刘英杰、杜勤、刘剑锋、张品、 宋春英、张智波、刘卓、
4、徐天启、计宏宾、刘新。 DB22/T 28882018 1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建设实施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 序、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和运行效果。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
5、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DB22/T 288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 DB22/T 2884 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DB22/T 2881、DB22/T 288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连锁机构 key plant 在几个开关电器或部件之间, 为保证开关电器或其部件按规定的次序动作或防止误动作而设计的机 械连接机构。是用于安全目的的自动化装置。它是通过机械或电气的机构使两个动作具有互相制约的关 系。 4 基本要求 4.1 自主建设 企业应自主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策
6、划与准备,并组织实施,包括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 评估、风险信息整理、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等具体工作。 4.2 设置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 4.3 职责分工 DB22/T 28882018 2 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全面负责; 分管负责人 协助主要负责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及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
7、.4 健全制度 企业应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 系,使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 作重要组成部分。至少包含以下制度: a) 风险分级和管控制度; b)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 考核与奖惩管理制度; d) 安全风险公告制度; e) 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4.5 组织培训 企业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实施的需要,编制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员对本单位的双重预 防机制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学习,并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档案至少包含以下材料: a) 培训计划; b) 培训方案; c) 培训
8、内容; d) 培训签到表; e) 培训试卷; f) 培训效果评估。 4.6 全员参与 从主要负责人到基层人员,应根据岗位职责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估、管控、隐患排查、 治理、验收、统计分析等环节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4.7 闭环管理 企业应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中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 隐患排查、隐患分级治理、隐患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的全闭环管理。 4.8 监督考核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考 核和奖惩情况应记录并归档。 5 工作程序 5.1 工作流程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参见附录 A。
9、 5.2 危险源辨识 DB22/T 28882018 3 5.2.1 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a)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b)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c)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d)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e) 物料的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 f)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g) 工艺、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h) 维修、废弃、拆除与处置; i)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 j) 停产、复工。 5.2.2 辨识内容 5.2.2.1 危险源辨识内容应按 GB/T 13861 的规定,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 素。
10、 5.2.2.2 应从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物料、周边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查找和确定危险源存在的部位、 存在的方式。 5.2.2.3 企业应依据 GB 18218 进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5.2.3 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宜选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b) 对于危险物质、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故障类型及影响模式分析法(简 称 FMEA)进行辨识; c)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应按 GB 18218 的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5.2.4 辨识实施 5.2.4.1 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 1 次危险源辨识活动,编
11、制危险源清单,参见附录 B。 5.2.4.2 根据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设施和工艺变更、非常规作业活动等及时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 5.3 风险分析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对风险演变的过程及其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 引发的事故类型。 5.4 风险评估 5.4.1 企业应基于风险分析,充分考虑当前的风险管控措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风险评估。 5.4.2 风险评估选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b)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c)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DB22/T 28882018 4 5.5 风险
12、分级 5.5.1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5.5.2 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应用红、橙、 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5.5.3 企业应将以下情形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a)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 d) 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5.4 企业应编制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和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参见附录 C。 5.6 风险分级管控 5.6.1 风险管控措施 5.6.1.1 工程技术措施
13、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a) 消除(替代)。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替代)危险、有害因素。 包括采用自动化措施消除(替代)人工操作危险行为,采用无危险或低危险的材料、设备替代 高危险的材料、设备; b) 预防。当消除(替代)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包括使用安全栓、 安全阀、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事故排风装置等; c) 减弱。在无法消除(替代)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 施。包括设置事故通风装置、防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震装置、消声装置等; d) 隔离。在无法消除(替代)、预防、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应将
14、人员与危险、有害因 素隔开或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包括螺杆式压缩机转动部位安装防护罩等; e) 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应设置联锁装置防止事故发生; f)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应设置声、 光报警装置。包括设置重大危险源告知牌、安全警示标志、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等。 5.6.1.2 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包括: a)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许可等。包括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特殊作业许可制度 等; b) 减少暴露人员、频次、时间。包括合理规划作业方案,减少危险作业现场非必要的作业人员等; c) 预测、预警。包括安全生
15、产风险预测、预警信息系统等; d) 统计分析。包括事故、未遂事件统计分析等; e) 风险转移。包括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等。 5.6.1.3 培训教育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a) 员工入厂三级教育培训; b) 每年再教育培训; DB22/T 28882018 5 c) 复工、转岗教育培训; d)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 e) 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 f) 其他方面的培训。 5.6.1.4 个体防护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对头部、眼部、手部、口部、面部、脚部和全身等采取防护措施。 5.6.1.5 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a) 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b) 配备
16、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人员; c) 开展应急演练。 5.6.1.6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包括: a)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才能管控的风险,企业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 案; b) 对不需要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的风险, 需要制定新的文件 (程序或作业文件) 或修订原来的文件, 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有效落实; c) 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以上规定的措施。 5.6.2 风险管控措施评审 企业在实施风险管控措施前,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a)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b)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控状态; c)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有害因素; d)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
17、解决方案。 5.6.3 风险分级管控主体 5.6.3.1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同时 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 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6.3.2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 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主要包括: a) 重大风险(红色):公司(厂)级、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管控; b) 较大风险(橙色):公司(厂)级、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
18、级管控; c) 一般风险(黄色):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管控; d) 低风险(蓝色):班组级和岗位级管控。 5.6.4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DB22/T 28882018 6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评估后,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D。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应至少包 括危险源、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层级和责任人等风险信息。逐级汇总、评审、发布、 培训,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7 安全风险告知 5.7.1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 面布置图,并在醒目位置公示。 5.7.2 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
19、图 企业应通过对部分作业活动、关键任务、生产工序,例如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利用统计学的 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 环节的重点管控。 5.7.3 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企业应依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参见附录E.1。告知卡应至少包括以下内 容: a) 场所和岗位名称; b) 主要风险类别; c) 风险等级; d) 危害或潜在危害事件; e) 风险管控措施; f) 风险管控层级; g) 安全警示标识; h) 内部报告电话。 5.7.4 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 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参见附录E.2。公
20、告栏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位置/场所; b) 主要危险源; c) 风险等级; d) 风险类别; e) 可能导致的后果; f) 风险管控层级; g) 责任单位,责任人; h) 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 12350。 5.8 隐患排查 5.8.1 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5.8.1.1 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基本要求 DB22/T 28882018 7 企业应结合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管理措施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包括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和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5.8.1.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F.1。 至少应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排查标
21、准、排 查类型、组织级别、排查周期和排查人员等信息。 5.8.1.3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F.2。 至少应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 查类型、组织级别、排查周期和排查人员等信息。 5.8.2 确定排查项目 5.8.2.1 实施隐患排查前,企业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 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排查项目, 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 企业隐患排查项目分为基础管理类和生产现场类。 5.8.2.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b) 资质证照; c) 安全生产责任制; d)
2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e) 安全操作规程; f) 教育培训; g) 安全生产投入; h) 应急管理; i) 变更管理; j) 相关方安全管理; k) 检维修管理; l)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5.8.2.3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b) 工艺; c) 机械; d) 电气; e) 热工燃爆; f) 作业环境; g) 危险化学品管理 h)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i) 储运系统; j) 公用工程; k) 消防系统。 5.8.3 组织实施 5.8.3.1 制定排查计划 DB22/T 28882018 8 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2 2888-2018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 2888 2018 机械制造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隐患 排查 治理 双重 预防 机制 建设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48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