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5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 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 26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2 分) A.狩 猎( shu) 脑 髓 ( su) 羁 绊 ( pn) 针 灸 ( ji) B.哺 育( b) 亘 古( gng) 慰 藉 ( ji) 纤 维( xin) C.藩 篱( fn) 拮 据 ( j) 酝 酿 ( ning) 酗 酒( x) D.咫 尺( zh) 荒 谬 ( mio) 媲 美( p) 忏 悔( chn) 解析:根据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 来 判断读音。可用排除法。 A “ 绊 ” 读 bn, B “亘”读 gng, D “谬”读 mi,
2、答案为 C。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2 分) A.猝然长逝 义愤填膺 五彩斑澜 藏污纳垢 B.吹毛求疵 通霄达旦 脍炙人口 险象迭生 C.妇孺皆知 销声匿迹 花团锦簇 惹事生非 D.出类拔萃 浩瀚无垠 重蹈覆辙 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可以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A“澜”为“斓”, B“霄”为“宵”, C“事”为“是”。 答案 : D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 分) 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 _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 _,轻松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晴天又来 _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
3、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网络热词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 _。 A.繁衍 左右逢源 消释 莫衷一是 B.繁殖 绝处逢生 消融 无所适从 C.繁衍 绝处逢生 消释 无所适从 D.繁殖 左右逢源 消融 莫衷一是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区别,可以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第一空,“繁衍”指抽象事物的延续,“繁殖”指具体事物生命的传代,根据句意排除 BD 项。第二空,“绝处逢生”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得到了希望和出路,不符合句意,句意中没有“绝路”与“逢生”的意思 。“莫衷一是”的意思是 不
4、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符合句意。 所以答案为 A。 答案 : A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 分) A.近段时间以来,“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胡敏同志的先进 事迹传遍大街小巷,鄂州市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的广泛热潮。 B.鄂州民间工艺美术馆于 2015年 6月 6日开馆,它不仅为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而且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阵地。 C.网络之所以让那么多的网 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5、。 解析: A 句中“广泛”多余,“热潮”一词就带有“广泛”的意思; C 句有“之所以”,就无须“重要原因”; D 句 中缺少主语,所以答案为 B。 答案 : B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此句中的“辰牌”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长和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
6、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解析 :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 C 错,“阿长”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物,此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答案 : C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 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在各自 环境中独立诞生,但传承 3000 年以上的,只有汉字。 这种文字对 3000 多年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后期的隶、楷、行、草,均发轫于斯。
7、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 甲骨文。 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骨文。 它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造字法则。 A. B. C. D. 解析:本段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可按照说明的顺序来排列句子的顺序。 句提出说明对象“甲骨文”,应该在首句,排除 AC 两项; 句总的评价“甲骨文”的地位,即可判断答案为B。 答案 : B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6 分) ( 1)子曰:“岁寒, _。”( 十则) ( 2) 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不畏浮云遮望眼, _。(王安石登
8、飞来峰) ( 4) 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_, _。” ( 6)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委婉地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愿望的句子是: “ _, _?”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注意以下易错字 的写法:凋、恒、缘、柳、侧、畔、遣,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 ( 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自缘身在最高层 (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
9、万木春 ( 6)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8.综合性学习。 现在,雾霾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人们心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下面请你参加以“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 1)请从下面几则材料中概括出两条主要信 息。(每条不超过 30 字)( 2 分) 材料 1:雾由水汽组成,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 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霾是大量 PM2. 5 等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 1 公里但小于 10 公里的普遍空气混浊现象。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碳黑、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矿物颗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各
10、种有机气体化合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复循环,会诱发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肥胖、免疫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 2: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的源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燃煤、机动 车尾气、工业生产、市区扬尘的大量排放、农村露天焚烧秸秆、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等等。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又加重了污染程度。 材料 3: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鄂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在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大力整治工业污染,尤其是重点企业因乱排滥放造成的污染;开展环保部门综合督查试点工作,建立环保监管长效机制;自 2015 年 5月 1 日起,全市行政
11、区域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 2015 年 6 月,又启动了省级生态城市的创建工作。 解析:阅读材料,首先要了解材料的中心内容与“雾霾”有关,然后从材料中找到与之有关的主要介绍的内容,抓住关键句子“雾由水汽组成”“造成空气严重污染”“专项治理措施”等,从这些方面一一概括。 答案: 示例:雾霾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鄂州市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措施。 ( 2)为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 分) 解析: 根据第一题的解答,了解“雾霾”的形成和危害,从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建议。 答案: 示例:绿色出行,提倡坐公交、骑车或步行。节假
12、日不燃放烟花爆竹。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 3)针对农村露天焚烧秸秆的突出问题,鄂州市政府督查室、市环保局成立了督查组深入农村展开巡查。假如你是督查组的一员,遇到一位农民老大爷正准备焚烧秸秆,你将怎么劝说他?( 4 分) 解析:注意说话的对象是农民,要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对方露天焚烧秸秆对环境对他自身健康的不良影响,劝其用其它的方式处理秸秆。 答案 : 示例:老爷爷,您好!您知道吗,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您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再说,我市正在创建省级生态城市,您焚烧秸秆,还会影响我市的创建工作。请您不要烧,好 吗? 二、阅读(共 44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9 10 题。 望岳
13、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本诗前三联运用 _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 _的气势。( 2 分) 解析: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根据诗句来判断。从“齐鲁青未了”的夸张中可体会到作者在描绘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答案:比喻(夸张或拟人) 高大雄伟 10.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3 分) 解析: 首先要了解此诗句文字上的意思,即一定要登上冲上云霄的山峰最高外,俯望群山,所有的山岭都显得小了。从诗句的内容不难体会到诗人追求人生理想的高峰勇于攀登的精神和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的气
14、概。 答案: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 11 15 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
15、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 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 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 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16、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虏兵:敌军。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縻( m):束缚。少选:一会儿。几:接近。痹:麻痹。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2 分)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解析: 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句中“数十里”表示事情发生的地方,“ 闻玮利牛羊而师
17、不整 ”是事情发生的原因,“ 遽还袭之 ”是事情发生的结果,所以在这三段文字之间要停顿,前面用逗号,最后用句号。 答案: 数十里 ,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 遽还袭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 A.公将鼓 之 不若弃 之 B.可 以 一战 故为贪利 以 诱之 C.乃 入见 乃 止以待之 D.战 于 长勺 言 于 玮曰 解析: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虚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意思。文言文中虚词大多是一字多义,要结合具体语境仔细辨析。 C 项中的“于”皆是“于是”的意思。 答案: C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4 分 ) (1)小惠未 徧 (2)神弗 福 也
18、(3)玮侦虏兵 去 已远 (4)玮又 使 人谕之 解析: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意思。文言文中大多是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使”为“派遣”,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福”为形容词作动词,意为“赐福”,“徧”通“遍”,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答案: (1)通“遍”,遍及,普遍 (2)赐福,保佑 (3)离开 (4)派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2 分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 本题要解释清楚的关键词语是“鼓”字,作动词“击鼓”,数词要译成数量词,“作、衰、竭、再”要翻译准确。 答案: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湖北省 鄂州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