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满分 40 分 ) 1.扬州创建成为 “ 国家生态市 ” ,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 A.节能减排,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 B.绿色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方便生活,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D.变废为宝,回收秸秆加工为生物柴油 解析: A、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节约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做法正确 。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绿色出行,可节约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做法正确 。 C、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
2、袋,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做法错误 。 D、回收秸秆加工为生物柴油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故做法正确 。 答案: C 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硫 B.水 C.铜 D.空气 解析: A、硫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 A错;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 B正确; C、铜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 C错;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错 。 答案: B 3.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 ) A.矿石粉碎 B.钢铁生锈 C.食物变质 D.葡萄酿酒 解析: 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C、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A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铁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解析: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答案 项错误 。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答案 项正确 。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答案 项错误 。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B 5.下列食物富含淀粉的是 ( ) A.青菜 B.大米 C.鸡蛋 D.猪
4、肉 解析: A、青菜中富含维生素, 答案 项错误 。 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答案 项正确 。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答案 项错误 。 D、猪肉中富含蛋白质,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B 6.下列物质加入到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 ( ) A.Zn B.Cu C.K2SO4 D.NaOH 解析: 碳酸盐和活泼金属都会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Zn 在氢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在氢后,不与稀硫酸反应 。 答案: A 7. NaClO2广泛用于造纸工业, 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1 B.0 C.+3 D.+5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
5、的化合价为 +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亚氯酸钠 (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x+( 2)2=0 ,解答 x=+3。 答案: C 8.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 A.H2 B.N2 C.O2 D.CO2 解析: 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了温 室效应,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气、氮气、氧气等无关 。 答案: D 9.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2H2O 2H2+O 2 B.H2+CuO Cu+H2O C.3Fe+2O2 Fe3O4 D.AgNO3+NaClAgCl+NaNO 3 解析: A、 2H2O 2H2+O 2
6、 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 A错误; B、 H2+CuO Cu+H2O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 B错误; C、 3Fe+2O2 Fe3O4是铁丝和氧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一种物质 。 属于化合反应,故 C错误; D、 AgNO3+NaClAgCl+NaNO 3是化合物与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则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D正确 。 答案: D 10.为了减缓铁制品的锈蚀,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 A.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 B.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 C.洗净铁制品表面的油膜 D.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 解析: A、在车、船的表面喷
7、涂油漆能够防止生锈,做法正确; B、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能减缓铁制品的锈蚀,做法正确; C、洗净铁制品表面的油膜,使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容易生锈,做法错误; D、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能够防止生锈,做法正确 。 答案: C 11.下列为 “ 禁止烟火 ” 标志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图中标志 的含义是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所以错误; 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节约用水,所以错误 。 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图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故错误;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所以正确 。 答案: D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氢气作
8、高能燃料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解析: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 A正确; B、氢气做高能燃料,是利用了氢气能够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 B错;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 C错;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 D错 。 答案: A 13.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 C9H8O4,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H、 O原子个数比为 1: 8 B.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C.阿司匹林中含 21种元素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解析:
9、A、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由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 C9H8O4可知 H、 O原子个数比为 2: 1, 。 答案 项错误; B、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9+18+164=180 , 答案 项说法正确; 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乙酰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1个乙酰水杨酸分子由 21 个原子构成, 答案 项错误; D、在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 C9H8O4中,碳的相对质量: 129=108 ;氢的相对质量: 18=8 ;氧的相对质量:164=6 4.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B 1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向酚酞试液
10、中通入氨气,溶液变红 B.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蓝 C.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蓝 D.灼烧羊毛,有灼烧羽毛的气味产生 解析: 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则往滴有无色酚酞的蒸馏水中,通入氨气,溶液变红,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B、常用碘来检验淀粉的存在,淀粉遇碘变蓝色, 答案 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会观察到试液变红,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D、羊毛 的成分含有蛋白质,故羊毛制品点燃后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答案: C 15.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
11、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 5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 SO2与 O2的反应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解析: 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一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两种新的分子,因此该反应涉及三种分子,共有 3种物质,故 A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话可知,反应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故 B 说法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图不可示意 SO2与 O2的反应,故 C说法错误;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 答案: D 16.在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 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12、 A.甲图表示称取 7.5g 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 42.5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 左物右码 ” 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B、量取 42.5mL水,应属于量筒,不能属于烧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C、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D、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时,瓶塞要倒放,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答案: C 17.KNO3与 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 NaCl的溶解度 B.加水能使
13、 NaCl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 时, KNO3溶液与 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使 KNO3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解析: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 ,需要指明温度,故 A错误; B、加水能使 NaCl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 B正确; C、 t1 时,饱和的硝酸钾、饱和的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使 KNO3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故 D错误 。 答案 : B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
14、 A、 Cu 能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B、 Na2CO3和 NaH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C、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D、 CO2和 HCl气体均能与 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答案: A 19. (多选 )某科学家除去空气中的 O
15、2与 CO2得 N2样品,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等体积的样品质量 (m1)与纯 N2质量 (m2),重复多次,结果均为 m1 m2,样品中含哪种气体可解释该结果 ( ) A.氖 B.氩 C.甲烷 D.水蒸气 解析: 因为空气中除了含有氮气、氧气之外,还含有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除去空气中的O2与 CO2得 N2样品还含有稀有气体 (氦氖氩等 ),故比纯 N2质量大 。 答案: AB 20.以 FeSO4为原料制备铁黑颜料 Fe3O4(其中 Fe既有 +2价,也有 +3价 )的过程如图: “ 转化 ” 过程的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 (OH)3.若原料中含 FeSO49.12
16、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理论上与 FeSO4反应的 NaOH溶液的质量为 4.8t B.理论上 “ 转化 ” 过程参与反应的 O2的质量为 320kg C.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 Fe3O4的质量为 4.64t D.若 “ 转化 ” 过程参与反应的 O2过量,则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偏小 解析: 在 FeSO4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aOH=Fe(OH)2+Na 2SO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很快被氧化成 灰绿色,最终被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A、设理论
17、上与FeSO4反应的 NaOH溶液的质量为 x FeSO4+2NaOH=Fe(OH)2+Na 2SO4, 152 80 9.12t x x=4.8t 故正确; B、理论上 “ 转化 ” 过程参与反应的 O2的质量为 yt,则 4FeSO4 O2 608 32 9.12t y y=0.48t=480Kg 故错误; C、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 Fe3O4的质量为 z, 9.12t 100% =4.64t故正确; D、若 “ 转化 ” 过程参与反应的 O2过量,则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偏小,故正确 。 答案: B 二、解答题 (共 6小题,满分 60分 )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江苏省 扬州市 中考 化学
