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5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45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2、转化3.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4.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词语不断涌现,例如,“神马”“浮云”等,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主要说明( )(分数:2.00)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人类具有超凡的创造力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5.1
3、978 年 12 月,小岗村 18 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6.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分数:2.00)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7.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
4、根本领导方法和_丁作方法是( )(分数:2.00)A.唯物史观B.群众路线C.唯物辩证法D.群众观点8.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分数:2.00)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9.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分数:2.00)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分数:2.00)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分
5、数:2.00)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12.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8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分数:2.00)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
6、.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3.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4.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分数:2.00)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15.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同时变化D.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
7、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1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分数:2.00)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7.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分数:2.00)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18.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分数:2.00)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
8、人的“非人化”的根源19.“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分数:2.00)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20.“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分数:2.00)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21.“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分数:2.00)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
9、后者是唯心史观22.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但并不排斥自然属性C.人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的,存在着固定不变的人性,人类所共有D.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三、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18.00)23.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6.00)_材料 1 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
10、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材料 2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 80 年实践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
11、量。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 13 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
12、人民造福。请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分析以上材料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数:2.00)_(2).分析材料 1 观点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分数:2.00)_(3).结合材料 1、2 并联系现实分析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分数:2.00)_材料 1 马克思曾明确地说“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材料 2 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做过深刻分析,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材料 3 技术悲观
13、论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等。克服目前存在的“全球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减缓或者停止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恢复到不要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实现经济上的零增长。材料 4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分数:6.00)(1).材料 1 和材料 2 的共同点是什么?(分数:2.00)_(2).比较说明材料 3 与材
14、料 4 的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二者的错误实质。(分数:2.00)_(3).依据材料 1 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45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
15、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题目主要讲的是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使得人们的传统意识发生变化,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为“协调发展”,故选 B。A 项说法错误,错误意识对人们的实践也发挥作用,只是性质不同而已,所以舍去 A;C 与题目无关,不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舍去;D 项与题意无关,不能把由“一个中心”到“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成主次方面的转化,舍去。3.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
16、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解析: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不知廉耻、荣辱倒错的危害,对廉耻和荣辱的认识属于社会意识,因此,材料反映的是落后的社会意识的阻碍作用。A、D 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 观点错误,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本题选 B。4.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词语不断涌现,例如,“神马”“浮云”等,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主要说明( )(分数:2.00)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
17、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人类具有超凡的创造力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解析:解析:新词语的出现体现的是社会的发展变化。A 不符合题意;C 与题意无关;D 说法错误,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因此选 B。5.1978 年 12 月,小岗村 18 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解析:解析:题干材
18、料中小岗村农民的创造,掀起了改革的序幕,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形势。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6.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分数:2.00)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解析:解析:“时务”就是指历史发展的态势,不可改变的状态。即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发展亦有规律。正确选项为 C。7.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_丁作方法是( )(分数:2.00)A.唯物史观B.群众路线 C.唯物辩证法D.群众观点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4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