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2.下面哪一条关于生态系统进化趋势的描述是错误的?_(分数:2.00)A.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使生物量初级生产量逐步上升B.复杂性逐步下降,生态关系简单化C.占据的空间逐步扩展D.物种问竞争逐渐加剧、物种寿命缩短、绝灭速率和形成速率提高3.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_。(分数:2.00)A.北方针叶林B.温带落叶林C.温带草原D.热带雨林4.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
2、历_。(分数:2.00)A.沉水植物阶段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C.沼泽植物阶段D.富营养化阶段5.大气层高空的臭氧层对人类起最重要的作用_。(分数:2.00)A.吸收红外线B.供应 O 2C.吸收紫外线D.消毒灭菌6.人的习惯性行为(例:午睡习惯)是_。(分数:2.00)A.后天性行为B.本能C.印记行为D.条件反射7.短时间内可传递大量信息,只在较短、无遮挡的距离内有效的通讯方式是_。(分数:2.00)A.视觉通讯B.听觉通讯C.化学通讯D.触觉通讯8.下列哪一项属于动物的领域行为?_(分数:2.00)A.山羚羊通过战斗产生领头羚羊B.尺蠖的“丈量式”运动C.野牛每隔 20 天左右要沿着一定路
3、径排粪便D.金钱豹把食物藏起来9.利用存在于脑中的从其他性质的刺激取得的经验解决当前新问题的能力称作_。(分数:2.00)A.习惯化B.印随学习C.联系学习D.洞察学习10.在孵卵时期,卡拉鹦鹉总是打斗不赢紫鹦鹉而弃巢飞去,其原因是_。(分数:2.00)A.卡拉鹦鹉个体小B.卡拉鹦鹉在孵卵时期体力不够C.已经形成卡拉鹦鹉的一种遗传机制D.季节变化导致食物不足11.在某一地方,陆生蜗牛在夏季常常钻人枯叶层内、石块下或土壤内,并呈麻痹状态,造成蜗牛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因素是_。(分数:2.00)A.日照强度B.水分C.日照长度D.气候1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_。(分数:2.00)A.竹节虫的
4、体色和乌鸦的聚众呜叫B.竹节虫的体色和鸟类的呜叫C.竹节虫的体色和雄性马鹿相互之间呼号D.竹节虫的体色和小猴总是避开猴王二、简答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3.温度作为一个生态因子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分数:2.00)_14.(厦门大学,2003)说明以下现象产生的原因:同种生物中,南方的个体的体型总比北方的个体小,如华南虎的体型比东北虎小,南方人比北方人个子小。(厦门大学,1999)东北虎的体形大于华南虎,而且前者的耳朵相对较小。(分数:2.00)_15.(厦门大学,2004)如果你将一接种环的 e.coli 移人 4 ml 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 37培养 24 h
5、,试述这些菌已经经历了哪些生长状态,此时可能正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分数:2.00)_16.某羊群被引进新开辟的牧场,试预测该种群增长的前景,为什么?假如不加以人为的干扰,羊群最终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分数:2.00)_17.(云南大学,2000)举例说明森林群落的基本结构。(分数:2.00)_18.(厦门大学,2003)加拿大山猫以野兔为食,它们之间如何维持波动的平衡关系?(分数:2.00)_19.(青岛海洋大学,2001)论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分数:2.00)_20.(云南大学,2000)简要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分数:2.00)_21.(厦门大学,
6、2003)试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分数:2.00)_22.什么是“温室效应”?试从国际合作和具体的技术措施两方面论述如问防治。(分数:2.00)_23.两三百年来,大气中的 CO 2 含量逐渐上升,试(1)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说明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对生物界(包括人类)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数:2.00)_2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试述什么是生物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数:2.00)_2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哪几类?举例论述。(分数:2.00)_26.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分数:2.00)_27.为什么将热带森林喻为地球的物种基因库?(分
7、数:2.00)_28.简述生态平衡主要特征。(分数:2.00)_29.叙述鸟类繁殖季节占区的生物学意义。(分数:2.00)_30.(青岛海洋大学,2000)从适应性的角度探讨生物迁徙、占据领地和变态的意义。(分数:2.00)_31.(云南大学,2004)每年冬季来临时,红嘴鸥从北方飞到昆明。这是什么生物学现象?原因何在?(分数:2.00)_32.(厦门大学,2002)请设计实验说明蚂蚁具有化学通讯行为。(分数:2.00)_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
8、,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解析:2.下面哪一条关于生态系统进化趋势的描述是错误的?_(分数:2.00)A.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使生物量初级生产量逐步上升B.复杂性逐步下降,生态关系简单化 C.占据的空间逐步扩展D.物种问竞争逐渐加剧、物种寿命缩短、绝灭速率和形成速率提高解析:3.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_。(分数:2.00)A.北方针叶林B.温带落叶林C.温带草原D.热带雨林 解析:4.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_。(分数:2.00)A.沉水植物阶段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C.沼泽植物阶段D.富营养化阶段 解析:5.大气层高空的臭氧层对人类起最重要的作用_。(分数:
9、2.00)A.吸收红外线B.供应 O 2C.吸收紫外线 D.消毒灭菌解析:6.人的习惯性行为(例:午睡习惯)是_。(分数:2.00)A.后天性行为 B.本能C.印记行为D.条件反射解析:7.短时间内可传递大量信息,只在较短、无遮挡的距离内有效的通讯方式是_。(分数:2.00)A.视觉通讯 B.听觉通讯C.化学通讯D.触觉通讯解析:8.下列哪一项属于动物的领域行为?_(分数:2.00)A.山羚羊通过战斗产生领头羚羊B.尺蠖的“丈量式”运动C.野牛每隔 20 天左右要沿着一定路径排粪便 D.金钱豹把食物藏起来解析:9.利用存在于脑中的从其他性质的刺激取得的经验解决当前新问题的能力称作_。(分数:2
10、.00)A.习惯化B.印随学习C.联系学习D.洞察学习 解析:10.在孵卵时期,卡拉鹦鹉总是打斗不赢紫鹦鹉而弃巢飞去,其原因是_。(分数:2.00)A.卡拉鹦鹉个体小 B.卡拉鹦鹉在孵卵时期体力不够C.已经形成卡拉鹦鹉的一种遗传机制D.季节变化导致食物不足解析:11.在某一地方,陆生蜗牛在夏季常常钻人枯叶层内、石块下或土壤内,并呈麻痹状态,造成蜗牛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因素是_。(分数:2.00)A.日照强度B.水分 C.日照长度D.气候解析:1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_。(分数:2.00)A.竹节虫的体色和乌鸦的聚众呜叫 B.竹节虫的体色和鸟类的呜叫C.竹节虫的体色和雄性马鹿相互之间呼号D
11、.竹节虫的体色和小猴总是避开猴王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3.温度作为一个生态因子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各种生态因子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影响动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因而也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数量与分布。动物生存的生命温度幅度在相当狭小的范围内,一般动物生命活动的低限为冰冻,高限约为 45,最适温度在 2025。但在不活动期或休眠期的动物,则可忍受很低的温度,甚至达到液态空气(约一 190)的温度,但对高温的耐受度是十分有限的。脊椎动物中,爬行类能耐受 45,鸟类可耐受 4648,而哺乳类一般在 42以上就有生命
12、危险。 温度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体内的生理过程随之加速。昆虫必须在发育的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变温动物的寿命也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动物寿命比较长,温度升高,平均寿命缩短。其原因在于温度升高,生长发育加快,较快地完成生活史的各阶段。对于常温动物,则只有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寿命较长。)解析:14.(厦门大学,2003)说明以下现象产生的原因:同种生物中,南方的个体的体型总比北方的个体小,如华南虎的体型比东北虎小,南方人比北方人个子小。(厦门大学,1999)东北虎的
13、体形大于华南虎,而且前者的耳朵相对较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温度对动物形态的影响表现为寒带动物体大端部小,热带动物体小端部大。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另外,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解析:15.(厦门大学,2004)如果你将一接种环的 e.coli 移人 4 ml 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 37培养 24 h,试述这些菌已经经历了哪些生长状态,此时可能正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分数:2.00)_正确
14、答案:(正确答案:培养于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大约每 30 分钟就会分裂一次。 (1)一个细菌在 30 min 后就会增加为 2 个细菌(2 1 ),60 分钟后就增加为 4 个细菌(22)90 分钟后就增加为 8 个细菌(2 3 )。 (2)依此类推,t 代之后,细菌数量 N=2 t ,24 小时将完成 48 个世代。呈 I 型增长曲线。 )解析:16.某羊群被引进新开辟的牧场,试预测该种群增长的前景,为什么?假如不加以人为的干扰,羊群最终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某羊群被引进新开辟的牧场,在环境负荷量的影响下,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s 型。呈逻辑斯蒂增长,
15、dNdt=rN(1 一 NK),N 一种生物进入新栖息地,首先经过种群建立和种群增长,增长过程“J”型和“S”型或呈现两者间的过渡型。以后由于各种因子的影响,种群可出现规则或不规则的波动;也可能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即种群平衡。在特定条件下,种群还会出现骤然的数量激增,即种群暴发,随后是大崩溃。但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即种群衰退,甚至导致该种群的灭亡。)解析:17.(云南大学,2000)举例说明森林群落的基本结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森林是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
16、落叶阔叶林及北方针叶林。森林群落的基本结构如下: (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组成热带雨林的高等植物在 4 万 5 千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木本的。如马来半岛一地就有乔木 9 000 种。在 15 公顷样地内,乔木常达 200 种左右。这些乔木异常高大,常达 4655 m,最高达 92 m,但胸径并不太粗,树干细长,而且少分枝(23 级)。除乔木外,热带雨林中还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2)群落结构复杂。森林群落垂直向上通常可划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湿地植被等层次,各种动物也和植物种群的配置一样,选择适宜的环境占据着一定空间的不同位置。)解析:18.(厦门大学,2003)加拿大山猫以野兔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普通 生物学 生态学 动物 行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