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专业课微观经济学-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专业课微观经济学-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专业课微观经济学-9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专业课微观经济学-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局部均衡 (分数:2.00)_2.一般均衡 (分数:2.00)_3.帕累托改进 (分数:2.00)_4.帕累托最优状态 (分数:2.00)_5.交换的契约曲线 (分数:2.00)_6.生产可能性边界 (分数:2.00)_7.效用可能性曲线 (分数:2.00)_8.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分数:2.00)_9.公共选择理论 (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32.00)10.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分数:4.00)_11.为什么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
2、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分数:4.00)_12.瓦尔拉斯定律认为,人们为了满足当前效用的最大化,会花光所有的收入进行消费。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是否人们的消费决策不是按当前效用最大化原则做出的? (分数:4.00)_13.一个社会仅有 L 和 K 两种资源,现在生产衣服的 MRTS=4,而生产食物的 MRTS=3,问生产上是否有效率,为什么?如何改进? (分数:4.00)_14.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画图并说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关系式是如何得到的? (分数:4.00)_15.简要说明为什么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加生产的最优条件? (分数:4.00)_1
3、6.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分数:4.00)_17.如何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对此,西方学者并无一致的答案。然而,大体的说来,他们较为普遍的思路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述效率优先的涵义。 (分数:4.00)_三、计算题(总题数:4,分数:30.00)假设在一个纯交换经济中有两个消费者 i=A,B 和两种商品 j=1,2。消费者的初始禀赋为 。消费者A 的初始禀赋和效用函数分别为 W A =(1,0)和 ;消费者 B 的初始禀赋和效用函数分别为 W B =(0,1)和 (分数:10.00)(1).求竞争均衡(提示:在计算竞争均衡时可把商品 1 的价格标准化为 1);(分
4、数:5.00)_(2).假设 (分数:5.00)_18.甲有 300 单位商品 x,乙有 200 单位商品 y,二人的效用函数都是 U(x,y)=xy,推导出所有满足Pareto 最优的状态。二人通过交换达到 Pareto 最优,求出社会的价格体系,并求出交换结果。 (分数:5.00)_假设经济中只有 A 和 B 两个消费者以及 X 和 Y 两种消费品。消费者 A 的效用函数为 U A (X A ,Y A )=X A Y A ,消费者 B 的效用函数为 U B (X B ,Y B )=X B Y B 。假设初始禀赋分别为 (分数:10.00)(1).通过计算来准确画出该经济的埃奇渥斯盒状图及其
5、交换契约曲线。(分数:5.00)_(2).令 P X =1,求能够使得二者的消费量达到帕累托最优的 P Y ,以及此时 A 与 B 各自的消费量,X A ,Y A ,X B ,Y B 。(分数:5.00)_19.在两种商品交换的经济体中,两个人(a,b)有如下的效用函数:U a (X a )=lnX 1a +2lnX 2a ,U b (X b )=2lnX 1b +lnX 2b ,假定 a 最初的资源禀赋 R a =(9,3),即 a 拥有 9 个 X 1 和 3 个 X 2 ;而 b 最初的资源禀赋为 R b =(12,6),即 b 拥有 12 个 X 1 和 6 个 X 2 。定义两种商品
6、 X 1 和 X 2 的价格之比 P 1 /P 2 =p,并标准化商品 2 的价格 P 2 =1。证明:均衡的价格水平 p * =0.5。 (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20.00)20.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 (分数:5.00)_21.证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叙述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并说明它的含义。 (分数:5.00)_22.请用规模经济递增,规模经济不变和规模经济递减,来分析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 (分数:5.00)_23.简述帕累托效率的含义,说明对我国收入分配的意义。 (分数:5.00)_研究生专业课微观经济学-9 答案解析(总分:
7、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局部均衡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局部均衡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如在研究某产品市场的均衡时,就可假设其他各产品的供给、需求及价格不变,而只考虑
8、该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如何由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以达到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下,不但可以达到说明问题的目的,而且可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特别是当把所研究的变量限于两个经济因素时,可以借助数、表、图进行综合分析,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研究一些综合性问题时,局部均衡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2.一般均衡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
9、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1939 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3.帕累托改进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
10、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4.帕累托最优状态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它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V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 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
11、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 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比率;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交换和生产的最优状态:所有
12、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5.交换的契约曲线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交换的契约曲线也称为合同曲线,是交换双方进行交换时最有效率点的轨迹。该曲线上的任意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可以用埃奇渥斯盒状图来说明交换的契约曲线,如下图所示。 6.生产可能性边界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
13、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 X 和 Y 两种商品的生产,那么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下图表示。 7.效用可能性曲线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效用可能性曲线也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
14、平的组合点的轨迹,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下图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消费者 A、B 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中,横轴 U A 表示消费者 A 的效用水平,纵轴 U B 表示消费者 B 的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当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给定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消费者 A 的效用水平只能以降低消费者 B 的效用水平为代价。 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整个效用空间划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在曲线的右上方区域,是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无法达到的,故可以看成是“效用不可能”区域;在
15、曲线的左下方区域,是“无效率”区域;曲线上点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 8.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阿罗分析市场一般均衡时得出的一个定理。阿罗认为,用投票的方式不可能把个人的偏好集中起来,形成合乎理性的社会偏好。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包含两项重要假设:每个人的偏好是可以排序的;每个人的偏好次序是传递的。根据这两项假设,阿罗指出,要建立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必定要违反他规定的下列五项条件的一项或若干项,否则社会福利函数就无法建立。这五项规定或条件为
16、:自由三元组条件:在所有选择方案中,至少有三个方案,对之允许有任何逻辑上可能的个人选择顺序。社会选择正相关于个人价值条件:如果某一选择方案在所有人的选择顺序中地位上升或保持不变,且没有其他变化发生,则在社会选择顺序中,这一方案的地位上升,或至少不下降。不相关的选择方案具有独立性条件:第一,任何两个选择方案的社会选择顺序仅仅依赖个人对这两个方案的选择顺序,与个人在其他不相关的备选对象上的选择顺序无关;第二,任何两个选择对象之间的社会偏好顺序仅仅依赖于个人相应的选择顺序,而与偏好强度等因素无关。公民主权条件:社会选择顺序毕竟不是强迫的。非独裁条件:选择规则不能是独裁的,即不存在这种情况:一个人的选
17、择顺序就是社会的选择顺序,所有其他人的选择是无足轻重的。 阿罗证明了不存在一个选择规则或选择程序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假设和五个条件,这表明由个人选择合乎逻辑地转化为社会选择的过程包含巨大的困难。9.公共选择理论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
18、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拓展到以往被经济学家视为外部因素而由政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把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假定和前提,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专业课 微观经济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