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docx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 第 I 卷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解析: 卜辞 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 ,它反映了那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受禾”与农业生产 密切相关,在当时的卜辞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受禾”的内容,说明了此时的农业生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
2、分, 故 选 A。 祭祀 主要针对的是先祖或者神灵, 排除 B。巫师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C 项错误。 D 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解析: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 故 选 B。 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 排除 A。 宗法制下,财产的继承 是嫡子优先,然后庶子,
3、故 C 项错误。宗法制协调的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 , 排除 D。 答案: B 3.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 A. B. C. D. 解析: 古代中国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据此分析,取代篆书的字体是隶书 ,选 C。 A 是篆书, B 是楷书, C 是隶书, D 是草书。 答案: C 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 故 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
4、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解析: 综合这首诗歌 内容 来看 ,这应该是一首宫女写给前线将士的表达爱慕之情的诗歌, 结果唐玄宗把这个宫女嫁给了该士兵,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这与古代传统的婚姻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符合的,说明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 故 选 D。 AC 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B 项曲解了题意。 答案: D 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
5、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解析: 唐朝赋税以实物赋税和货币赋税为主,南宋时期, 则以货币赋税为主, 这种表面 赋税形式的变化, 则 反映了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货币是 商品经济 发展的重要媒介 , 故 本题 选 A。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曲解了题干原意, 排除 B。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实行 重农抑商 的经济政策 , 故 C 项错误 ,与史实不符合 。 D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答案: A 6.朱元璋认为,“礼 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
6、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解析: 礼乐代表的是儒家思想,刑政代表的是法家思想, 在题干材料中,朱元璋认为“ 礼乐在治国中起到膏粱的作用 ,刑政 在治国中起到药石的作用 , 而 法家 则 起到了 辅助儒学 治国的作用” ,这说明了朱元璋在治国理念上是“礼乐为先,刑政为辅” , 故排除 A,选 B。 C 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 D 项与题干意思不符合。 答案: B 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 解析: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唐朝的孙思邈,九章算术是 汉朝的
7、著作,石氏星表是唐朝的著作 , 故 本题选 C。 答案: C 8.下图 反映的是 (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解析: 这张邮票的上半部分反映的是铁犁牛耕,下半部分体现了女子在织布 ,综合起来,其反映的主题是男耕女织, 这符合小农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 , 故 选 B。小国寡民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生活状态,当时不可能有牛耕现象, 排除 A。 邮票主题反映的是男女分工不同, 体现不出男女各自在家庭的地位, 故 CD 不选。 答案: B 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
8、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解析: 古代雅典, 生活在山区的主要 是农民, 从事农业 , 所受压迫最严重, 政治主张最激进。平原地区 生活的是贵族, 主张维护贵族政治。生活在海滨地区的主要是工商业者,从事商业为主, 财富多, 政治主张较为温和。这说明了不同阶层因其经济地位不同 ,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 故 选 C。题干材料表明的是不同阶层 不同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强调他们之间的对立,排除 A。 政治要求最为激进的
9、是农民,而不是 工商业者, 排除 B。 D 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10.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 )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解析: 材料既强调了国会有招募和建立军队 的权力 , 但没有指挥军队权力;又强调了 总统 有指挥军队的 权 力 , 但没有征召军队的权力。他们 各有自己的权利, 但又彼此制约,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故 选 B。题干并 没有强调军权
10、和行政权的 地位问题 , 排除 A。美国 1787年宪法体现分权和制衡 的原则,总统权力 至上 的说法与 史实 不符合,同时,国会也受到其他两个部门的制约,也不存在权力中心的说法, 故排除 C、 D。 答案: B 11.1811 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100 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解析: 本题 考查学生对 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在 君主立宪制 下, 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 仍然 是国家的象
11、征,按照宪法 规定 ,没有国王的印章 的文件 是不合法的, 因此, 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 这体现了英国宪法至上的施政理念,故 选 D。 AB 表述错误, C 项曲解了题意。 答案: D 12.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托古改制 解析: 题干大意是: 对古代变更越完尽,对人们带来的便利就越多 , 即使 圣王复作,也不 会舍明代 税 制,而 恢复 唐代税制 。这里 强调 了 改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12、四个选项都强调变法,但 A、 B、 C 都强调变法 , 和材料意思一致; D 强调借助古人来进行变法,与题干材料思想差异最大, 故 选 D。 答案: D 13.1875 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解析: 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 才能富 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
13、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 这 是 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 故 选 B。 材料反对中体西用, 故排除 A。顽固派 反对学习西方,这与郭嵩焘观点不一致 , 排除 C。 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 康有为奠定的 , 排除 D。 答案: B 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 15 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 13 人,革命党 5 人,咨议局议长 3 人,巡抚 3 人,布政使 1 人,提督1 人,督练公所总参议 1 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解析: 题干 数据 显
14、示 ,全 国有 15 个省 的最高长官 ,其中革命党只有 5 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 政权 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 选 D。辛亥革命 依靠的是新军和资产阶级上层,没有 广泛的社会基础, 排除 A。 C 项在 材料 中 无法体现 。 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排除D。 答案: B 15.下 图为某国 1919 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 A.日本 B.德国 C.苏俄 D.法国 解析: 图表数据显示, 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 明显 高于华中和华南地区 ,结合所学 知识,这是 日本加紧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经济侵略 的表现 , 故 选 A。 答案: A 16.从鸦片战争到
15、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解析: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 排除 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 排除 B。 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 排除 D。 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历程,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每一次学习西方的变革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 深入下去的, 故 选 D。
16、答案: C 17.1941 年 2 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解析: 从 题干 材料信息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 1941 年 2月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
17、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 1922 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解析: 紧扣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十月革命后和 1922 年, 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不一致,反映了当时苏俄社会形势的变化,这种新变化推动了农业 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故 选 C。 A 错在彻底这个词,表述绝对
18、。 B 项只是一种改革的尝试,当时党内还有很多反对意见, B 项错误。 D 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时的 340 亿美元增加到 1929 年的 830 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美国 国民收入大幅提高, 但 没有涉及财政支出 和 殖民和海外市场问题 ,排除 BD。 在 19 世纪 末,美国已经是第一工业强国, 排除 C; 结合教材知识, 美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带来的
19、是 贫富差距 扩 大,造成 有效 消费 严重 不足,成为引发 1929 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答案: A 20.1948 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解析: 分裂德国是美、英 先 采取的措施 , 故 处于攻势地位的是美英,而不是苏联, 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 采用 缓和政策, 排除 B;选项 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
20、本特征 。 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 都竭力 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 这 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 故 选 D。 答案: D 21.一般认为, 1952 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解析: 1952 年,世界处于美苏冷战对峙之下,形成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里的第三世界 指的是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国家, 故 选 A。 答案: A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1、,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 的目标是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排除 B;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 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 、资本等自由流通, 排除 C;欧洲联盟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 盟 , 排除D。 故 本题选 A。 答案: A 2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 50 个部署在东北地区,
22、 32 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解析: 题干显示出民用企业的分布是东北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但国防工业 的分布主要 集中在中部地区, 说明了这种布局调整的目的是 为了推动 不同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故 选 B。 ACD的表述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24.1958 年 4 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 800 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海南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