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简要谈谈你对“ 叙事学”的理解。2 如何理解叙事的涵义与特征?3 举例谈谈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的关系。4 叙事由哪些方面构成?5 试述事件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6 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7 简述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8 简述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9 小说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请你举例分析两种。(华中师范大学 2000 年)10 如何解释叙事性文学文本的虚构的叙述?(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11 叙事学12 文学的叙事13 叙事的构成14 事件15 情节16 人物17 场景18 结构19 行动元与
2、角色20 文本时间21 情节和故事。(华中师范大学 2000 年)22 叙事学。(厦门大学 2002 年)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23 叙事类文学中的三要素是指:( )(南京大学 2002 年)(A)结构,情节,人物(B)人物,语言,环境(C)人物,情节,环境(D)语言,结构,情节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自 20 世纪以来,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论观念,俄国学者普洛普于 1928 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罗斯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面
3、上看纷繁离奇,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这一结构体现在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接的 31 个功能中。普洛普的思想传播到法国学术界后,引起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即“叙事学” 。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有的叙事形式方面的特点,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等。它发展了传统的叙事理论,但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具体作品的特殊性,太重形式,因而不无偏颇。【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2 【正确答案】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
4、中与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话语类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在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通过口头讲述或吟唱而流传的关于神祗、英雄或祖先事迹的故事,即早期的神话和史诗。这就是最早的叙事文学。我国古代的神话也包含一部分属于叙事性质的神话,如后羿的传说。叙事的特征有二:其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对象是社会的人,这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同现象。而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它直接传达的不是主观的思想情感,而是客观的事件。文学都是对现实的把握,但把握的角度不同:抒情表意文学所要把握的是社会现实的精神或情感意义,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领悟与认识,因而其内容主要是对内在的
5、思想情感的表现。叙事文学则是讲故事,即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叙事的兴趣不在于静止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其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就行,无须到生活中去求证,但却可能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人生与现实社会的本质。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所指对象不同。一般话语的所指对象是在话语之外的世界中,叙事文学是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这是叙事从街谈巷闻或实用记事转化为艺术的关键。一部小说如果不能使读者根据小说
6、中世界的逻辑去思考和感受,而总是使人把它当作实际中已经发生过的人和事,读者的兴趣便从书中转移到了身边的现实,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只有当读者紧紧被叙述逻辑的合理性以及描写、抒情和解释所吸引时,才会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优秀的叙事文学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然而又超越了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偶然事实,是用话语重构的世界。这个话语的世界虽不等于现实本身,但却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解释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3 【正确答案】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其一,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从最早
7、的叙事作品神话、史诗、英雄传奇来看,所讲述的事件多出自想象和附会,目的是为了对当时人们还无法解释的宇宙、人类、民族的起源或灾变等自然现象做出解释。叙事对世界的解释与一般哲学、伦理学、历史等意识形态话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解释不是概念,而是包含着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态度。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包含着对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文化的解释,然而这种解释是通过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性格的描绘而感染读者,让人产生对社会历史的审美体验、感动和领悟。这就是说,叙事内容中所包含的是审美意识形态。其二,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例如,
8、19 世纪的西方叙事观念中兴起了“ 写实 ”的主张,追求客观、冷静的写作风格,试图表现事物本来的“真实 “面目。当时法国作家从司汤达到左拉,都倡导这种看起来似乎没有意识形态倾向的主张。然而,写实主义所主张的客观与真实,恰恰典型地代表了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再如 20 世纪,新的叙事观念崛起,19 世纪客观观察描写、无所不知的叙述人、严密的故事逻辑都受到挑战,其叙事观念被斥为矫饰、不真实,而“ 意识流 ”等主观化的叙事风格表现的内容才被认为是地道的心理真实。其实,叙事由客观走向主观,并未因此而从意识形态走向真实,不过是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形态现代主义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形成的以幻灭感
9、、唯我主义、非理性为核心的审美观念在叙事中的表现而已。【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4 【正确答案】 法国叙事学研究者热奈特提出,人们谈论的叙事学中的“叙述“这个词,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就是叙述行为。我们可以借用这三个概念来分析叙事的构成。第一方面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等等。第二方面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如果认为叙事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向读者告知一些生活事件,而这些生活事件本身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叙述话语,那么叙述话语就只不过是传达故事内容信息的被动载体,不
10、会具有能动的意义,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其实,叙述话语直接影响叙述的效果和文本价值。第三方面是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 活动本身。【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5 【正确答案】 不同的事件作为叙述单位在故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具体来说可分三类。一类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类是显示人物性格,第三类“一身兼二职”,既推动情节,又显示性格。缺少了推动情节的事件,故事的连续性就会被破坏;缺少了塑造形象的事件,故事的生动性和意义内蕴都会受到损失。有些作品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事件居于突出地位,因而故事情节进展快,悬念迭出,这就是情节性强的故事,如民间故事和情节性强的小说中的侦探、武侠、惊险、言情故事等;
11、有些作品中故事情节不是很紧张,叙述以塑造形象的事件为主,故事中的情境具体、性格生动,或心理描写细腻,如 19 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注重心理分析的小说等。此外,在具体分析事件时还应注意到,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可以同时兼具两种功能。如红楼梦中黛玉焚稿断痴情的事件既推动了情节(结束了宝黛爱情故事),又起着塑造黛玉形象的作用。【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6 【正确答案】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情节是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用以表现人物的行为冲突,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和性格。由此可见,其一,事件是情节的单位,而情节是事件的组合。其二,两者讲述的目的不同,有的
12、事件重“事” ,有的事件重“人”,即显示人的命运性格,而情节的讲述目的只是揭示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所以,情节不仅是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而且要求事件的展开要能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7 【正确答案】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从不同角度看人物,会发现人物同时具有“ 行动元 ”和“角色”两重属性。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表现为人物“做什么”;角色是形象的
13、基础,表现为人物 “怎样做”。如西厢记等才子佳人小说,总由几个相似的行动元构成:张生一类故事结局的追求者;莺莺一类被追求的对象;红娘一类帮忙者;老夫人一类有权势的反对者;郑恒一类的小人、破坏者。角色指人物特征的各方面统一而形成的独立的性格,在故事中“怎么做” 。成功的角色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角色就是常说的“形象 ”,成功的角色即 “典型人物”)。人物具有“ 行动元”与“ 角色”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如西游记中,许多妖魔,角色、性格不同,但同属一个行动元,即取经的阻碍者,而唐僧师徒四人构成一个行动元,即“ 取经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入学考试 文学理论 叙事 作品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