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4-2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4-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4-2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4-2 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评价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用下述哪些指标(分数:2.00)A.接种率和建卡率B.效果指数和保护率C.建卡率和四苗覆盖率D.保护率和建卡率E.四苗覆盖率和接种率2.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分数:2.00)A.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治疗或死亡)B.传染源消除了排菌状态(治愈)C.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D.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未出现新病例或感染E.以上均是3.流行过程是(分数:2.00)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所构成B.传染源及其排
2、出的病原体可以波及到的地区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4.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分数:2.00)A.杀虫谱广B.高效速效C.抗药性小D.安全无毒E.性能稳定5.在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下列哪项是主要环节(分数:2.00)A.治疗病人B.隔离带苗者C.切断传播途径D.预防接种E.医学观察6.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分数:2.00)A.传染期B.潜伏期C.感染前期D.感染期E.临床症状期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研究
3、对象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坚持合作到底,我们对此称之为(分数:2.00)A.依从性B.长期性C.完整性D.持续性E.服从性8.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有(分数:2.00)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增加C.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D.免疫人口的死亡E.以上均是9.在城镇,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分数:2.00)A.1 小时内B.2 小时内C.6 小时内D.12 小时内E.24 小时内10.下列哪种疾病是规定报告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分数:2.00)A.麻疹B.鼠疫C.出血热D.狂犬病E.炭
4、疽11.对有症状的传染病病人,需采取隔离措施是因为(分数:2.00)A.出现临床症状B.能排出病原体C.(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隔离D.可以及时组织抢救治疗E.减少对易感人群的威胁12.孕妇患风疹后,可能引起胎儿畸形,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称为(分数:2.00)A.上行传播B.水平传播C.经胎盘传播D.医源性传播E.分娩时引起的传播13.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分数:2.00)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迁入C.免疫人口的死亡D.计划免疫E.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14.下列哪种疾病是规定报告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分数:2.00)A.病毒性肝炎B.霍乱C.脊髓灰质炎D.艾滋病E.伤寒15.严格设
5、立对照组的要求中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两组除年龄、性别因素外,其他条件均应齐同B.如研究传染病时,两组成员的易感性和感染疾病的机会有可比性C.发现病例的方法诊断标准等两组必须一致D.对两组的调查观察应同等认真E.最好采用“双盲法“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16.下列哪个指标不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分数:2.00)A.有效率B.治愈率C.抗体阳性率D.保护率E.引入率17.传播途径是指(分数:2.00)A.病原体转移宿主的过程B.病原体从宿主机体排出的过程C.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的过程D.病原体更换宿主时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E.参与传播病原体的诸因素18.WHO 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是
6、(分数:2.00)A.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B.霍乱、黄热病、流脑、脊髓灰质炎、回归热C.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霍乱、黄热病、流感D.疟疾、霍乱、流感、黄热病、脊髓灰质炎E.霍乱、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魔疹伤寒、登革热19.国境卫生检疫按空间划分包括(分数:2.00)A.海港检疫、航空检疫、边境检疫B.内地检疫、沿海检疫、海关检疫C.海上检疫、空中检疫、边境检疫D.海港检疫、航空检疫、陆地检疫E.边境检疫、航空检疫、海关检疫20.下列疾病,除何种以外其余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数:2.00)A.钩端螺旋体病B.流行性出血热C.森林脑炎D.脊髓灰质炎E.狂犬病21.发现甲
7、类传染病时(分数:2.00)A.在城镇应于 12 小时(农村 24 小时)内报告给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B.在城镇应于 6 小时(农村 12 小时)内报告给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C.如果有能力自行处理,则不必报告,否则及时上报D.做好保密工作E.以上均正确22.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流行过程迅猛B.常呈散发形式C.与个人卫生习惯无关D.有明显的季节性E.有一定的周期性23.慢性病原携带者指恢复期携带病原体至少超过(分数:2.00)A.1 个月B.2 个月C.3 个月D.6 个月E.12 个月2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是(分数:2.00)A.自然
8、因素和居民健康状况B.经济与文化因素C.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D.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E.预防策略与措施25.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是根据(分数:2.00)A.该病的潜伏期B.该病的流行期C.该病的传染期D.给病的临床期E.该病易感期2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分数:2.00)A.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B.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C.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D.发病率、有效率、续发率E.发病率、流行率、罹患率27.出现单个流行高峰后,接着出现一批病例,在流行曲线上形成一个尾巴、这往往是由于(分数:2.00)A.共同媒介传播后继之以接触传播B.接触传播后继之似共同传播C.通过
9、接触疫水传播D.通过接触生物媒介传播E.生物媒介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同时存在28.病原携带者是指(分数:2.00)A.由于过去受到感染而对某病有免疫力的人B.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获得被动免疫的人C.无任何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传染性相对较小的人E.急性期病人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当甲、乙类传染病爆发或流行时,哪一级政府有权宣布划定疫区(分数:2.00)A.乡人民政府B.县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政府D.省人民政府E.省级以上政府30.上级业务部门深入疫区开展调查属于(分数:2.00)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主动与被动监测D.哨兵监测E.主动与哨兵监测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10、国传染病防治法),当某种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当地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批准,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是(分数:2.00)A.限制或停止集会、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民事征用房屋、交通工具D.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E.以上均是32.在病原体的可能排除途径中,下列哪种排出途径是最难控制,然而又是最重要的(分数:2.00)A.呼吸道B.消化道C.泌尿生殖器D.皮肤E.胎盘33.下列疾病中,除何种以外其余都存在慢性或健康病原携带者(分数:2.00)A.白喉B.菌痢C.伤寒D.甲型肝炎E.乙型肝炎34.疾病监测的目的是(分数:2.00)A.了解疾病的现状B.预测预
11、报疾病C.为卫生行政决策提供依据D.控制疾病的发生E.以上均是35.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分数:2.00)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但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是盲人36.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为(分数:2.00)A.水平传播B.家庭传播C.血源性传播D.垂直传播E.间接传播37.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不取决于(分数:2.00)A.携带者的职业和卫生习惯B.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社会
12、活动范围C.携带者是否是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D.携带的疾病种类E.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38.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以散发为主B.呈现周期性C.呈现季节性D.以儿童发病为主E.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能引起爆发39.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季节性升高,一般多见于冬春季B.在未接种人群中,常呈周期性发病C.如果疾病的潜伏期短,易感人群集中,容易引起爆发D.受人口密度、居住条件等影响E.以上均是40.共同来源的传播引起的流行一般是(分数:2.00)A.只有一个高峰B.只有一个高峰,但存在明显的拖尾现象C.有两个高峰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流行病学 练习 试卷 4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