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3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21.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5,分数:15.00)1.良渚文化 (分数:1.00)_2.三家分晋 (分数:1.00)_3.大索貌阅 (分数:1.00)_4.南北面官 (分数:1.00)_5.领事裁判权 (分数:1.00)_6.辛酉政变 (分数:1.00)_7.陈寅恪(分数:1.00)_8.改组派(分数:1.00)_9.维新政府(分数:1.00)_10.摩诃婆罗多(分数:1.00)_11.希腊化时代(分数:1.00)_12.自由大宪章(分数:1.00)_13.黄金诏书(分数:1.00)_14.资本主义原
2、始积累(分数:1.00)_15.八千字电文(分数:1.00)_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16.简述两税法的内容与意义。(分数:1.00)_17.简述洋务运动中的五个军工企业。(分数:1.00)_18.概述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交往与结果。(分数:1.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3.00)19.论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数:1.00)_20.比较分析国共持久战方针。(分数:1.00)_21.试析西方人文主义起源与发展。(分数:1.00)_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3 年答案解析(总分:21.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5,分数
3、:15.00)1.良渚文化 (分数:1.00)_正确答案:(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 1936 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遗址而得名。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距今约为 5300 年至 4200 年。其主要文化特征是:陶器以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农业工具进步,已种植水稻、花生、芝麻、蚕豆、毛桃等;手工业制品精巧,有玉琮、玉璧等象征权力的贵重礼器;房屋为干栏式建筑,贫富分化现象明显产生。)解析:2.三家分晋 (分数:1.00)_正确答案:(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 453 年,赵、韩、魏三家联合消灭了知氏,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晋君只保
4、有绛和曲沃两小块土地。公元前 403 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 376 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解析:3.大索貌阅 (分数:1.00)_正确答案:(隋朝为清查户口而采取的措施。南北朝以来,由于赋税沉重,户口隐漏情况严重。开皇五年(585 年),隋文帝下令清查户口,依照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体貌进行核对,此即“大索貌阅”。如有不实,三长要发配远方。清查结果,使国家户籍增加了四十四万余丁、一百六十四万余口。“大索貌阅”使大量逃避的丁壮和隐匿的户口重新编入户籍,增加了赋税收入。)解析:4.南北面官 (分数:1.00)_正确答案:(辽代的中央官制。辽建国后,按
5、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治理汉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故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故称北面官,官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地位较南面官高,管理宫账、部族、属国之事。南北面官制有利于皇帝集权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解析:5.领事裁判权 (分数:1.00)_正确答案:(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项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如果犯罪或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
6、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中同政府无权过问,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自的法律进行裁判。1943 年,国民政府取消了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有关特权。 )解析:6.辛酉政变 (分数:1.00)_正确答案:(1861 年慈禧为夺取最高统治权而发动的政变。因该年是辛酉年,故名。又称祺祥政变。1861年 8 月,咸丰病死,其子载淳即位。慈禧欲垂帘听政,遭到了辅政八大臣的坚决抵制。于是慈禧与恭亲王奕在北京发动政变,宣布解除了肃顺等人的职务,接着宣布废除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改元勾同治元年。辛酉政变后,慈禧掌握了统治大权。)解析:7.陈寅恪(分数:1.00)_正确答案:(民国史学家。江西修水县人。13
7、岁留学日本、欧美。归国后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授、导师。抗战爆发后,在西南联大、香港大学等校任教。研究领域极为广泛,包括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语言等诸方面,学识渊博、精深,对周边民族史、佛经翻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唐代及清初文学尤有突出贡献。主要著述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解析:8.改组派(分数:1.00)_正确答案:(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全称为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1928 年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1928 年国民党二届叫中全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同年 5.6 月,陈
8、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等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1931 年被汪精卫宣布解散。)解析:9.维新政府(分数:1.00)_正确答案:(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占领上海、南京后组织的傀儡政权。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后,于 1937 年 12月在北平成立了以王克敏为委员长的自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伪政权,辖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及平、津两市。日军占领上海、南京及附近地区后,于 1938 年 3 月在南京成立了以梁鸿志为行政院长的自称“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伪政权,下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及京、沪两市。 )解析:10.摩诃婆罗多(分数:1.00)_正确答案:(古印度
9、两大梵文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原意为“婆罗多的战争”。约形成于公元前 5 世纪或公元前 4 世纪。全诗共十八篇,附录一篇,长达十万双行的诗句。主要叙述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考拉瓦斯和潘达瓦斯大战的故事。反映了雅利安各部落在向国家过渡时期所伴随的战争的情景。史涛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增添了许多其他情节,以及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也包含有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讨论和素材。与罗摩衍那同被视为世界文学的名著。该史诗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是古代南亚的一部百科全书。 )解析:11.希腊化时代(分数:1.00)_正确答案:(古希腊文明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相融合的历史进程。时间上通常是指从亚历山大东征以来到希腊化王
10、国托勒密埃及并人罗马帝国。希腊化时代,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国家称作希腊化国家,它们的文化称为希腊化文化。希腊化国家主要包括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亚的塞琉古王国、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和本都王国。就文化而言,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解析:12.自由大宪章(分数:1.00)_正确答案:(1215 年签订的限制英王权力的宪法性文件。1215 年,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共 63 条。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保障教会和领主的特权以及骑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
11、。自由大宪章是规定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不久即被英王约翰撕毁。自由大宪章后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建立法治的重要依据之一。)解析:13.黄金诏书(分数:1.00)_正确答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 1356 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规定:皇帝由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皇位虚悬时由萨克森公爵和莱茵伯爵摄政,教皇不得兼任代理皇帝,同时确认了选帝侯在其领地内的政治、经济上的权力。黄金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解析:1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分数:1.00)_正确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
12、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达成原始积累:(1)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它一方面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另一方面又使大批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了前提条件。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例证。(2)用武力征服殖民地,通过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例如 16 世纪的奴隶贸易。 )解析:15.八千字电文(分数:1.00)_正确答案:(即“凯南遏制政策”。1946 年凯南为美国列苏联采取强硬政策而提出的理论。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
13、0 字的电报,提出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凯南所说的“遏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保持西方社会内部的健康与活力。(2)鼓励和利用苏联同其盟友之间的矛盾。(3)促使苏联内部的和平变革。凯南“遏制”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使苏联的内政、外交按西方的意愿发生变化。美国政府对“遏制”理论极为重视,使其成为对苏联政策的指导方针。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16.简述两税法的内容与意义。(分数:1.00)_正确答案:(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
14、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是为两税法。杨炎建议推行的两税法,实质上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2)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3)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定税计钱,折钱纳物,即以钱计算税额,折合成实物交纳;根据田亩数量征收地税,地税以大历十四年(779 年)的垦田数字为准,交纳谷物。(4)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税额初为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5)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要在
15、6 月交完,秋税要在 11 月交完。(6)“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 两税法是一种比较适应当时情况及历史发展趋势的制度。它与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户以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相适应。两税法由主要按丁口征税转向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新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反映,是封建税制的一个重要改革,是税制的一大进步。 两税法的进步意义:(1)此法把租庸调和各种杂徭、杂税合并,建立了统一的税制,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2)此法规定官僚、贵族、客户、不定居的商人都要纳税,
16、这就扩大了税源。又此法规定按土地资产的多少征税,比租庸调不管居民有多少土地资产,一律按丁征税合理。这样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3)此法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两税法存在的弊病:实行两税法后,土地兼并由于不再受任何限制而越发严重。两税法规定量出制入,致使税额不断增加,而且后来两税之外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两税法规定户税钱要折合成布帛交纳。后来由于货币不足,出现了“钱重物轻”的现象,即货币增值,物价下跌,致使纳税者的实际负担增加。 )解析:17.简述洋务运动中的五个军工企业。(分数:1.00)_正确答案:(洋务派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基础 20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