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4-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5898       资源大小:5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4-2及答案解析.doc

    1、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4-2 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评价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用下述哪些指标(分数:2.00)A.接种率和建卡率B.效果指数和保护率C.建卡率和四苗覆盖率D.保护率和建卡率E.四苗覆盖率和接种率2.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分数:2.00)A.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治疗或死亡)B.传染源消除了排菌状态(治愈)C.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D.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未出现新病例或感染E.以上均是3.流行过程是(分数:2.00)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所构成B.传染源及其排

    2、出的病原体可以波及到的地区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4.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分数:2.00)A.杀虫谱广B.高效速效C.抗药性小D.安全无毒E.性能稳定5.在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下列哪项是主要环节(分数:2.00)A.治疗病人B.隔离带苗者C.切断传播途径D.预防接种E.医学观察6.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分数:2.00)A.传染期B.潜伏期C.感染前期D.感染期E.临床症状期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研究

    3、对象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坚持合作到底,我们对此称之为(分数:2.00)A.依从性B.长期性C.完整性D.持续性E.服从性8.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有(分数:2.00)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增加C.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D.免疫人口的死亡E.以上均是9.在城镇,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分数:2.00)A.1 小时内B.2 小时内C.6 小时内D.12 小时内E.24 小时内10.下列哪种疾病是规定报告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分数:2.00)A.麻疹B.鼠疫C.出血热D.狂犬病E.炭

    4、疽11.对有症状的传染病病人,需采取隔离措施是因为(分数:2.00)A.出现临床症状B.能排出病原体C.(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隔离D.可以及时组织抢救治疗E.减少对易感人群的威胁12.孕妇患风疹后,可能引起胎儿畸形,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称为(分数:2.00)A.上行传播B.水平传播C.经胎盘传播D.医源性传播E.分娩时引起的传播13.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分数:2.00)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迁入C.免疫人口的死亡D.计划免疫E.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14.下列哪种疾病是规定报告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分数:2.00)A.病毒性肝炎B.霍乱C.脊髓灰质炎D.艾滋病E.伤寒15.严格设

    5、立对照组的要求中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两组除年龄、性别因素外,其他条件均应齐同B.如研究传染病时,两组成员的易感性和感染疾病的机会有可比性C.发现病例的方法诊断标准等两组必须一致D.对两组的调查观察应同等认真E.最好采用“双盲法“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16.下列哪个指标不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分数:2.00)A.有效率B.治愈率C.抗体阳性率D.保护率E.引入率17.传播途径是指(分数:2.00)A.病原体转移宿主的过程B.病原体从宿主机体排出的过程C.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的过程D.病原体更换宿主时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E.参与传播病原体的诸因素18.WHO 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是

    6、(分数:2.00)A.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B.霍乱、黄热病、流脑、脊髓灰质炎、回归热C.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霍乱、黄热病、流感D.疟疾、霍乱、流感、黄热病、脊髓灰质炎E.霍乱、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魔疹伤寒、登革热19.国境卫生检疫按空间划分包括(分数:2.00)A.海港检疫、航空检疫、边境检疫B.内地检疫、沿海检疫、海关检疫C.海上检疫、空中检疫、边境检疫D.海港检疫、航空检疫、陆地检疫E.边境检疫、航空检疫、海关检疫20.下列疾病,除何种以外其余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数:2.00)A.钩端螺旋体病B.流行性出血热C.森林脑炎D.脊髓灰质炎E.狂犬病21.发现甲

    7、类传染病时(分数:2.00)A.在城镇应于 12 小时(农村 24 小时)内报告给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B.在城镇应于 6 小时(农村 12 小时)内报告给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C.如果有能力自行处理,则不必报告,否则及时上报D.做好保密工作E.以上均正确22.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流行过程迅猛B.常呈散发形式C.与个人卫生习惯无关D.有明显的季节性E.有一定的周期性23.慢性病原携带者指恢复期携带病原体至少超过(分数:2.00)A.1 个月B.2 个月C.3 个月D.6 个月E.12 个月2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是(分数:2.00)A.自然

    8、因素和居民健康状况B.经济与文化因素C.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D.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E.预防策略与措施25.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是根据(分数:2.00)A.该病的潜伏期B.该病的流行期C.该病的传染期D.给病的临床期E.该病易感期2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分数:2.00)A.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B.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C.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D.发病率、有效率、续发率E.发病率、流行率、罹患率27.出现单个流行高峰后,接着出现一批病例,在流行曲线上形成一个尾巴、这往往是由于(分数:2.00)A.共同媒介传播后继之以接触传播B.接触传播后继之似共同传播C.通过

    9、接触疫水传播D.通过接触生物媒介传播E.生物媒介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同时存在28.病原携带者是指(分数:2.00)A.由于过去受到感染而对某病有免疫力的人B.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获得被动免疫的人C.无任何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传染性相对较小的人E.急性期病人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当甲、乙类传染病爆发或流行时,哪一级政府有权宣布划定疫区(分数:2.00)A.乡人民政府B.县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政府D.省人民政府E.省级以上政府30.上级业务部门深入疫区开展调查属于(分数:2.00)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主动与被动监测D.哨兵监测E.主动与哨兵监测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10、国传染病防治法),当某种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当地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批准,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是(分数:2.00)A.限制或停止集会、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民事征用房屋、交通工具D.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E.以上均是32.在病原体的可能排除途径中,下列哪种排出途径是最难控制,然而又是最重要的(分数:2.00)A.呼吸道B.消化道C.泌尿生殖器D.皮肤E.胎盘33.下列疾病中,除何种以外其余都存在慢性或健康病原携带者(分数:2.00)A.白喉B.菌痢C.伤寒D.甲型肝炎E.乙型肝炎34.疾病监测的目的是(分数:2.00)A.了解疾病的现状B.预测预

    11、报疾病C.为卫生行政决策提供依据D.控制疾病的发生E.以上均是35.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分数:2.00)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但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是盲人36.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为(分数:2.00)A.水平传播B.家庭传播C.血源性传播D.垂直传播E.间接传播37.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不取决于(分数:2.00)A.携带者的职业和卫生习惯B.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社会

    12、活动范围C.携带者是否是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D.携带的疾病种类E.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38.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以散发为主B.呈现周期性C.呈现季节性D.以儿童发病为主E.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能引起爆发39.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季节性升高,一般多见于冬春季B.在未接种人群中,常呈周期性发病C.如果疾病的潜伏期短,易感人群集中,容易引起爆发D.受人口密度、居住条件等影响E.以上均是40.共同来源的传播引起的流行一般是(分数:2.00)A.只有一个高峰B.只有一个高峰,但存在明显的拖尾现象C.有两个高峰D

    13、.可以是单峰、多峰或不规则峰形E.不存在高峰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4-2 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评价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用下述哪些指标(分数:2.00)A.接种率和建卡率B.效果指数和保护率 C.建卡率和四苗覆盖率D.保护率和建卡率E.四苗覆盖率和接种率解析:2.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分数:2.00)A.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治疗或死亡)B.传染源消除了排菌状态(治愈)C.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D.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未出现新病例或感染E.以上均是 解析:3.流行过程是(分数:2.00)

    14、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所构成 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波及到的地区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解析:4.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与有机磷类杀虫剂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分数:2.00)A.杀虫谱广B.高效速效C.抗药性小D.安全无毒 E.性能稳定解析:5.在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下列哪项是主要环节(分数:2.00)A.治疗病人B.隔离带苗者C.切断传播途径 D.预防接种E.医学观察解析:6.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分数:2.00)A

    15、.传染期 B.潜伏期C.感染前期D.感染期E.临床症状期解析: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研究对象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坚持合作到底,我们对此称之为(分数:2.00)A.依从性 B.长期性C.完整性D.持续性E.服从性解析:8.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有(分数:2.00)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增加C.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D.免疫人口的死亡E.以上均是 解析:9.在城镇,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分数:2.00)A.1 小时内B.2 小时内C.6 小时内 D.12 小时内E.24 小时内

    16、解析:10.下列哪种疾病是规定报告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分数:2.00)A.麻疹B.鼠疫 C.出血热D.狂犬病E.炭疽解析:11.对有症状的传染病病人,需采取隔离措施是因为(分数:2.00)A.出现临床症状B.能排出病原体C.(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隔离D.可以及时组织抢救治疗E.减少对易感人群的威胁 解析:12.孕妇患风疹后,可能引起胎儿畸形,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称为(分数:2.00)A.上行传播B.水平传播C.经胎盘传播 D.医源性传播E.分娩时引起的传播解析:13.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分数:2.00)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迁入C.免疫人口的死亡D.计划免疫 E.免疫人口免疫力的

    17、自然消退解析:14.下列哪种疾病是规定报告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分数:2.00)A.病毒性肝炎B.霍乱 C.脊髓灰质炎D.艾滋病E.伤寒解析:15.严格设立对照组的要求中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两组除年龄、性别因素外,其他条件均应齐同 B.如研究传染病时,两组成员的易感性和感染疾病的机会有可比性C.发现病例的方法诊断标准等两组必须一致D.对两组的调查观察应同等认真E.最好采用“双盲法“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解析:16.下列哪个指标不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分数:2.00)A.有效率B.治愈率C.抗体阳性率D.保护率E.引入率 解析:17.传播途径是指(分数:2.00)A.病原体转移宿主的过

    18、程B.病原体从宿主机体排出的过程C.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的过程D.病原体更换宿主时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E.参与传播病原体的诸因素解析:18.WHO 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是(分数:2.00)A.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 B.霍乱、黄热病、流脑、脊髓灰质炎、回归热C.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霍乱、黄热病、流感D.疟疾、霍乱、流感、黄热病、脊髓灰质炎E.霍乱、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魔疹伤寒、登革热解析:19.国境卫生检疫按空间划分包括(分数:2.00)A.海港检疫、航空检疫、边境检疫B.内地检疫、沿海检疫、海关检疫C.海上检疫、空中检疫、边境检疫D.海港检疫、航空检疫、

    19、陆地检疫 E.边境检疫、航空检疫、海关检疫解析:20.下列疾病,除何种以外其余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数:2.00)A.钩端螺旋体病B.流行性出血热C.森林脑炎D.脊髓灰质炎 E.狂犬病解析:21.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分数:2.00)A.在城镇应于 12 小时(农村 24 小时)内报告给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B.在城镇应于 6 小时(农村 12 小时)内报告给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 C.如果有能力自行处理,则不必报告,否则及时上报D.做好保密工作E.以上均正确解析:22.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流行过程迅猛B.常呈散发形式 C.与个人卫生习惯无关D.有明显的

    20、季节性E.有一定的周期性解析:23.慢性病原携带者指恢复期携带病原体至少超过(分数:2.00)A.1 个月B.2 个月C.3 个月 D.6 个月E.12 个月解析:2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是(分数:2.00)A.自然因素和居民健康状况B.经济与文化因素C.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E.预防策略与措施解析:25.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是根据(分数:2.00)A.该病的潜伏期 B.该病的流行期C.该病的传染期D.给病的临床期E.该病易感期解析:2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分数:2.00)A.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B.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 C

    21、.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D.发病率、有效率、续发率E.发病率、流行率、罹患率解析:27.出现单个流行高峰后,接着出现一批病例,在流行曲线上形成一个尾巴、这往往是由于(分数:2.00)A.共同媒介传播后继之以接触传播 B.接触传播后继之似共同传播C.通过接触疫水传播D.通过接触生物媒介传播E.生物媒介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同时存在解析:28.病原携带者是指(分数:2.00)A.由于过去受到感染而对某病有免疫力的人B.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获得被动免疫的人C.无任何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传染性相对较小的人E.急性期病人解析: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当甲、乙类传染病爆发或流行时,哪一

    22、级政府有权宣布划定疫区(分数:2.00)A.乡人民政府B.县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政府 D.省人民政府E.省级以上政府解析:30.上级业务部门深入疫区开展调查属于(分数:2.00)A.主动监测 B.被动监测C.主动与被动监测D.哨兵监测E.主动与哨兵监测解析: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当某种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当地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批准,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是(分数:2.00)A.限制或停止集会、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民事征用房屋、交通工具D.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E.以上均是 解析:32.在病原体的可能排除途径中,下列哪种排出途

    23、径是最难控制,然而又是最重要的(分数:2.00)A.呼吸道 B.消化道C.泌尿生殖器D.皮肤E.胎盘解析:33.下列疾病中,除何种以外其余都存在慢性或健康病原携带者(分数:2.00)A.白喉B.菌痢C.伤寒D.甲型肝炎 E.乙型肝炎解析:34.疾病监测的目的是(分数:2.00)A.了解疾病的现状B.预测预报疾病C.为卫生行政决策提供依据D.控制疾病的发生E.以上均是 解析:35.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分数:2.00)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但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

    24、知道安慰剂的特征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是盲人解析:36.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为(分数:2.00)A.水平传播B.家庭传播C.血源性传播D.垂直传播 E.间接传播解析:37.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不取决于(分数:2.00)A.携带者的职业和卫生习惯B.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社会活动范围C.携带者是否是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D.携带的疾病种类 E.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解析:38.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以散发为主B.呈现周期性C.呈现季节性D.以儿童发病为主E.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能引起爆发 解析:39.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季节性升高,一般多见于冬春季B.在未接种人群中,常呈周期性发病C.如果疾病的潜伏期短,易感人群集中,容易引起爆发D.受人口密度、居住条件等影响E.以上均是 解析:40.共同来源的传播引起的流行一般是(分数:2.00)A.只有一个高峰B.只有一个高峰,但存在明显的拖尾现象C.有两个高峰D.可以是单峰、多峰或不规则峰形 E.不存在高峰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4-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