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抗日战争、国共和谈与全面内战(二)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抗日战争、国共和谈与全面内战(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抗日战争、国共和谈与全面内战(二)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抗日战争、国共和谈与全面内战(二)及答案解析(总分:3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1945 年秋至 1946 年夏,我国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2.00)A.国共两党谈判,共商建国大计B.美国扶蒋反共,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C.国内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日益高涨D.国内力量对比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2.日本在二十一条中提出:“中国沿海岛屿不得租于他国。”其真实目的是( )。(分数:2.00)A.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B.维护北洋军阀政府的利益C.排斥其他列强,妄图独霸中国D.欺骗国际舆论3.关于 1945 年国共重庆谈判,
2、下列说法全都正确的是( )。蒋介石言辞恳切给毛泽东发三封邀请电报,用意是诚心邀请各方代表共商建国大计毛泽东参与重庆谈判主要目的是争取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重庆谈判签署的文件是政府与中共代表商谈纪要、和平建国纲领1945 年 8 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此斗争主要集中在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精兵简政(分数:2.00)A.B.C.D.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分数:2.00)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C.是先进阶
3、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十月革命的影响5.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夭折,其共同原因在于( )。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列强的直接破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没有充分地发动人民群众缺少合适的领导人(分数:2.00)A.B.C.D.6.解放战争中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的事件是( )。(分数:2.00)A.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中原解放区的创建C.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D.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国统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7.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 )。(分数:2.00)A.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B.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
4、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C.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D.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8.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共同点在于( )。都反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都是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由国民党领导都是辛亥革命的余波都是由孙中山亲自领导的(分数:2.00)A.B.C.D.9.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下列李大钊的著作中,不属于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的是( )。(分数:2.00)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0.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描述,全都不正确的是( )。1935 年,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
5、抗日的宣言是八一宣言1939 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开罗宣言确立了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创始国地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打开入侵华北门户的协定是何梅协定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的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军留驻上海的丧权辱国协定是淞沪停战协定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分数:2.00)A.B.C.D.11.结合历史事实,下列说法全都不正确的是( )。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主要是为了解决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实质是号召防止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七届二中全会毛泽
6、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其主要依据是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盟总部被迫解散的时间是 1947 年 10 月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达成协议的根源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对立(分数:2.00)A.B.C.D.12.民国初年,在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纺织面粉化工钢铁印刷(分数:2.00)A.B.C.D.13.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抗日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是( )。(分数:2.00)A.台儿庄战役,平型关会战B.武汉会战,枣宜会战
7、C.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豫湘桂战役14.下列描述,全部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所在地区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密切配合,一举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 74 师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中,促使中共进行战略决战的重要因素是国民党的收缩战略即将实施三大战役的胜利,最主要的战略意义在于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都进行了积极抵抗,积极动员、组织民众抗战(分数:2.00)A.B.C.D.15.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方针的实质是( )。(分数:2.00)
8、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B.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C.改革教育D.鼓励学术研究缓和政治派系矛盾16.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分数:2.00)A.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B.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C.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D.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17.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18.关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说法,全都不准确的是( )。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
9、役是淮海战役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中,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平津战役,“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淮海战役解放区军民经过 8 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的主要作战方法是运动战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战役(分数:2.00)A.B.C.D.19.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的依据是( )。(分数:2.00)A.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B.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变化C.不同阶段革命的性质不同D.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0、的转化20.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分数:2.00)A.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C.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自己的问题D.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攘外必先安内”(分数:10.00)_22.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分数:10.00)_23.七君子事件(分数:10.00)_24.“八一宣言”(分数:10.00)_25.南京大屠杀(分数:10.00)_26.“一二一”血案(分数:10.00)_27.双十协定、双十宣言、双十二事变(分数:10
11、.00)_28.张澜、沈钧儒(民盟)(分数:10.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60.0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公汗(鲁迅的署名)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材料二: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
12、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料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横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鲁迅二心集“友邦惊诧”论材料三: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
13、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地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鲁迅忆刘半农君一九三四年十月上海青年界月刊请回答:(分数:30.00)(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民信仰?(分数:10.00)_(2).材料一、二提到的国联是什么机构,国民党政府对外、对内关系是什么状况?(分数:10.00)_(3).材料三提到的三个人是谁?请简要评价他们。(分数:10.00)_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杂志之宗旨,在输入外界思潮,发表良心上之张,以期打破社会上、教育上之老
14、套,惊醒其迷梦,指示以前途之大路,而促其进步。(1918 年)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冯友兰北大毕业回到开封创办名为心的刊物材料二:在我的哲学思想中,先是实用主义占优势,后来是新实在论占优势。(1926 年)冯友兰三松堂自序),材料三:关于苏联革命后的情况,有人把它说成是天国乐园,有人把它说成是人间地狱,我想亲自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既不是人间地狱,也不是天国乐园,它不过是一个在变化中的人类社会,这种社会可能通向天国乐园,但眼前还不是。(1934 年)冯友兰三松堂自序材料四:1934 年,冯友兰因在北大哲学系以“秦汉历史哲学”为题,提出了“新三统五德论”,集中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15、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这次讲演引起了官方的怀疑与不满。次年 10 月底 11 月初,他竞被国民党政府警方视作政治嫌疑犯予以逮捕、审讯。迫于全国的民主势力,冯在被关押、审查数天后被释放。鲁迅说:“安分守己如冯友兰,且要被逮,可以推知其他了。”材料五:1946 年,西南联大因抗战胜利而解散,清华大学亦迁回北京。同年,冯友兰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并将讲稿整理成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由纽约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在美讲学期间,冯友兰深深感到:“我在国外讲些中国的旧东西,自己也成了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我想,还是得把自己的国家搞好。我常想王粲登楼赋里的
16、两句话:虽信美而非吾土兮,夫胡可以久留?1947 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冯友兰生怕新中国成立后中美断交,于是,婉言谢绝了至亲好友的挽留,毅然决然地返回了祖国。材料六:我从一九一五年到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当学生以后,一直到现在,六十多年间,写了几部书和不少的文章。所讨论的问题,笼统一点说,就是以哲学史为中心的东西文化问题。我生在一个文化的矛盾和斗争的时期,怎样理解这个矛盾,怎样处理这个斗争,以及我在这个斗争中何以自处,这一类的问题,是我所正面解决和回答的问题。”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自序回答问题:(分数:30.00)(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分数:5.00)_(2).材料二说的“实用
17、主义”、“新实在论”指的是什么?(分数:5.00)_(3).材料三、四暗示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环境?(分数:5.00)_(4).材料五中的西南联大解散,清华大学迁回北京,请简要说明。(分数:5.00)_(5).与冯友兰一样回国的,在建国前回国的,还有哪些人?(举例 3 人)(分数:5.00)_(6).从材料六来看,冯友兰的哲学理论属于什么流派?(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160.00)29.简述西安事变前的国内外形势,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经过、各方反应和意义。(分数:40.00)_30.试从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论述国共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分数:40.00)_31.论新
18、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中共对国民党、资产阶级的对策。(分数:40.00)_32.论人民共和国代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然。(分数:40.00)_抗日战争、国共和谈与全面内战(二)答案解析(总分:3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1945 年秋至 1946 年夏,我国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2.00)A.国共两党谈判,共商建国大计B.美国扶蒋反共,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C.国内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日益高涨 D.国内力量对比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解析:2.日本在二十一条中提出:“中国沿海岛屿不得租于他国。”其真实目的是( )。(分数
19、:2.00)A.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B.维护北洋军阀政府的利益C.排斥其他列强,妄图独霸中国 D.欺骗国际舆论解析:3.关于 1945 年国共重庆谈判,下列说法全都正确的是( )。蒋介石言辞恳切给毛泽东发三封邀请电报,用意是诚心邀请各方代表共商建国大计毛泽东参与重庆谈判主要目的是争取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重庆谈判签署的文件是政府与中共代表商谈纪要、和平建国纲领1945 年 8 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此斗争主要集中在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精兵简政(分数:2.00)A.B
20、. C.D.解析: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分数:2.00)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C.是先进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十月革命的影响解析:5.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夭折,其共同原因在于( )。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列强的直接破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没有充分地发动人民群众缺少合适的领导人(分数:2.00)A.B.C.D. 解析:6.解放战争中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的事件是( )。(分数:2.00)A.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中原解放区的创建 C.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D.刘伯承、邓小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抗日战争 国共 和谈 全面 内战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