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分类真题2016年-(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分类真题2016年-(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分类真题2016年-(1)及答案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文学理论分类真题 2016 年-(1)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40.00)1.韵味 (分数:5.00)_2.文化领导权 (分数:5.00)_3.创作个性 (分数:5.00)_4.审美理想 (分数:5.00)_5.意象 (分数:5.00)_6.元叙事 (分数:5.00)_7.自动写作 (分数:5.00)_8.陌生化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9.谈谈对王国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理解。 (分数:10.00)_10.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分数:10.00)_11.与共鸣比较,领悟有什么
2、特点? (分数:10.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30.00)12.谈谈对“作者之死”的理解。 (分数:10.00)_13.结合作品,谈谈对文本层次的理解。 (分数:10.00)_14.中国梦提出的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根据所学的历史文学史、文学理论等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10.00)_文学理论分类真题 2016 年-(1)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40.00)1.韵味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韵味是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具有雅致、含蓄美。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多层次和文学文本意蕴的多侧面,其中
3、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韵味是一种富于内蕴、含蓄模糊的味道。因为内蕴丰富,所以可以反复咀嚼回味。又因为含蓄模糊,所以有纠缠不清的暖昧。2.文化领导权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化领导权由意大利共产主义创始人之一葛兰西提出。 在葛兰西看来,文化在于人类实践,它不仅表达了人类的信念和信仰,而且通过对人的思想进行控制即行使领导权而存在。文化领导权既是权力体系的一个重要方而,也是统治权得以建立和延续的一个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国家不仅是政治的,也是伦理的、文化的。作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之间的一种平衡,它既是一种强制性的统治机器,也是
4、规训和陶冶实行强制性统治所需要的思想和手段的领导权。3.创作个性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创作个性是指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艺术品格,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同时它也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4.审美理想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审美理想,也称为美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并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模型。审美理想的特征是以理念的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型的
5、最高典范,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5.意象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意象在文学中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中。其古义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作为一个概念,“意象”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审美意象从表意的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6.元叙事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元叙事通常被叫做“大叙事”,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
6、性、目的性、连惯性和统一性。这一术语是由法国哲学家利奥塔首次提出的。根据利奥塔的解释,元叙事或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文艺理论批评中,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中,指的是完整解释,即对历史的意义、经历和知识的叙述。它通过预期实现,对一个主导思想赋予社会合法性。7.自动写作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自动写作”法是美国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亨利米勒眼花缭乱的诸多试验手法之一,采用无意识、梦幻、想象等,揭示作者真实的自我,表现作者的哲学态度和创作思想,对深化其作品主题、展示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写作法”又称无意识写作法或
7、机械写作法,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精髓之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无意识活动。“自动写作”法是不加任何修饰地记录人的潜意识、梦境、幻觉等种种活动,是一种自动的创作行为,作者已失去创作能力,只是像一部机器一样把大脑里涌现出来的东西快速地记录下来,不作任何艺术加工,也不进行任何润色或修饰。8.陌生化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原则,强调文艺创作不能照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要对这一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陌生化就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与语言的“自动化”相对,其实质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
8、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9.谈谈对王国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理解。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而所谓“无我之境”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对于其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是“情景说”,即从情与景的关系特点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有我之境”以情为主,多半是情语。“无我之境”以景为主,大体是景语,前者感情强烈,感情外露,后者感情冲淡,感情内蕴。 第二种可谓“心物说
9、”,即从心与物的不同关系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两种境界实际上是心与物结合的两种不同形态,前者是物的“人化”,后者是人的“物化”。“心”指感情,所以“人化”即感情化,“物化”即感情自然而然流露于物的如实描写中。 第三种可谓“移情说”,即认为两种境界的共同点是移情作用的表现,但前者主体色彩浓厚,后者主体色彩相对淡薄;前者对象受到改造痕迹明显,后者则外射于对象的主体内容与自身意蕴和谐融合。 第四种可谓“利害关系说”,即从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否存在着利害关系的角度解释。“有我之境”即诗人看到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景物,为之激动而把自己的感情移加到景物上去,“无我之境”是诗人超越了对象所表现的意义,排除其对人
10、的利害关系,纯粹以直观感觉去领略对象的形式美。10.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正所谓“诗言志,诗传情”。在抒情性作品中,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抒情性作品中的情,也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它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作者的情操、情绪、情调都是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诗歌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是诗人主观感受上描绘出来的主客观的统一体。不同的人在同一环境中,可以赋予客观景物以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色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文学理论 分类 20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