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2-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2-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2-1及答案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综合课-法理学-2-1 及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有关法学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B法学就其属性来说,既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C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等D由于各国的法律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法律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因此,法学不可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缺乏科学性(分数:2.00)A.B.C.D.2.以下关于大陆法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渊源于古罗马法,最后于 19 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B大陆法系分
2、为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C大陆法系法律基本结构是在公法和私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传统上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指民法和商法D大陆法系法官通常采用归纳法,即将法典中的高度概括的法律原理具体化,然后适用于案件(分数:2.00)A.B.C.D.3.甲的父亲死后,其母乙将其家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乙提供生活费。乙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乙提供生活费 300 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D子女赡养父母主
3、要是道德问题,法官的判决缺乏依据(分数:2.00)A.B.C.D.4.关于法律制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法制统一原则的要求是法律之间没有矛盾B只要一切法律制定都以宪法为根据,则一定会实现法制的统一C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说明,法律的制定应当坚持民主性原则D在我国,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分数:2.00)A.B.C.D.5.我国继承法第 16 条第 2 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
4、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个别指引 B确定指引C有选择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分数:2.00)A.B.C.D.6.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中,属于政策性原则的是( )。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B婚姻法规定,我国鼓励晚婚晚育和实行计划生育C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D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分数:2.00)A.B.C.D.7.下列有关法的普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B法的普遍约束力是以外在强制力为特征的约束,而
5、其他社会规范以内在强制为主要特征C法的普遍性在空间上是以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界,因此,它不是绝对的和无限的D法具有普遍性,因此,一切具体的法律的效力都是完全相同的(分数:2.00)A.B.C.D.8.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律可分为(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分数:2.00)A.B.C.D.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96 条: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这一规则属于( )。A强制性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
6、D准用性规则(分数:2.00)A.B.C.D.10.关于法律解释的必要性,表述正确的有( )。A如果法律规定非常具体明确,在适用时就不需要进行法律解释B要保证法的实施的统一性,就必须进行统一的法律解释C法律解释可以解决法律规定矛盾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法律漏洞的问题D通过法律解释解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实际上相当于制定了新的法律(分数:2.00)A.B.C.D.11.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意志性表述,不正确的有( )。A法律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而建立,因此也就是根据国家意志而建立B任何法律关系的建立都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也要体现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C国家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
7、产生和实现起着主导作用;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对于法律规范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实现又是必不可少的D法律关系虽然具有意志性,但任何法律关系都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的要求(分数:2.00)A.B.C.D.12.从( )的角度,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A成熟程度 B经济政治属性C对法律现象认识的不同阶段 D主体(分数:2.00)A.B.C.D.13.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说法有( )。A没有从事违法行为(广义)就不可能承担法律责任B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C如果权利没有受到侵犯,就不会产生法律责任D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其惩罚的方式
8、来来实现的(分数:2.00)A.B.C.D.14.关于法律溯及力,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刑事法律若具有溯及力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也违反正义的原则B法治社会要求法律具有可预测性和确定性,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符合这一要求C在某些现代民事法律中,为了保障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法律有溯及力D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属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分数:2.00)A.B.C.D.15.侧重于状态,即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程度的是( )。A法律实施 B法律生效C法律实现 D法律实效(分数:2.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6.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概
9、括为( )。(分数:2.00)A.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B.它是法学的基础理论C.它是法学的方法论D.它是法学的分支学科17.下列选项正确地表达了法律与政治的关系的是( )。(分数:2.00)A.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B.不被法完全控制的权力活动领域是可能存在的C.法表述和确认国家权力,以赋予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形式强化和维护国家权力,因此,这与法控制、约束国家权力形成了悖论D.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18.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
10、,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法制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手段来保证19.能够影响法的遵守主体遵守法律的因素有( )。(分数:2.00)A.法律的本质B.政体的性质C.历史及文化传统D.社会力量对比关系20.下列哪些领域的法律体现了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分数:2.00)A.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B.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法律C.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规定产品、服务质量的标准的法律D.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的法律21.下面关于司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司法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
11、员,而不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B.司法是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C.司法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D.司法的对象极为广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司法的对象22.2002 年 4 月 28 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7 次会议对刑法第 294 条第 1 款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含义作了解释,该解释为( )。(分数:2.00)A.法定解释B.文义解释C.司法解释D.目的解释23.下列命题正确的有哪些?( )(分数:2.00)A.法律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所决定B.法律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C.法律意识必定走在经济发展的后面D.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
12、必然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4.00)24.简述法律制定的特点。(分数:7.00)_25.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分数:7.00)_四、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30.00)案例:甲因急用钱将乙委托其保管的一幅名画以自己的名义卖给丙,丙在支付对价的同时拿走了字画。一日乙在丙处见到自己的画欲拿回,遂与丙发生纠纷,诉到法院。法官拿到案件后,查遍当时所有法律,没有适用该案件的法条。于是丁、戊两法官分别写出自己的判决如下。判决书:丁:根据物权的追及性,所有物无论辗转落人何处,所有人都可以追回,乙是该画的所有人,因此有权从丙处拿回自己的画。故判决丙归还乙的画,其损失由甲赔偿。戊:
13、根据债的相对性,甲、乙之间的保管合同之效力不能及于第三人丙,同样,甲、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不及于乙,故乙只能要求甲返还其画,甲与丙的买卖合同由于出卖方无权处分而效力待定,又因真正权利人乙不予承认,因此变为无效的合同,甲、丙双方应返还原物,甲向丙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法条(该案判决后立法中有了该法条):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第三人为善意且有偿的情况下,第三人应取得所有权。(分数:24.00)(1).法官在作出判决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法律推理?(分数:6.00)_(2).从法律渊源的角度分析法官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作出判决的依据。(分数:6.00)_(3).分析法官的判决和法条在内容上的异同、各自的
14、性质及相互关系。(分数:6.00)_(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从判决到法条的过程所反映的法理。(分数:6.00)_26.某市副市长张某喝酒后与其妻子王某吵架,张某一挥拳正好打在王某的太阳穴上致其死亡,法院初审认为应判张某过失致人死亡罪,后因王某的亲戚及邻居怀疑张某有情妇,有谋害王某之意,就在法院门口设立灵堂,后经媒体多方报道,各地群众反应强烈,纷纷要求法院改判,法院迫于各种压力,于是最终判张某故意杀人罪,处以死刑。试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分数:6.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27.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如何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15、”的关系。(分数:10.00)_28.论述现阶段我国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策的关系。(分数:10.00)_综合课-法理学-2-1 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有关法学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B法学就其属性来说,既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C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等D由于各国的法律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法律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因此,法学不可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缺乏科学性(分数:2.00)A.B. C
16、.D.解析:解析 法学是一门以法(或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与相互关系,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作用。因此,法学的研究对象并非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A 项表述错误。由于法律是人们生活意义的规则体现,法学要解决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人们生活所面临的问题,要为人们在规则下生活提供精神导向,因此,法律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B 项正确。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是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即法律的运行)这一角度对法学所作的分类。C 项错
17、误。从科学一词较为宽泛的定义来衡量,法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以不同方法为主导的各种流派,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理论具有规范性。D项表述错误。2.以下关于大陆法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渊源于古罗马法,最后于 19 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B大陆法系分为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C大陆法系法律基本结构是在公法和私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传统上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指民法和商法D大陆法系法官通常采用归纳法,即将法典中的高度概括的法律原理具体化,然后适用于案件(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大陆法系法官适用法律通常采用演绎法。3.甲
18、的父亲死后,其母乙将其家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乙提供生活费。乙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乙提供生活费 300 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D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的判决缺乏依据(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案中,法官作出的判决能引起当事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故 B 项正确。法官的判决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属于法律事实的一种,它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之一。它
19、可以在原、被告之间引起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因而 C 项错误。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权利和义务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甲既负有赡养母亲的义务,也享有在家居住的权利,而并非一味地承担义务,不享有权利。故 A 项错误。子女赡养父母是个道德问题,但是,经国家认可的部分就成为国家的法律,就变成了一个法律问题。赡养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故 D 项错误。4.关于法律制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法制统一原则的要求是法律之间没有矛盾B只要一切法律制定都以宪法为根据,则一定会实现法制的统一C马克思深刻
20、地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说明,法律的制定应当坚持民主性原则D在我国,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法制统一原则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共同提倡和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立法机关所创设的法律应做到内部和谐统一,做到整个法律体系内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一致、相互协调。法制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宪法,只有在严格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法制的统一。因此,要实现法制统一,就必须要求一切法律制
21、定都以宪法为根据,但一切法律制定都以宪法为根据,未必一定会实现法制的统一。故 A、B 项错误。立法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维护和保障立法的科学性。立法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存在,不能凭主观臆想进行。从实际出发首先要求立法要从现实的国情出发,符合国情;其次还要求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因此,马克思的话说明,法律的制定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故 C 项错误。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故 D 项正确。5.我国继承法第 16 条第 2 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
22、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个别指引 B确定指引C有选择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个别指引指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况的指引。法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性指引,它又可分为确定指引和不确定指引,不确定指引又称为有选择指引。确定指引明确要求人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而有选择指引则赋予人们选择的权利。故本题选 C 项。6.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中,属于政策性原则的是( )。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B婚姻法规定,我国鼓励晚婚晚育和实行计划生育C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D刑事诉讼法规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综合 法理学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