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试卷.pdf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试卷.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B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七大题 23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 (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待旦 B黄鹂黎明 霹雳舞 磨砺意志 C驼绒 滂沱拓荒者 脱颖而出 D翌日 游弋溢洪道 逸兴遄飞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 A屏气 bng 摒弃 bng 并蒂莲 bng 秉烛待旦 bng B黄鹂l 黎明 l 霹雳舞 l 磨砺意志 l C驼绒 tu 滂沱tu 拓荒者 tu 脱颖而出 tu D翌日 y 游弋y 溢
2、洪道 y 逸兴遄飞 y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 “游弋”易读错。四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 【备考提示】考查读音相近的字的读音,要求考生不能只抓住常见易错的字音,而要切实练好普通话,在比较中辨别。要注重考查普通话的读写能力培养。 2下更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扭怩 /扭捏 交接 /交结 急风暴雨 /疾风劲草 B姻缘 /因缘 机遇 /际遇 促膝谈心 /抵足谈心 C口型 /口形 飘荡 /漂荡 轻歌曼舞 /清歌妙舞 D意想 /臆想 定势 /定式 唾手可得 /垂手而得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 “扭怩”应为“忸怩” 。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
3、忸” 。 【高考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易错提醒】 “飘荡 /漂荡” “ 定势 /定式”有一定迷惑性,要加强平时积累。 【备考提示】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形近词。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 ,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 ,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 。 这是一座
4、 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 后来, 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 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 .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 :墓茔:墓地,茔地。墓室:犹墓庐;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打扮,
5、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方副词,老是;总是;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 。 【易错提醒】本题不
6、是传统的两个词选一个,而是四个词选一个,涉及实词(名词、动词) 、虚词、成语,容量加大。 【备考提示】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辨析用法。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要考虑句间关系和习惯搭配。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
7、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 A、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 ; B、不合逻辑, “商家、企业”改为“企业、商家” ; C、主客颠倒, “对我们”后加入“来说” 。 【高考考点】辨析并
8、修改病句。 【易错提醒】 B、 D 项的容易难于判断,注意并列词语看搭配、看顺序。 【备考提示】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
9、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是 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 “抓住他! ”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 “铁驴” (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他常常在夜里吹着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 “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 ”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参
10、考答案】 B 【试题分析】 “竹林”后的顿号应该为逗号。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易错提醒】本题考查短语的层次。注意 D 项倒装句,句末标点在句子的最后,倒装成分用逗号隔开。 【备考提示】应该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记住标点的常见错误。注意分析标点也要从分析句子内部关系入手。 二、 (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 李政道 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 ,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 ,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
11、 、阳天(东南) 、赤天(南) 、朱天(西南) 、成天(西) 、幽天(西北) 、玄天(北) 、鸾天(东北) 、钧天(中间向上) ,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 。 “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是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 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 22 公里,屈原当然没有
12、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 周礼说: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他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 “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 33 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 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大打球
13、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 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 8 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 2 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 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块,这样的
14、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个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头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 2 毫米的孔,管子长 15 尺左右,它测量正极分类的精确性能达到 0.013 度。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明显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 6从原文看,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
15、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 B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维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 C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 周礼所谓,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 D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 “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错,文中说“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方形象征大石块。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易错提醒】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注意
16、A 项有瑕疵,文中“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是作者的观点,没有说是古人的观点。 【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7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B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
17、转盘穿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C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 D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 A“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错,盘子要随星转; C“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错,是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 D 石块起固定作用,不用于直接观察天象。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注意联系题肢前后分析。 【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
18、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8 “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壁,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壁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 B由于壁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 C代表天的壁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 D今天所能见到的壁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璇玑”是玉器,不是天文仪器; B、壁和琮没有保留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只是礼器;
19、D、文中说: “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 【高考考点】依据文章进行判断和想象。 【易错提醒】 A,依据文意, “璇玑”是玉器,不是天文仪器,可对比 C 项判断。 【备考提示】要依据文意。推断想象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9作者根据哪两类证据推论出中国古人“天圆地圆”的观念? 【参考答案】典籍和文物 【试题分析】 屈原的天问 ,璇玑、璧、琮的样式和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推测。 【高考考点】筛选信息 三、 ( 9 分,每小题三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
20、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 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
21、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22、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鄙” ,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
23、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是说后来的士兵;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是作者的结论。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是说饥荒时选厢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湖北 语文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