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语文.docx
《2014年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 第卷(共 36 分) 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纤 绳 /倩 影 会 计师 /刽 子手 两 栖 明星 /独辟 蹊 径 B.肋 骨 /勒 令 夹 生饭 /蓝 夹 袄 瞠 目结舌 /拍手 称 快 C.侮 辱 /被 褥 倒装句 /追悼会 拈 花惹草 /沾 亲带故 D.模 式 /模 板 电饭煲 /桥头堡 少 不更事 /稍 纵即逝 解析:模式 m/模板 m,电饭煲 bo/桥头堡 bo,少不更事 sho/稍纵即逝 sho。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A.篡改 僭越 和事老 鞭辟入理 B.斡旋 打烊 押轴戏 无事生非 C.诀别 渎职 钓鱼竿 披星戴月 D.流敝 倔强 翻两番 杞人忧天 解析: A、理 里, B、押 压, D、敝 弊 。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 ( 三希堂 竹谱序 ) 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B.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中国青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C.记忆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有些强迫记忆,急时用,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千呼万唤”不出
3、来,有的却是另一种情况,一句偶发的戏语,竟变成“永不消失的电波”。 D.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 解析: A.被注释内容应要紧跟句内括号注释,因此要把前括号前面的逗号转移到后括号之后;C.第二个“有的”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D.最后两个小句子仅仅是列举了两种情况,病没有要问的意思,因此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合,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B.生活实践 既是大学生
4、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 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D.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解析: A 项,“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不适合本句语境;“医院”是处所,用“场所”比较合适; C 项,“鱼目混珠”的意思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不合语境,应改为“鱼龙混杂”; D 项,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不合语境。 答案: B 5.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B.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 消逝的无尽怅惘。 D.疾控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桶装水引起的以诺如病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疾病。 解析: A 项,逻辑混乱,两者不能构成递进关系,“不仅”位置不对,应移到“灰霾天气”和“给人体健康”之间; B 项,句式杂糅,“主要”和“以为主”重
6、复,可以任用其一; D项,搭配不当,“一起”不能与“疾病”搭配,可将“疾病”改为“疫情”,也可以把“一起”改为“一种”。 答案: C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8 题。 “丹培拉”与东方意蕴 程俊礼 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西方艺术家曾从日本浮世绘等亚洲艺术中汲取营养,但是对于中国画水墨意蕴和中国画所特有的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却鲜有深入探究。为了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我尝试运用“丹培拉”这一西方传统绘画形式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以求赋予这一传统绘画形式以新
7、的面貌,借此展开我的艺术探索。 “丹培拉”是英语 Tempera 的音译,通常称作“蛋彩画”,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是欧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丹培拉 主要以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作为绘画颜料的调和剂,有多种混合方式。它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饱满沉稳,速干的特性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 16 世纪随着油画的兴起逐渐衰退,但至今仍广为流传,成就了伦勃朗、波提切利、弗朗西斯科、安德鲁怀斯等绘画大师和他们的传世经典之作,体现出丹培拉独特的艺术魅力。 多层次的描绘让传统丹培拉绘画的制作过程耗时费力。但其速干的特性是否
8、也适用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是否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性 呢?我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意”与意境、意象相关,是画家在情景交融的状态下物我合一的艺术表达。正是在“意”的挥写中,画家将自然的存在状态与人的生命形态进行了链接,就像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阐释一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试图在丹培拉的色彩挥写中,追求客观描摹和主观精神的发挥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境,体悟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中国油 画家主动追求油画本
9、土化、民族化的今天,以丹培拉这一西方绘画形式追求中国传统文人画意韵的“西语式表达”,写“胸中逸气”,表“象外之意”。 为此,我以中国式的写意形式,对适合细腻描绘的传统丹培拉绘画材料进行了颠覆式运用,在自然风景的描绘等艺术实践中,更注重色彩运用的直觉性、随机性,强调西方表现主义和东方表现性绘画异质同构的审美特质。我希望通过作品传达一种更加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的境界,在色彩的流动中,让西方的丹培拉更多一抹东方意蕴。 ( 选自人民日报 2014 年 02 月 16 日 12 版) 6.下列关于“丹培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丹培拉是一种西方传统绘画形式,作者借它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
10、 B.丹培拉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通常称作“蛋彩画”。 C.丹培拉绘画颜料采用的调和剂主要是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有多种混合方式。 D.丹培拉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并达到顶峰, 16 世纪逐渐衰退。 解析: D 项把时间弄混淆了,文中的原句是“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 答案: D 7.下列对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的分析,恰当 的一项是 A.丹培拉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成就了一批著名的绘画大师及其传世经典之作。 B.具有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的速干特性的绘画颜料让传统丹培拉绘画制作耗时费力。 C.丹培拉绘画的速干性适于主
11、观情感的即时宣泄,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 D.中国画家想对丹培拉绘画材料的进行颠覆运用创作更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境界的作品。解析: B.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而是指出了丹培拉的不足。 C.本项语气太绝对,文中的意思仅仅是一种猜想,而且这也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 D.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 原因,而是作者的一种希望。 答案: A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西方绘画材料的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说明绘画材料决定着作品画面品质、技法、语言。 B.西方艺术家曾汲取了日本浮世绘艺术的营养,却没有探究中国画水墨意蕴
12、和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 C.作者试用“丹培拉”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是想赋予丹培拉以新的面貌,更多一份东方意蕴,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 D.作者在艺术实践中已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解析: A.“说明绘画材料决定着作品画面品质、技法、语言”,推理不合逻辑,原文是“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 B.原文的意思是西方艺术家“却没有探究中国画水墨意蕴和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表述“鲜有深入探究”太绝对化。 D.原文是“我在
13、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 如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而本项是将未然说成必然。 答案: C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事闻,诏加一秩。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延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 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
14、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于是传檄诸道,按堵如故。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 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丙遗时相书,云:“ 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 ” 贼张福、莫简叛。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 不残灭。丙欲自持十万缗往益昌募士。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
15、耳。”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丙奏:“臣不辞老以报国。”至遂宁,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未几,俘获张福等十七人以献。 先是,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将士趋秦、巩、凤翔,委丁焴节制,师次于巩。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既而攻巩不克,乃已。丙卒,讣闻,辍视朝二日。 (选自宋史 安丙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 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夜 延 丙议 延:邀请 B.陈曦所以反及 矫 制平贼便宜赏功状 矫:假托 C.贼犹 负 固于普州之茗山 负:遭受 D.师 次 于巩 次:驻扎 解析:“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中
16、的“负”的意思是“依仗” 。 答案: 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 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C.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解析: A.以:来;以:用; B.于:向,于:在; C.为:被,为:替 。 D.乃:才。 答案: D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安丙忠于国家的一组是 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 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 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 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 臣不辞老以报国 夏人来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东营 市高三 第二次 模拟 试题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