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3 年 云南省曲靖市 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2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错选和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 。 ) 1.(2 分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冰升华 B.石蜡融化 C.粮食酿酒 D.空气液化 解析: 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B、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D、空气液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 C。 2.(2 分 )今春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受到雾霾
2、天气的影响,雾霾主要成分是 PM2.5。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直径小,富含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 PM2.5 的是 ( ) A.合理利用太阳能 B.用煤燃烧发电 C.燃烧秸秆和垃圾 D.汽车排放尾气 解析: A、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故符合题意; B、用煤作燃料发电,产生大量的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 PM2.5,故不符合题意; C、在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 PM2.5,故不符合题意; D、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
3、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 PM2.5,故不符合题意 。 答案: A。 3.(2 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量取液体体积 B. 加热液体 C. 过滤操作 D. 液体药品的倾倒 解 析: 读取量筒内的液体体积使,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不能仰视读数;故本选项操作错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已经超过试管体积 ,且不应按住短柄,而应顶在短柄处 。 故本选项操作错误;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故本选项操作错误;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 。 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答案: D。 4.(2 分 )宣传科学知识,反对伪科学
4、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 下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 ( )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煤气泄漏立刻打开电风扇 C.用灼烧法鉴别真假黄金 (铜锌合金 ) D.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 解析: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会引起触电、损坏电器,故错误; B、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程度,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 B 说法错误; C、已知 “ 黄铜 ” 是铜、锌合金,则在空气中灼烧,铜与氧气加热生成黑色氧化铜,而金不与氧气反应,故说法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元素种类,水中含有氢、氧元素;而汽油中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转化为汽油
5、,故说法错误; 答案: C。 5.(2 分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不可再分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质子数不同 解析: A、由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 A 说法正确; B、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可以再分,故 B 说法错误; C、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C 说法正确; 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所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质子数 不同,故 D 说法正确 。
6、 答案: B。 6.(2 分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 2013年 3 月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病毒,目前尚未有疫苗推出 。 我们应做好预防,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 C 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 下列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是 ( ) A.牛肉、鸡蛋 B.白菜、苹果 C.米饭、面包 D.豆浆、油条 解析: A.牛肉、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B.白菜、苹果中富含维生素; C.米饭、面包中富含糖类; D.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油条中富含糖类和油脂 。 答案: B。 7.(2 分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 、 “ ” 、 “ ” 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种元
7、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中涉及到四种纯净物 B. 都是化合物 C. 是单质 D. 是氧化物 解析: A、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涉及到四种纯净物,故 A 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 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 B 正确; C、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 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 C 正确; D、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 的分子中有两种原子,只有其中一种是氧原子, 才是氧化物 。 故 D 错误 。 答案: D。 8.(2 分 )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 下列常见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 A.CO(
8、NH2)2 B.K2SO4 C.Ca(H2PO4)2 D.K2CO3 解析: A、 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 B、 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 C、 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 D、 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 答案: : A。 9.(2 分 )碘酸钙 (Ca(IO3)2)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中补碘补钙的常用试剂,微溶于水 。 Ca(IO3)2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1 B.+3 C.+5 D.+7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设 Ca(IO3)2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2)+2x+( 2)32=0 ,
9、解得 x=+5; 答案: : C。 10.(2 分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 ) 选项 物质名称 物质用途 依据的性质 A 铜 用作导线 良好的导电性 B 氮气 用作保护气 常温下化学性质较活泼 C 金刚石 用作切割玻璃 硬度较大 D 氢气 用作燃料 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解析: A、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经常用铜做导线,例如一些电线、电缆中经常用铜故 A 说法正确; B、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可作保护气,故 B 说法错误; C、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就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能将玻璃割断,故 C 说法正确; D、氢
10、气作燃料是因为氢气能够燃烧放出热量,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故 D 说法正确 。 答案: B。 11.(2 分 )某研究小组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混合,并以铑镁为催化剂可生成甲烷和 X,其反应为: CO2+4H2 CH4+2X,则 X 为 ( ) A.O2 B.CO C.C2H2 D.H2O 解析: 反应物中的分子中含有 1 个碳原子、 2 个氧原子、 8 个氢原子,生成物分子中含有 4个氢原子、 1 个碳原子,还少 2 个氧原子、 4 个氢原子,又因为 X 前面的系数为 2,所以 X为 H2O。 答案: D。 12.(2 分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A. B
11、. C. D. 解析: A、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 8=核外电子数 8,则为原子,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质子数 9核外电子数 10,则为阴离子,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 10=核外电子数 10,则为原子,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质子数 11核外电子数 10,则为阳离子,故 D 符合题意 。 答案: D。 13.(2 分 )下列说法有明显错误的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B.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是三种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三种物质
12、都是指 Ca(OH)2 D.盐酸、硫酸、硝酸三种物质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析: A、煤、石油、天然气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故 A 正确; 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是三种;故 B 正确;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和消石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 C 错误; D、紫色石蕊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盐酸、硫酸、硝酸三种物质都是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 D 正确; 答案: C。 14.(2 分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向氯化铵固体中滴入石灰水有刺激性
13、气味的气体产生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将洁净的铁丝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B、铵盐和碱反应会放出氨气,因此向氯化铵固体中滴入石灰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答案: 项说法正确 。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D、将洁净的铁丝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 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答案: : B。 15.(2 分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规范正确的是 ( ) A.NaHCO3+HClNaCl+H 2O+CO2 B.Mg
14、+O2 MgO2 C.3CO+Fe2O32Fe+3CO 2 D.C+CuO Cu+CO2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 B、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Mg+O2 2MgO。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反应物中一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3CO+Fe2O3 2Fe+3CO2。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2CuO 2Cu+CO2 。 答案: : A。 16.(2 分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 。 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 ) A.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B. 根据铁
15、合金中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 C. 生活中常见物质形成溶液的 pH D. 空气中三种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大小 解析: A、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 与数轴关系不一致,故A 不正确; B、由图示可知,含碳量 0.03% 2%的为钢,含碳量 2% 4.3%为生铁,与数轴关系一致,故B 正确; C、食醋的 pH蒸馏水的 pH肥皂水的 pH,与数轴关系一致,故 C 正确; D、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 与数轴关系一致,故 D 正确 。 答案: : A。 17.(2
16、分 )今年三四月间,我国台湾在食物中发现 “ 毒淀粉 ” ,其有害成分是顺丁烯二酸 (化学式为 C4H4O4)。 食用后会破坏人体黏膜组织,损坏肾脏 。 下列有关顺丁烯二酸的说 法正确的是 ( ) A.顺丁烯二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6g B.顺丁烯二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 1 C.顺丁烯二酸由 4 个碳原子、 4 个氢原子、 4 个氧原子构成 D.116g 顺丁烯二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与 64g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g,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B、顺丁烯二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4 ): (14 ): (164 )1
17、 : 1: 1,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C、一个顺丁烯二酸分子由 4 个碳原子、 4 个氢原子、 4 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D、 116g 顺丁烯二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16g ( 100% )=48g, 64g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64g ( 100% )=48g,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答案: : D。 18.(2 分 )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 A.复分解反应中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一定是碱的溶液 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解析: A、复分解反应中
18、可以同时生成两种沉淀,例如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故正确;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 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错误; C、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一定是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故错误; D、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就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 。 答案: : A。 19.(2 分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 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完全一步实现的是 ( ) A.MgCl2Mg (OH)2 B.FeFe 2
19、O3Fe (OH)3 C.CO2H2CO3 D. 解析: A、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实现一步转化,故 A 正确; B、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会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不能实现一步转化,故 B 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能实现一步转化,故 C 正确; D、木炭和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木炭和不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能实现一步转化,故 D 正确 。 答案: : B。 20.(2 分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 A.KCl 固体 (Mn
20、O2固体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B.Cu 粉 (CuO 粉末 )通入过量的氢气并加热 C.KNO3溶液 (K2CO3溶液 )一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D.CO 气体 (CO2气体 )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解析: 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B、 CuO 粉末中通入过量的氢气并加热生成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C、 K2CO3溶液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
21、方法错误 。 D、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 方法正确 。 答案: : C。 21.(2 分 )图中 M、 N 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物质 (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 M、 N 的饱和溶液,当温度从 tl 升高到 t2 后,所得溶液质量 N M B.M、 N 两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 t2 降到 tl 时,析出的晶体 N M C.t2 时 150gN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l ,则析出晶体 30g D.同处 A 点的相同质量
22、的 M、 N 两种溶液,当温度从 t2 降到 tl 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解析: A、 M、 N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等质量 M、 N 的饱和溶液,当温度从 tl升高到 t2 后,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质量 N=M,故 A 错误; B、没有指明溶液质量的多少,所以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故 B 错误; C、 t2 时 N 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以及 tlN 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即 t2 时 150gN 的饱和溶液含有溶质为 50g,降温至 tl 只能溶解 30gN 物质,所以析出晶体 20g,故 C错误; D、 tl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同处 A 点的相同质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云南省 曲靖市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